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5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用往复式多次沉积操作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沉 面上存在大量的超细颗粒区域(ultra-fine grain 积层,多次热作用于沉积层就易产生热疲劳,达到一 aea),甚至达到纳米级范围.这些超细颗粒形成的 定程度后便产生裂纹.高温沉积时某些气体溶解于 主要原因如下:电火花沉积工艺的特点是快速加热 熔池金属中,当凝固和相变时,气体的溶解度突然下 后迅速冷却,生成的新相奥氏体化极不均匀、形核率 降、来不及逸出而留在沉积层,沉积时沉积层内的夹 提高导致组织细化: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使位错和 杂物,沉积点与沉积点的衔接以及骤然的冷却,试样 空位增加,促使新相形核组织细化:沉积时电极与基 磨制时横截面上颗粒的脱落和沉积环境都可能导致 体不断地撞击,撞击中产生的弹性应变和温度等效 空洞的产生. 应变也引起了组织细化.实际上上述几种过程 图2(b)过渡层组织显示由柱状晶(columnar)和 都存在,因此必然是几种细化机理联合作用而导致 树枝状晶(dendritic)组成.由图2(b)和(d可知,截 组织细化. (b) ZONEⅢ NE 基体 10 um EHT+16CDW 四 DT.HCOW 有0.1小 (d) I um 1m 图2YC8沉积层截面SEM像.(a)电火花沉积层截面扫描照片:(b)Zone I的放大扫描照片;(c)ZoneⅡ的放大扫描照片:(d)ZomⅢ 的放大扫描照片 Fig.2 Cmoss section SEM images of the YG8 coating:(a)cross section;(b)Zone I (c)Zone II;(d)Zone Ill 由图2(a)和(c可以看出,浅灰色区域上弥散 是有些区域上分布着大量的极细小白色WC颗粒 分布着的白色颗粒和黑色颗粒.由A、B和C区域 由图2(b)可以看出,沉积层底部的靠近基体的 的能谱分析可以看到(图3),它们的主要成分都为 过渡层组织为柱状晶结构,在柱状晶结构区域与沉 W、Fe、Co和C元素,但是含量不一样:白色颗粒A 积层白色细小颗粒区之间的是树枝状晶区域.这主 的W含量最高,Fe含量最少:黑色颗粒B的Fe含 要是因为电火花沉积是一种快速加热、快速凝固的 量最高,C0含量最少:灰色C区域的C含量最高,Fe 过程,液态成分起伏较大,熔池中存在成分不均匀现 含量略低于B区域的,Co含量略低于A区域的,W 象,这种由于固液界面一定区域的成分起伏而造成 含量略高于B区域的.根据XRD分析可以判断,A 的过冷会使过渡层组织出现多样性.沉积层合金的 区域的化合物为WC,B区域的化合物为Fe7W6C, 结晶形态受熔池内液相成分和形状因子的影响刂, C区域可能包含Fe3W3C和Co3W3C.由此表明,电 形状因子是结晶方向上的温度梯度G与凝固速度 火花沉积层的外层是以Fe3W3C和Co3W3C为基 R之比G引R.由靠近基体的结合带向熔池内部,温 体,在Fe3W3C和CoW,C的基体上弥散分布着黑 度梯度G逐渐减小,产生小的成分过冷区,液固界 色的Fe7W6颗粒和白色的W2C颗粒图(2(c),特别 面上产生凸起,形成柱状晶(图2(b)柱状晶处用往复式多次沉积操作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沉 积层, 多次热作用于沉积层就易产生热疲劳, 达到一 定程度后便产生裂纹 .高温沉积时某些气体溶解于 熔池金属中, 当凝固和相变时, 气体的溶解度突然下 降、来不及逸出而留在沉积层, 沉积时沉积层内的夹 杂物, 沉积点与沉积点的衔接以及骤然的冷却, 试样 磨制时横截面上颗粒的脱落和沉积环境都可能导致 空洞的产生. 图 2( b) 过渡层组织显示由柱状晶( columnar) 和 树枝状晶( dendritic) 组成.由图 2( b) 和( d) 可知, 截 面上 存在大量 的超细颗粒 区域 ( ultra-fine grain area) , 甚至达到纳米级范围 .这些超细颗粒形成的 主要原因如下 :电火花沉积工艺的特点是快速加热 后迅速冷却, 生成的新相奥氏体化极不均匀、形核率 提高导致组织细化;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使位错和 空位增加, 促使新相形核组织细化;沉积时电极与基 体不断地撞击, 撞击中产生的弹性应变和温度等效 应变也引起了组织细化 [ 10] .实际上上述几种过程 都存在, 因此必然是几种细化机理联合作用而导致 组织细化. 图 2 YG8 沉积层截面 SEM 像.( a) 电火花沉积层截面扫描照片;( b) Zone Ⅰ 的放大扫描照片;( c) Zone Ⅱ的放大扫描照片;( d) Zone Ⅲ 的放大扫描照片 Fig.2 C ross-section SEM images of the YG8 coating :( a) cross-section;( b) Zone Ⅰ ;( c) Zone Ⅱ ;( d) Zone Ⅲ 由图 2( a) 和( c) 可以看出, 浅灰色区域上弥散 分布着的白色颗粒和黑色颗粒 .由 A 、B 和 C 区域 的能谱分析可以看到( 图 3) ,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为 W 、Fe 、Co 和 C 元素, 但是含量不一样:白色颗粒 A 的W 含量最高, Fe 含量最少 ;黑色颗粒 B 的 Fe 含 量最高, Co 含量最少;灰色C 区域的C 含量最高, Fe 含量略低于 B 区域的, Co 含量略低于 A 区域的, W 含量略高于 B 区域的.根据 XRD 分析可以判断, A 区域的化合物为 W2C, B 区域的化合物为 Fe7W6C, C 区域可能包含 Fe3W3C 和 Co3W3C .由此表明, 电 火花沉积层的外层是以 Fe3W3C 和 Co3W3C 为基 体, 在 Fe3W3C 和 Co3W3C 的基体上弥散分布着黑 色的 Fe7W6 颗粒和白色的 W2C 颗粒图( 2( c) ) , 特别 是有些区域上分布着大量的极细小白色 W2C 颗粒 . 由图 2( b) 可以看出, 沉积层底部的靠近基体的 过渡层组织为柱状晶结构, 在柱状晶结构区域与沉 积层白色细小颗粒区之间的是树枝状晶区域.这主 要是因为电火花沉积是一种快速加热、快速凝固的 过程, 液态成分起伏较大, 熔池中存在成分不均匀现 象, 这种由于固液界面一定区域的成分起伏而造成 的过冷会使过渡层组织出现多样性 .沉积层合金的 结晶形态受熔池内液相成分和形状因子的影响[ 11] , 形状因子是结晶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G 与凝固速度 R 之比 G/ R .由靠近基体的结合带向熔池内部, 温 度梯度 G 逐渐减小, 产生小的成分过冷区, 液固界 面上产生凸起, 形成柱状晶 ( 图 2 ( b) 柱状晶处 · 1154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1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