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发 达的国家,到了明朝郑和大航海时代更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峰。《明史·郑和传》记载:“宝 船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相当于现代船身长约138米,宽约56米,这 种巨型海船充分显示当时中国造船业己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 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这些船只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思议的,在今天依靠高级 的炼铁技术,才能够造出巨型的船只。而在当初,中国的工匠依靠木质材料就能够造出如此 的庞然大物,以至于以现在的技术不可仿制那些宝船。至今残留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的龙江 宝船厂“上四坞”、“下四坞”等作塘和水道,就是明证,作塘呈东西向,与长江的夹江相通, 便于宝船下水。作塘很大,经现代实测,长约500余米,宽约40米。从硬件条件上,哥伦 布的船队则比郑和的船队精简很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船舰的规模上,哥伦布的舰队都远小 于郑和。从航行的距离上,郑和相比于哥伦布则要谨慎得多,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总里程很多, 但都是在沿海的地带游走,并没有直接大距离穿越海洋。哥伦布则是大胆的穿越了大西洋。 而且,从航行的路线上,哥伦布是在开拓一条新的线路,前行的方向是未知,目标是否存在 也是未知的,其中所应具有的胆识和勇气十分可嘉。而郑和却是在已经开拓过的商业航道上 前行,走访了己经知道的国度。 哥伦布的发现与郑和的航行在目的上有着截然相反的目标。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皇室的支 持下进行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创造出从西班牙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因此,他是 以经济获益为前提。纵观西班牙在文艺复兴后的地位,身处地中海沿岸,没有大洋的地理优 势,因此唯有向着远洋的方向寻找突破。而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后,则开始了疯狂的掠夺。 起初为了黄金用廉价的工业品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交换,但随着他们发现印第安人没有能力防 范,便直接武力抢夺。在随后的土地争夺中,为了慑服海地岛上的印第安人,哥伦布进行了 9个月的征服战争。1495年,哥伦布发布命令,凡年满14岁的印第安男人,每人每季必须 缴纳1鹰脚铃金砂,或25磅棉花。酋长每人每2个月必须缴纳1葫芦金砂。完税者发给一 块铜牌挂在脖子上,未缴纳者或缴纳不足者将受到惩罚,重者可以处死。它就是历史上臭名 昭著的鹰脚铃制度。在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后,对于生活在当地的印第安人而言是一场不折不 扣的灾难。而郑和的航行却不是带着掠夺的目的。郑和远洋的目的比较复杂,有的说法是宣 扬大明国威,有的说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也又说是为了压制沿海的倭寇骚扰消灭张士诚 的余党,但不管怎样,都是不愿再次激化与邻国的矛盾,总是带着友好的姿态希望与周边国 家相互交流的目的。 郑和的航行固然有宣扬国威的成分,是邻国不敢对打天朝有所希冀,但同时也促进了中 国与海外的贸易。金叔平、吴志良所言,郑和“船队分后并不具有任何军事威慑作用”。也 如美国学者李露晔所认为:在郑和下西洋的“三十年之中……中国也在整个印度洋上伸展了 政治空间和影响力。当时世界上的一半己经在中国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无敌的海军,如果 中国想要的话,另外一半并不难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欧洲大冒险、大扩张时代来临之前 的一百年,中国有机会成为世界的殖民强权”。1与西方的殖民统治不同,由于传承了中华的 儒家文化,宣扬威而不怒的统治风格。当美国人希望建立哥伦布纪念日是,遭到了大量的美 洲原住民的反对,相反的,各个地区都在为郑和立碑所传诵,甚至出现了三宝大人的称呼。 但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郑和远航的益处却不是那么明显。由于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题, 1金国平、吴志良:《<1421年一一中国发现世界>中葡萄亚史源之分析》,《九州学林》,2卷 1期,2004年春季号,第345页,第315页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2 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发 达的国家,到了明朝郑和大航海时代更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峰。《明史·郑和传》记载:“宝 船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相当于现代船身长约 138 米,宽约 56 米,这 种巨型海船充分显示当时中国造船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 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这些船只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思议的,在今天依靠高级 的炼铁技术,才能够造出巨型的船只。而在当初,中国的工匠依靠木质材料就能够造出如此 的庞然大物,以至于以现在的技术不可仿制那些宝船。至今残留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的龙江 宝船厂“上四坞”、“下四坞”等作塘和水道,就是明证,作塘呈东西向,与长江的夹江相通, 便于宝船下水。作塘很大,经现代实测,长约 500 余米,宽约 40 米。从硬件条件上,哥伦 布的船队则比郑和的船队精简很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船舰的规模上,哥伦布的舰队都远小 于郑和。从航行的距离上,郑和相比于哥伦布则要谨慎得多,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总里程很多, 但都是在沿海的地带游走,并没有直接大距离穿越海洋。哥伦布则是大胆的穿越了大西洋。 而且,从航行的路线上,哥伦布是在开拓一条新的线路,前行的方向是未知,目标是否存在 也是未知的,其中所应具有的胆识和勇气十分可嘉。而郑和却是在已经开拓过的商业航道上 前行,走访了已经知道的国度。 哥伦布的发现与郑和的航行在目的上有着截然相反的目标。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皇室的支 持下进行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创造出从西班牙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因此,他是 以经济获益为前提。纵观西班牙在文艺复兴后的地位,身处地中海沿岸,没有大洋的地理优 势,因此唯有向着远洋的方向寻找突破。而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后,则开始了疯狂的掠夺。 起初为了黄金用廉价的工业品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交换,但随着他们发现印第安人没有能力防 范,便直接武力抢夺。在随后的土地争夺中,为了慑服海地岛上的印第安人, 哥伦布进行了 9 个月的征服战争。1495 年, 哥伦布发布命令, 凡年满 14 岁的印第安男人, 每人每季必须 缴纳 1 鹰脚铃金砂, 或 25 磅棉花。酋长每人每 2 个月必须缴纳 1 葫芦金砂。完税者发给一 块铜牌挂在脖子上, 未缴纳者或缴纳不足者将受到惩罚, 重者可以处死。它就是历史上臭名 昭著的鹰脚铃制度。在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后,对于生活在当地的印第安人而言是一场不折不 扣的灾难。而郑和的航行却不是带着掠夺的目的。郑和远洋的目的比较复杂,有的说法是宣 扬大明国威,有的说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也又说是为了压制沿海的倭寇骚扰消灭张士诚 的余党,但不管怎样,都是不愿再次激化与邻国的矛盾,总是带着友好的姿态希望与周边国 家相互交流的目的。 郑和的航行固然有宣扬国威的成分,是邻国不敢对打天朝有所希冀,但同时也促进了中 国与海外的贸易。金叔平、吴志良所言,郑和“船队分后并不具有任何军事威慑作用”。也 如美国学者李露晔所认为:在郑和下西洋的“三十年之中⋯ ⋯ 中国也在整个印度洋上伸展了 政治空间和影响力。当时世界上的一半已经在中国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无敌的海军,如果 中国想要的话,另外一半并不难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欧洲大冒险、大扩张时代来临之前 的一百年,中国有机会成为世界的殖民强权”。1与西方的殖民统治不同,由于传承了中华的 儒家文化,宣扬威而不怒的统治风格。当美国人希望建立哥伦布纪念日是,遭到了大量的美 洲原住民的反对,相反的,各个地区都在为郑和立碑所传诵,甚至出现了三宝大人的称呼。 但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郑和远航的益处却不是那么明显。由于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题, 1 金国平、吴志良:《<1421 年——中国发现世界>中葡萄亚史源之分析》,《九州学林》, 2 卷 1 期,2004 年春季号,第 345 页,第 315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