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阿尔贝特·史怀泽 阿尔贝特·史怀泽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的巨擘,他的名字几乎已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他 那种浩然正气,贯彻始终的毅力,无私的爱是我们人类的骄傲。 史怀泽作为学识渊博的神学家,技艺娴熟的风琴演奏家和音乐家,他在年轻时候已经享有盛 名,出入上流社会,广交各界名流。然而28岁时,被非洲人民的苦难所震撼,受到上帝的 趋势,他毅然开始了长达8年的医学学习生涯。性格坚毅,内心温和的他,毕业后开始了他 长达一生怀泽天下的生涯。 史怀泽的内心充满了上帝的召唤,而显得博大和宽厚。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精神力量的人, 才能够耐得住寂寞,在非洲那样困苦的环境下,传播爱的力量,用医术救赎生命。促使他坚 持的是信仰的力量,是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对人本质的深刻体悟。他在非洲从林义务为当地 居民治病达半个世纪之久,直至逝世。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那 些难以征服的困难。 1875年,史怀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 医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 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 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到非洲行医。历经8年的学习,他在38岁的 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史怀泽于1913年来到非洲,在 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他获得了1952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 被拍成电影。 史怀泽的著作众多,横跨四大领域而且均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计有《康 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 稣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 (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1923)、《非洲 杂记》(1938)等,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畏生命》。爱 因斯坦曾经称赞:“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阿尔贝特·史怀泽 阿尔贝特·史怀泽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的巨擘,他的名字几乎已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他 那种浩然正气,贯彻始终的毅力,无私的爱是我们人类的骄傲。 史怀泽作为学识渊博的神学家,技艺娴熟的风琴演奏家和音乐家,他在年轻时候已经享有盛 名,出入上流社会,广交各界名流。然而 28 岁时,被非洲人民的苦难所震撼,受到上帝的 趋势,他毅然开始了长达 8 年的医学学习生涯。性格坚毅,内心温和的他,毕业后开始了他 长达一生怀泽天下的生涯。 史怀泽的内心充满了上帝的召唤,而显得博大和宽厚。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精神力量的人, 才能够耐得住寂寞,在非洲那样困苦的环境下,传播爱的力量,用医术救赎生命。促使他坚 持的是信仰的力量,是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对人本质的深刻体悟。他在非洲丛林义务为当地 居民治病达半个世纪之久,直至逝世。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很难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那 些难以征服的困难。 1875 年,史怀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 医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 1904 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 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到非洲行医。历经 8 年的学习,他在 38 岁的 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史怀泽于 1913 年来到非洲,在 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他获得了 1952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 年,他的传奇经历曾 被拍成电影。 史怀泽的著作众多,横跨四大领域而且均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计有《康 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1905 法文版,1908 德文版)、《耶 稣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 (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1923)、《非洲 杂记》(1938)等,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畏生命》。爱 因斯坦曾经称赞:“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