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 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 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 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 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 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 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 写的。 (2)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 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 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 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 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 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 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 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 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 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2 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 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 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 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 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 写的。 (2)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 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 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 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