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20年第2期 郝志刚: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事实上,由于海洋非遗依托海洋空间环境形成,具有有别于陆地的显著的空间属性与特征,探究 海洋非遗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海洋非遗的保护、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借助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海洋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探讨影响空间分布的原因,旨在为我国 海洋非遗的保护、利用以及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鉴于海洋非遗是依托海洋这一独特地理环境形成的,其数据选取以沿海地区(指有海岸线的省、自 治区和直辖市1)已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非遗名录(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 省未统计在内)为基础。国家级项目数据来自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省级(包括自治区 级)、市级(包括直辖市级)项目数据来自各级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部分批次市级非遗数据未查到(包括儋 州第二、三批,钦州第一、三批,丹东第四批,葫芦岛第九批,阳江第三批,湛江第二批)。截止时间为 2018年6月,数据筛选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 数据处理步骤:1以区县为基本空间统计单元,按照不同区县同一项目拆分统计、重复项目最高级 合并统计、扩展项目分别统计的标准,对海洋非遗项目进行拆分与合并,共获得海洋非遗项目1021项 2、将海洋非遗项目抽象为点要素,并在 Excel软件中建立包括项目名称、级别、类型、批次、公布时间、省 份、地市、区县、临海、岛屿、经纬度、历史时期等基本字段的数据表。其中经纬度数据通过百度地图拾取 坐标系统(http://api.mapbaiducom/lbsapi/getpoint/)和Googleearth数字地球软件获取。3、以 ArcgIs10.1为平台,将数据表导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4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中国海 洋非遗空间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对海洋非遗进行空间分析。沿海地区DEM数据(90m)和气候区划数 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空间分析使用的沿海地区海岸 线长度数据来源于文献,海岸地貌类型数据来源于文献 (二)研究方法 1、自相关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判断区域内海洋非遗在空间上是否具有集聚特征通常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可以衡量不同区域之间整体上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差异,常采用全局莫兰指数( Global Moran's i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v(x;-x)(x-x) I=1 (≠1)s=1∑(x-x2 公式中n为城市数量,w为空间权重矩阵,x;、x为i城市和j城市海洋非遗的数量,x为均值。 局部空间自相关:全局莫兰指数虽从整体上判断海洋非遗的分布状态是集聚或离散,但未能揭示局 部的空间异质性。因此需要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lSA) 来分析局部的空间差异性,可采用局部莫兰指数( Anselin Local moran'SI来计算。计算公式2为 I 当I;大于0,表明该空间单元与邻域空间单元呈现高一高(HH)或低一低(LL)的属性相似性,当 I1小于0,代表该空间单元与邻域空间单元呈现高一低(HL)或低一高(LH)的属性差异性 2、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是根据输入要素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聚集状况,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