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汉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语 基础上的,但是后来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能够使用的人只占全民中 的极少数。因此,另外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同“文言”分庭 抗礼。这种“白话”就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共同语而形成的主要源头。 宋元以来,用“白话”写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非常丰富,其中有像《水浒传》《儒林外 史》《红楼梦》等许多文学巨著。这些作品的语言虽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地方色彩,但总的 说来,基本属于北方话。它们流传到非北方话的区域,拥有广大的读者,并且促使非北方话 区域的人也用“白话”来写作。因此这种白话文学大大促进了北方话的推广。 口语方面,大约在白话文学作品广泛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逐渐取 得了各方言区的交际工具的地位。由于北京既是元、明、清历代的政治中心,北京话也就成 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并随着政治影响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当时北京话被称为“官话 实际上它并不是专为官吏阶层使用的官场雅语或阶级习惯语,而是对各阶级一视同仁的语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到了五四时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上述两种趋势就 汇合为一,力量更加壮大,这就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过程。一方面,“白话文运 动”彻底摇动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一向只用在所谓通俗文学上的“白话”取得了文学语 言的地位:别一方面,“国语运动”又给予以北京话为中心的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语的地 位。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上都有了统一规范的文学语言,改变了 早先的文言文不一致和方言并立的局面。在此,人们逐渐用“普通话”来代替“官话”这 旧称。“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共同的意思。这说明这时北方话已完全取得了“共同语” 的地位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 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的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人民对学习统一的共同语也有了迫 切的需要。因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 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 究,并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方言 1、北方方言(官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 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部人口的37%。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 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2)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 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3)西 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处),广西西北部, 湖南西北角等。(4)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 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江南话或江淅话) 以苏州话为代表(也有不少认为应以上海话为代表一一如胡本),使用人口约在汉族 总人口的百分之7.2%(胡本作84%)分布地域包括上海、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 (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大部分。吴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分歧现象,如杭州曾作过 南宋的都城,杭州地区的吴语就带有浓厚的“官话”色彩。 3、湘方言(湖南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2%(胡本作5%),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4 汉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语 基础上的,但是后来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能够使用的人只占全民中 的极少数。因此,另外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同“文言”分庭 抗礼。这种“白话”就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共同语而形成的主要源头。 宋元以来,用“白话”写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非常丰富,其中有像《水浒传》《儒林外 史》《红楼梦》等许多文学巨著。这些作品的语言虽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地方色彩,但总的 说来,基本属于北方话。它们流传到非北方话的区域,拥有广大的读者,并且促使非北方话 区域的人也用“白话”来写作。因此这种白话文学大大促进了北方话的推广。 口语方面,大约在白话文学作品广泛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逐渐取 得了各方言区的交际工具的地位。由于北京既是元、明、清历代的政治中心,北京话也就成 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并随着政治影响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当时北京话被称为“官话”, 实际上它并不是专为官吏阶层使用的官场雅语或阶级习惯语,而是对各阶级一视同仁的语 言。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到了五四时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上述两种趋势就 汇合为一,力量更加壮大,这就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过程。一方面,“白话文运 动”彻底摇动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一向只用在所谓通俗文学上的“白话”取得了文学语 言的地位;别一方面,“国语运动”又给予以北京话为中心的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语的地 位。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上都有了统一规范的文学语言,改变了 早先的文言文不一致和方言并立的局面。在此,人们逐渐用“普通话”来代替“官话”这一 旧称。“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共同的意思。这说明这时北方话已完全取得了“共同语” 的地位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 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的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人民对学习统一的共同语也有了迫 切的需要。因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于 1955 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 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 究,并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方言 1、北方方言(官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 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部人口的 37%。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 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2)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 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3)西 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处),广西西北部, 湖南西北角等。(4)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 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江南话或江浙话) 以苏州话为代表(也有不少认为应以上海话为代表——如胡本),使用人口约在汉族 总人口的百分之 7.2%(胡本作 8.4%)分布地域包括上海、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 (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大部分。吴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分歧现象,如杭州曾作过 南宋的都城,杭州地区的吴语就带有浓厚的“官话”色彩。 3、湘方言(湖南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 3.2%(胡本作 5%),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