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环境科学与人类一环境系统研究 环境科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发展最快,普及最迅速的学科。在短短二三 十年时间里,环境科学的词汇术语从大学教科书和科技期刊进入了公众的日常 生活用语范畴。它们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环境意识的有无和强弱 已成为判断一国国民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没有环境学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在科学发展史上, 只有少数几门学科能在开创以后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尽管如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学者对这门新学科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等尚缺乏共识。故这里仅列出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一些代表性认识。 美国地理学家A.N斯特拉勒和AH斯特拉勒在其合著的环境地学 自然系统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一书(1973)中指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环境科学 其大部分内容并不是新的,而是源于一系列传统学科: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 球科学等。这门学科之所以“新”,主要是“新”在它的观点上,“新”在它把地球上 的各个系统看成是一个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尤其是“新”在它把人类看 成是这个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指出,“人类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主 要表现为,人类与自然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和人类与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前 者属地球科学的内容,后者属生态科学的内容。在这里,地球科学和生态科学是 相互支持的。该书作者还形象地指出,环境科学类似于一枚硬币,它有两个面, 是研究自然环境力(如洪水、台风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影响,一是研究人 类活动(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卷对“环境地学”词条的阐述近似于这两位斯特拉勒对环境科学的阐述。 卢玛在他的《环境科学导论》(1984)一书中写道:“环境科学的内容和资料几 乎均来源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内容,但环境科学却不是上 述学科的汇集与拼合。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应用整体观和系统论,研究上 述学科所研究的现象和过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说,环境科学不仅研究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面且研究社会、经济和文化对物圈的影响,也研究物 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对社会、经济和文化过程的影响。 普尔多姆和安德逊合著的《环境科学)(1980)一书对环境科学的性质特点、 任务等进行了专门讨论。作者首先指出,任何学者对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理 解,不能不受到该学者的哲学观点、专业知识范围、兴趣、对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写作该书时对环境科学所下的定义是:环境科学 是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和管理环境的科学。环境科学的 日标是:①保护人类免受环境因素的负影响;②保护环境(区域的和全球的)免受 人类活动的负影响:③为保护人体健康和提高生活水准而不断地改善环境质量 泰勒·米勒所著〈环境与生存》一书是已再版六次具有广泛影响的环境科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