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外,还包含有“反馈效应”( Feedback Effects)的作用。其中,“反馈效应”指的是,某地 区自变量的外溢作用对邻接地区产生影响,邻接地区通过因变量的外溢效应又将这种作用 反馈回该地区。因此,“反馈效应”的大小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因变量空间滞后项 的系数估计值;二是该自变量本身空间滞后项的系数估计值。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 示,因变量空间滞后项WlnP/估计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财政支农空间滞后项 W In CZ、农村劳动力空间滞后项WlnL在统计上均显著。因此,只有将该空间计量模型 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中剔除掉“反馈效应”才是自变量直接效应估计值,并通过相应方法 进一步分解得自变量的间接效应,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 估计结果显示,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直接效应具有正的弹性,为0.5067,在5% 的水平上显著,反映出了金融支农投入的增加在长期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具有较强的直 接推动作用。金融支农政策的实施,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农村,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专业 化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起到了显著作用。财政支农 政策对农村减贫直接效应同样具有正的弹性,估计值为-0.2284,对农村贫困减少显示出正 向促进作用,然而在统计上未显著。该结果并不是否定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效果, 而是反映了财政支农政策实施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1)财政支农力度、结构存 在的不足、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的直接效应未能显现 (2)本文财政支农指标涵盖了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正如秦建军、武拉平(2011)及王娟、 张克中(2012)研究显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村减贫没有积极影响或影响较小,部分 地影响了本文财政支农指标统计上的显著性。(3)虽然财政支农政策带来的农村经济增长 可通过“滴流效应”( Trickle-down effect)使得农村贫困群体从中受益,然而,当收入分 配不平等时,一旦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得不到合理配置,部分真正急需生产和生活资金的 穷人可能处于财政支农政策的“锚定”之外,财政支农政策作为一种外生力量对农村的脱 贫重任显然会表现得“力不从心”。目前,中国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大,是导致 财政支农政策减贫直接效应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相同,农户自有投资对农村减贫 的直接效应同样不显著。农户自有投资是度量农户在农业、农村的自有资金投入,然而农 户自有投资的微弱,以及农业投资的低回报使得农户自有投资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难 以产生显著的直接作用。此外,农村劳动力增加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具有促进作用。正 如本文理论模型推导过程,农村劳动力的增加可促进农业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 多的就业机会及增加农村救济支出,通过这样一种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减 变量的间接效应,即变量的空间外溢效应。财政支农和农村劳动力对农村减贫的空间 外溢效应在统计上均显著,其中,财政支农减贫的空间外溢效应为1.3504,即一个省份财 政支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对邻接省份农村减贫起到阻碍作用,反映出邻接省份间在争取财政 支农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竞争关系。但是,一个省份农村劳动力增加对邻接省份农村减贫却 会起到促进作用,其空间外溢效应系数估计值为-3.1622。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两个渠道产 生:一是省域间劳动力报酬不平等等因素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在省份间流动,推动了邻接省 份农村经济发展,使得邻接省份贫困人群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二是农村劳动力在推动本省 o Philippe Aghion and Patrick Bolton. 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7, VoL. 64, No 2, pp. 151-172外 ,还 包含有 “ 反馈效应” (F eedback Effects)的作用 。其 中 ,“ 反馈效应” 指 的是 ,某 地 区 自变量的外溢作用对邻接地区产生影响 ,邻接地区通过因变量的外溢效应又将这种作用 反馈回该地区 。因此 ,“ 反馈效应” 的大小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因变量空间滞后项 的系数估计值 ;二是该 自变量本身空间滞后项的系数估计值 。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 示 ,因变量空间滞后项 W lnP I估计值在 5% 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 。财 政支农空间滞后项 W ln C Z、 农 村劳动力空 间滞 后项 W lnL 在 统计上均显著 。因此 ,只 有将该空间计量模型 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中剔除掉 “ 反馈效应” 才是 自变量直接效应估计值 ,并通过相应方法 进 一步分解得 自变量的间接效应 ,分解结果如表 4 所示 。 估 计结果显示 ,金 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直接效应具有正的弹性 ,为 0.5067,在 5% 的水平上显著 ,反映出了金融支农投入的增加在长期对农村贫困人 口的减少具有较强的直 接推动作用 。金融支农政策的实施 ,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农村 ,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专业 化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就业机会 ,对农村贫困人 口减少起到了显著作用 。财政支农 政 策对 农村 减 贫 直接效 应 同样 具有 正 的弹性 ,估 计值 为-0.2284,对 农村 贫 困减 少显 示 出正 向促进作用 ,然而在统计上未显著 。该结果并不是否定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效果 , 而是反映了财政支农政策实施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财政支农力度 、结构存 在 的不足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低下等原因 ,致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的直接效应未能显现 。 (2 )本 文财政支农指标涵盖了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正如秦建军 、武拉平 (20 11)及王娟 、 张 克中 (2012 )研 究显示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村减贫没有积极影响或影响较小 ,部分 地 影响了本 文财政支农指标统计上的显著性 。(3)虽然财政支农政策带来的农村经济增长 可 通 过 “ 滴 流 效 应” (T rick le-dow n E ffect) ① 使 得 农 村 贫 困群 体 从 中受 益 ,然 而 ,当 收 入 分 配不平等时 ,一旦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得不到合理配置 ,部分真正急需生产和生活资金的 穷人可能处于财政支农政策的 “ 锚定” 之外 ,财政支农政策作为一种外生力量对农村的脱 贫重任显然会表现得 “ 力不从心” 。 目前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大 ,是导致 财政支农政策减贫直接效应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相同 ,农户 自有投资对农村减贫 的直接效应同样不显著 。农户 自有投资是度量农户在农业 、农村的 自有资金投入 ,然而农 户 自有投资的微弱 ,以及农业投资的低回报使得农户 自有投资对于农村贫 困人 口的减少难 以产生显著的直接作用 。此 外 ,农村劳动力增加对农村贫困人 口的减少具有促进作用 。正 如本文理论模型推导过程 ,农村劳动力的增加可促进农业增长 、农村经济的发展 ,创造更 多的就业机会及增加农村救济支出 ,通过这样一种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农村贫困人 口的减 少 。 ① P h ilip p e A g h io n a n d P a tric k B o lto n . A T h e o ry o f T ric k le -D o w n G ro w th a n d D ev e lo p m e n t. T h e R e v ie w o f E c o n o m ic S tu d ies , 19 9 7 ,V o l. 6 4 ,N o .2 ,p p . 1 5 1- 1 7 2 . 变量的间接效应 ,即变量的空间外溢效应 。财政支农和农村劳动力对农村减贫的空间 外溢效应在统计上均显著 ,其 中 ,财 政支农减贫的空间外溢效应为 1.3504,即一个省份财 政支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对邻接省份农村减贫起到阻碍作用 ,反映出邻接省份间在争取财政 支农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竞争关系 。但是 ,一个省份农村劳动力增加对邻接省份农村减贫却 会 起到促进作用 ,其 空间外溢效应系数估计值为-3.1622。究其原因 ,主要 由于两个渠道产 生 :一是省域间劳动力报酬不平等等因素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在省份间流动 ,推动了邻接省 份农村经济发展 ,使得邻接省份贫困人群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二是农村劳动力在推动本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