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C项对第5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选项转述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 次清晰丰富起来”缺少文本依据,二是“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与“特 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并无因果推理关系,选项用“使”字加以概括违背原文, 与原文逻辑不等值。) 2.B(B项转述时把“机制”替换成“主因”,是偷换概念。) 3.D(D项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说“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 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强调的是不良内容在民间、在当今都有存在的现实, 选项转述为“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则强调民 间流行的大多是不良内容,从而把“度”的问题变成“量”的问题,转述与原文 不等值。) 4.B 5.A(“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 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6.B(“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 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 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7.(1)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 “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尝、安、敕” 各1分,句意2分) (2)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 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固、虽、戒、害“各1 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曾祖父名谨,在北周立有功劳,授太师官 衔,封燕国公爵号。父亲名宣道,在隋朝官至内史舍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 被选调为冠氏县长,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C 项对第 5 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选项转述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 次清晰丰富起来”缺少文本依据,二是“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与“特 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并无因果推理关系,选项用“使”字加以概括违背原文, 与原文逻辑不等值。) 2.B(B 项转述时把“机制”替换成“主因”,是偷换概念。) 3.D(D 项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说“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 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强调的是不良内容在民间、在当今都有存在的现实, 选项转述为“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则强调民 间流行的大多是不良内容,从而把“度”的问题变成“量”的问题,转述与原文 不等值。) 4.B $来&源:ziyuanku.com5.A(“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 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6.B(“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 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 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7.(1)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 “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尝、安、敕” 各 1 分,句意 2 分) (2)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 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固、虽、戒、害“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曾祖父名谨,在北周立有功劳,授太师官 衔,封燕国公爵号。父亲名宣道,在隋朝官至内史舍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 被选调为冠氏县长,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