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硏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 的慨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慨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 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 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绪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绎济学的硏究对象 宏观绎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绎济整体,包括国民绎济运行方式、运行状况、 运行规律以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绎济的运行 2.对宏观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 从宏观的角度硏究经济问题山来已久。古典经济学研究了一些宏观的问题。比如,威 亷·配第在历史上第一次估算了国民收入的数量,亚当·斯密提出了与现代绎济学“国民生 产总值”分相近的“国民财富”的概念,布阿吉尔贝尔对国民财富的来源作了分析,萨伊 的“生产三要素理论”实际上成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出发点。再如,魁奈的《经济 》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分析,实际上要把经济中的许多变量归结为总收入、总消 费、总投资等经济总量,这是古典绎济学宏观分析的典范。又如,配第、斯密、休谟、李嘉 图、洛克等对货币的交易作用、货币数量、利率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另外,古典绎济 学对国家的防务、救助贫困的职能也做过分析,特别对财政政策做了论述。在19世纪70 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时间甲,新古典经济学的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整个经济的产量 就业、消费、储蓄、利率、工资等绎济总量的决定,瑞典学派对储蓄与投资不一致问题的分 析涉及到了整个经济的总量分析。这个时期,许多经济学家都研究了属于宏观经济范围的国 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经济政策实践等内容。 3.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建立了 现代宏观绎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绎济问题的硏究是支离 破碎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到了1936年,凯恩斯在对1929年~1933年资本 主义世界绎济危机分析的基础上写出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才标志着初步建立了现代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此后,凯恩斯的追随者比如哈罗德、希克斯、汉森、莫迪利安尼、索 洛、奥肯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觊恩斯的宏观绎济理论,比如希克斯提岀了IS一LM模型,哈 罗德与多马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另外,在消费函数、投资 函数、总供给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等方 面,宏观绎济理论都得到了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滞胀”现象的出现,使 凯恩斯主义遭受到了重大打击。以凯恩斯主义反对者面目出现的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等所谓的新俫守主义,大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极力坚持自山放任的 经济主张。此后,另一学派一一新凯恩斯主义重新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解释,并不断吸收经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