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2030125120309351徐熙林 九寨沟景区长约6km,面积6万多公顷,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 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是表达九寨与黄龙水景最恰当的词语。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 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 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以翠海(高山湖泊)、叠瀑、 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 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九寨沟在 自然旅游资源上,有显著的优势。 1.2九寨沟周边所具备的旅游资源 九寨沟周边同样具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交相呼应, 形成了一组奇观。周边地区独特的藏族文化与生活更是具有独特别样的魅力。自 然与文化资源都极为丰富。 1.2.1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九寨沟周边有黄龙自然风景区,距离青城山,都江堰也不远。不言而喻,九 寨沟自然风景区具有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周边开发的旅游景点众多。 1.2.2景区及周边地区所具备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九寨沟主要居民为藏族居民。传说中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 结合而产生的。另据汉文史料记载,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西羌人,他们与 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今天的藏族。 藏族自称“博”,并因地区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称为“康 巴”,西藏北部及四川西部,甘南、青海称为安多娃”,统称“博巴”。“巴娃藏 语意为“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 三种主要方言:藏文系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创制,为自左向右横写 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 第3页共8页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论文 F1203012 5120309351 徐熙林 第 3 页 共 8 页 九寨沟景区长约 6km,面积 6 万多公顷,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 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是表达九寨与黄龙水景最恰当的词语。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 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泉、瀑、河、滩将 108 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 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 20 米。以翠海(高山湖泊)、叠瀑、 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 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九寨沟在 自然旅游资源上,有显著的优势。 1.2 九寨沟周边所具备的旅游资源 九寨沟周边同样具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交相呼应, 形成了一组奇观。周边地区独特的藏族文化与生活更是具有独特别样的魅力。自 然与文化资源都极为丰富。 1.2.1 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九寨沟周边有黄龙自然风景区,距离青城山,都江堰也不远。不言而喻,九 寨沟自然风景区具有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周边开发的旅游景点众多。 1.2.2 景区及周边地区所具备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九寨沟主要居民为藏族居民。传说中藏族最初是由 “ 神猴 ” 和 “ 岩魔女 ” 结合而产生的。另据汉文史料记载,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西羌人,他们与 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今天的藏族。 藏族自称“博”,并因地区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称为“康 巴”,西藏北部及四川西部,甘南、青海称为“安多娃”,统称“博巴”。“巴”“娃”藏 语意为“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 三种主要方言:藏文系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 7 世纪前创制,为自左向右横写 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