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辨邪正、育人才、务实。共五十一目。此为有明一代宝训之开创,后世所辑, 均依此体例,仅分目略有不同而已。 明朝诸帝,优劣殊分,太祖、太宗(成祖)均以百战创业,勤于政务; 仁、宣守成,弘治中兴,亦有所建树,言论中,多有可取之处。至武宗、世 宗、神宗、熹宗诸朝,荒政怠国,言行不一。所谓“宝训”,不能反映其实, 史料价值也就较差了。顺便一点要说及的,明朝皇帝训言、敕谕、批文,均 多白话,“宝训”所用文言,盖出自史官润饰之笔。 《大明会典》 简称《明会典》,前后共纂修三次,第一次于弘治十年(1497)开始纂 修,弘治十五年成书,于正德六年颁行;第二次于嘉靖年间续修五十三卷 未颁行;第三次于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万历十五年修成,为二百二十 八卷 会典修纂会典者,汇集一代之典章制度也。其体例首创于《明会典》。 四库”收于“政书”类。历代典籍中,“政书”一类,首推杜佑《通典》, 但其所记乃上起三代,下迄唐中叶,通述历代政治经济制度之沿革;唐人苏 冕撰《会要》四十卷,始有述一代典制之作,今得见者,宋人王溥《唐会要》 然而“会要”体,旧作类书,盖为检索之便,述事简明。《唐会要》因所录 史籍散佚不存而独具价值,至两汉、三国及明之会要,则俨然工具书 《明会典》不同于《通典》及“会要”诸书。其专述有明一代之典章制 度,且经多次补纂删润,备载诸典制之事例,为当朝人修当朝典制最为丰富 充实者,后为清人所沿袭而作清会典及事例。《明会典》之修纂,可溯源于 明初。明人称: 会典一书,盖昉《唐六典》而加详焉。太祖初著《诸司职掌》,至英宗复辟,复命词臣纂 修条格,以续职掌之后。盖会典已权舆于此,但未及成帙耳。 国初事简,有《诸司职掌》为典章制度之依据。至英宗以后,事例渐繁, 故修条格,续于职掌之后,一为明了典制之更迭依据,且可条存事例为今后 用据之本。 会典之正式开局始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孝宗命徐溥、刘健、李东 阳、谢迁充总裁官,程敏政、王鳌、杨守充副总裁。当日又有内阁大学士 徐溥等请赐所修书籍名目,使“纂修者有所依据,承行者易于遵奉”。“上 命书名《大明会典》” 此为初修会典之始。此修先后凡五年,至弘治十五年(1502)十二月书 成。实录记 ①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重修会典》 ①《明孝宗实录》卷 弘治十年三月戊申辨邪正、育人才、务实。共五十一目。此为有明一代宝训之开创,后世所辑, 均依此体例,仅分目略有不同而已。 明朝诸帝,优劣殊分,太祖、太宗(成祖)均以百战创业,勤于政务; 仁、宣守成,弘治中兴,亦有所建树,言论中,多有可取之处。至武宗、世 宗、神宗、熹宗诸朝,荒政怠国,言行不一。所谓“宝训”,不能反映其实, 史料价值也就较差了。顺便一点要说及的,明朝皇帝训言、敕谕、批文,均 多白话,“宝训”所用文言,盖出自史官润饰之笔。 《大明会典》 简称《明会典》,前后共纂修三次,第一次于弘治十年(1497)开始纂 修,弘治十五年成书,于正德六年颁行;第二次于嘉靖年间续修五十三卷, 未颁行;第三次于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万历十五年修成,为二百二十 八卷。 会典修纂 会典者,汇集一代之典章制度也。其体例首创于《明会典》。 “四库”收于“政书”类。历代典籍中,“政书”一类,首推杜佑《通典》, 但其所记乃上起三代,下迄唐中叶,通述历代政治经济制度之沿革;唐人苏 冕撰《会要》四十卷,始有述一代典制之作,今得见者,宋人王溥《唐会要》。 然而“会要”体,旧作类书,盖为检索之便,述事简明。《唐会要》因所录 史籍散佚不存而独具价值,至两汉、三国及明之会要,则俨然工具书。 《明会典》不同于《通典》及“会要”诸书。其专述有明一代之典章制 度,且经多次补纂删润,备载诸典制之事例,为当朝人修当朝典制最为丰富 充实者,后为清人所沿袭而作清会典及事例。《明会典》之修纂,可溯源于 明初。明人称: 会典一书,盖昉《唐六典》而加详焉。太祖初著《诸司职掌》,至英宗复辟,复命词臣纂 修条格,以续职掌之后。盖会典已权舆于此,但未及成帙耳。① 国初事简,有《诸司职掌》为典章制度之依据。至英宗以后,事例渐繁, 故修条格,续于职掌之后,一为明了典制之更迭依据,且可条存事例为今后 用据之本。 会典之正式开局始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孝宗命徐溥、刘健、李东 阳、谢迁充总裁官,程敏政、王鳌、杨守阯充副总裁。当日又有内阁大学士 徐溥等请赐所修书籍名目,使“纂修者有所依据,承行者易于遵奉”。“上 命书名《大明会典》”①。 此为初修会典之始。此修先后凡五年,至弘治十五年(1502)十二月书 成。实录记: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重修会典》。 ① 《明孝宗实录》卷一二三,弘治十年三月戊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