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货币资金核算 第三章货币资金的核算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现金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 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 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企业在宏观上应严格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在微观上应建立、健全 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杈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熟悉 备用金的核算和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银行存款应重点围绕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掌握每个账户的用途及 可存取的资金及结算方式。掌握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 要规定。掌握其他货币资金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现金的核算 货币资金是施工企业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的曾理 现金是指企业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现金即库存现金,是存放 在企业会计部门,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国家规定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企业,必 须依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使用现金。 (一)现金的收支范围 现金的收支范围包括现金收入的范围和现金支出的范围分述如下 1.企业可以用现金收入的款项(即现金收入的范围) (1)单位和个人交回剩余差旅费或备用金等。 (2)收取不能转账的单位或个人的销售收入。 (3)不足转账起点的定额收入等 2.企业可以用现金支付的款项(即现金支出的范围) (1)支付结职工的工资和各项工资性津贴 (2)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包括稿酬、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 (3)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文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不属于上述现金结算范围的款项支付,一律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二)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由其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一般为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需要量。 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企业库存现金的限额可以多于5天,但不能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每日的现金结存数,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第三章 货币资金核算 1 第三章 货币资金的核算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现金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 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 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企业在宏观上应严格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在微观上应建立、健全 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熟悉 备用金的核算和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银行存款应重点围绕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掌握每个账户的用途及 可存取的资金及结算方式。掌握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 要规定。掌握其他货币资金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现金的核算 货币资金是施工企业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一、现金的管理 现金是指企业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现金即库存现金,是存放 在企业会计部门,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国家规定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企业,必 须依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使用现金。 (一)现金的收支范围 现金的收支范围包括现金收入的范围和现金支出的范围分述如下: 1.企业可以用现金收入的款项(即现金收入的范围) (1)单位和个人交回剩余差旅费或备用金等。 (2)收取不能转账的单位或个人的销售收入。 (3)不足转账起点的定额收入等。 2.企业可以用现金支付的款项(即现金支出的范围) (1)支付结职工的工资和各项工资性津贴。 (2)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包括稿酬、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 (3)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文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不属于上述现金结算范围的款项支付,一律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二)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由其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一般为 3~5 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需要量。 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企业库存现金的限额可以多于 5 天,但不能超过 15 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每日的现金结存数,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