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课程读书报告选(选自2009秋季学期读书作业) 1、韩思齐:1969-2009:从纽约到草原 2、满静萍:小啜微呷思想史 、仇璐:关系学与国家现代权力 1969-2009:从纽约到草原 08300730049韩思齐 从今年中旬就开始宣传的一个不知名的音乐节品牌“张北草原音乐节”在八月份出乎意 料地成功举办了,还请到了英国TRIP-HOP三巨头之一的 TRICKY这种国际巨星参加,确 实出乎我的意料。河北西部这个默默无闻的张北县或许只是这些欧美乐队演出记忆中的点 缀,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音乐节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显然有着丰富的意义:摇滚寻路 和脱贫致富 既然是音乐节,还是先从摇滚寻路说起。从前中国也举行过大型的摇滚音乐节,“迷笛 音乐节”是个典型。每年集结中国摇滚乐坛新出炉的乐队歌手以及经典的老资格乐手,在某 个城市进行连续多日的演出。虽然也有外国乐队参与但是并非很重量级。这次来了 TRICKY,使得乐评界仿佛一夜之间就感觉到了中外摇滚乐巨大的差距,在这种落差之下, 乐评人的情绪不淡定,导致许多观点值得进一步推敲 最为典型的观点是拿中国目前的音乐节和四十年前耸立在摇滚乐历史上的里程碑 纽约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 Woodstock)音乐节作对比,然后觉得中国根本没有伍德斯托克 的范儿,中国的摇滚乐只是一场“洋务运动”,模仿皮毛匮乏精神。 如果这是值得抱怨的事情,我估计乐评人们恐怕要永远抱怨下去了。就算只就“摇滚乐” 这个音乐的形式来看,它就是西方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用这种载体来做音乐,“外形”上就 不可避免地相似,小到逢场必“砸吉他”的行为,大到编曲、配器、唱法和流派尾随西方 其实当代中国若确实具备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思想背景的话,倒也不见 得一定不能赶上西方。日本学习美国,自己的资本主义不也一度蓬勃发展吗?然而,如果回 顾伍德斯托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就不应该奢求中国摇滚这个“新生儿”拥有少年老成的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只是美国60年代“反文化运动”中比较突出的事件之一。这场运动 流行以反战和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许多美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 的青年人进行了各种抗议运动,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 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 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1969年。尼克松宣誓就任总统,反战运动持续高亢;纽约“石墙事件”发生,不甘于 被警察长期骚扰的“同志们”起身抗暴,开启了同志平权运动;嬉皮士群体再与警方不断发生 暴力冲突的情况下愈发不满于错乱的现实 伍德斯托克打着时代的主要口号:爱、正义、自由和和平,因而吸引了大约50万嬉皮 士前来参加,被公认为美国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亲历音乐节的作家这样描述:“歌手们在舞台上日夜轮番上阵。台下的年轻人在雨后的 泥浆中歌唱跳舞,在河中集体裸身洗浴,在草地上实践“做爱不作战”.伍德斯托克最大本课程读书报告选(选自 2009 秋季学期读书作业) 1、 韩思齐:1969-2009:从纽约到草原 2、满静萍:小啜微呷思想史 3、仇璐: 关系学与国家现代权力 1969-2009:从纽约到草原 08300730049 韩思齐 从今年中旬就开始宣传的一个不知名的音乐节品牌“张北草原音乐节”在八月份出乎意 料地成功举办了,还请到了英国 TRIP-HOP 三巨头之一的 TRICKY 这种国际巨星参加,确 实出乎我的意料。河北西部这个默默无闻的张北县或许只是这些欧美乐队演出记忆中的点 缀,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音乐节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显然有着丰富的意义:摇滚寻路 和脱贫致富。 既然是音乐节,还是先从摇滚寻路说起。从前中国也举行过大型的摇滚音乐节,“迷笛 音乐节”是个典型。每年集结中国摇滚乐坛新出炉的乐队歌手以及经典的老资格乐手,在某 一个城市进行连续多日的演出。虽然也有外国乐队参与但是并非很重量级。这次来了 TRICKY,使得乐评界仿佛一夜之间就感觉到了中外摇滚乐巨大的差距,在这种落差之下, 乐评人的情绪不淡定,导致许多观点值得进一步推敲。 最为典型的观点是拿中国目前的音乐节和四十年前耸立在摇滚乐历史上的里程碑—— 纽约 1969 年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音乐节作对比,然后觉得中国根本没有伍德斯托克 的范儿,中国的摇滚乐只是一场“洋务运动”,模仿皮毛匮乏精神。 如果这是值得抱怨的事情,我估计乐评人们恐怕要永远抱怨下去了。就算只就“摇滚乐” 这个音乐的形式来看,它就是西方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用这种载体来做音乐,“外形”上就 不可避免地相似,小到逢场必“砸吉他”的行为,大到编曲、配器、唱法和流派尾随西方。 其实当代中国若确实具备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思想背景的话,倒也不见 得一定不能赶上西方。日本学习美国,自己的资本主义不也一度蓬勃发展吗?然而,如果回 顾伍德斯托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就不应该奢求中国摇滚这个“新生儿”拥有少年老成的 心。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只是美国 60 年代“反文化运动”中比较突出的事件之一。这场运动 流行以反战和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许多美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 的青年人进行了各种抗议运动,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 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 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1969 年。尼克松宣誓就任总统,反战运动持续高亢;纽约“石墙事件”发生,不甘于 被警察长期骚扰的“同志们”起身抗暴,开启了同志平权运动;嬉皮士群体再与警方不断发生 暴力冲突的情况下愈发不满于错乱的现实… … 伍德斯托克打着时代的主要口号:爱、正义、自由和和平,因而吸引了大约 50 万嬉皮 士前来参加,被公认为美国上世纪 60 年代嬉皮士运动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亲历音乐节的作家这样描述:“歌手们在舞台上日夜轮番上阵。台下的年轻人在雨后的 泥浆中歌唱跳舞,在河中集体裸身洗浴,在草地上实践“做爱不作战”… …伍德斯托克最大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