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 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 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 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 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能力目标: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 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 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 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 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 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 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 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 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 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能力目标: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 “放风筝 ”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 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 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作者简介 三、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 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 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 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 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