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铜的密度:8.9g/cm 铝的密度:2.7gcm 铜的比热:0.38J/g·K 铜的比热:0.90Jg·K 【实验内容】 1.使用“程控”方式 2.测量“铜”样品(2~7)共6个点,“铝”样品(2~6)共5个点:(先铜后铝) 3.经过40~60分钟后系统稳定后,在曲线上利用光标键测量出各峰点的相关的数据,并将 曲线图复制下来: 【数据处理】 方法一: 将T~t曲线图打印出来,选定任意两条曲线,求出这两条正弦曲线与参考方波产生的相 位差△S=S-S,,以及测量点走过的距离△L和每个周期的长度S,可得出 1,=(△S/S)×T,T为方波的周期,并且设V为热波在样品中传播的速度,在走过了△L,距 离后所需要的时间为1,=△L/W,所以传播的速度为V=△L,S/T△S,将V代入(8)式计 算热导率K=△LS2Cp/4πT△S2。也可用相应各组的K值取平均。如图2所示。 方法二: RB-1热导率动态测量仪 140 1530 1820 1710 1800 1890 1980 20T0 2160 2251 094 S 104 父 644铜的密度:8.9g/cm3 铝的密度:2.7g/cm3 铜的比热:0.38J/g·K 铜的比热:0.90J/g·K 【实验内容】 1. 使用“程控”方式 2. 测量“铜”样品(2~7)共 6 个点,“铝”样品(2~6)共 5 个点;(先铜后铝) 3. 经过 40~60 分钟后系统稳定后,在曲线上利用光标键测量出各峰点的相关的数据,并将 曲线图复制下来; 【数据处理】 方法一: 将 T~t 曲线图打印出来,选定任意两条曲线,求出这两条正弦曲线与参考方波产生的相 位 差 i j   SSS ,以及测量点走过的距离 Li 和每个周期的长度 S ,可得出 ( ) i i t SS T   ,T 为方波的周期,并且设 V 为热波在样品中传播的速度,在走过了 Li 距 离后所需要的时间为 i i t LV   ,所以传播的速度为V LS T S    i i ,将 V 代入(8)式计 算热导率 22 2 4 K LS C T S   i i   。也可用相应各组的 K 值取平均。如图 2 所示。 方法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