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带菌种子一→幼苗发病一→严重枯死 分生孢子萌发侵入一→芽鞘一→蔓延到全株一→分生孢子 种子带菌←—传染稻粒←一风雨传播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1、选用无病健种 2、种子处理 3、拔除病株 启发 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 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 (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 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一-2叶期 3、黄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 4、青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 Fusarium spp. Rhizoctonia Solani. 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 (三)影响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3、秧田条件和管理 (四)防治方法: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三)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 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带菌种子—→幼苗发病—→严重枯死 ↘ 分生孢子萌发侵入—→芽鞘—→蔓延到全株—→分生孢子 种子带菌 传染稻粒←—风雨传播 ↙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1、选用无病健种 2、种子处理 3、拔除病株 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 三、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 种。 (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 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2 叶期。 3、黄枯:多发生于 3 叶期前后。 4、青枯:多发生于 3 叶期前后。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 Fusarium spp. Rhizoctomia Solani. 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 (三)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3、秧田条件和管理 (四)防治方法: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 图解 启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