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7年6 贾承造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26 台内一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该类型以 台内一海侵域滩坝组合。该类组合包括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一二叠系海陆过渡带三角洲最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 典型(见图5),广泛发育岩性气藏,如榆林气田、孑洲气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等。台内带发育滩坝型碳酸盐岩储 田、乌审旗气田等 集层,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 1一沖积扇;2一河流;3-三角洲;4—三角洲平原;5一三角洲前缘;6-前三角洲;7一浅海碳酸盐岩类沉积;8-海湾沉积;9-沼泽;10-岩性气藏 图5海相克拉通盆地台内·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 台内一滨岸海侵域砂坝组合。该类组合如塔里木 岩性地层圈闭成因远比构造圈闭复杂,多数要有 盆地哈得逊东河砂岩1、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塔中志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有效配置才能构成围限或封 留系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其中以哈得逊东河砂岩岩性堵而形成圈闭。在胡见义等提出的“三线(岩性尖灭 地层油气藏最为典型 线、地层超覆线、构造等高线)”、“三面(断层面、不整 古隆起一岩溶组合,以地层(潜山)油气藏为主。合面、顶底板面)”岩性地层圈闭形成要素基础上61 该类型如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奧陶系潜山、塔中地区通过大量典型油气藏解剖,揭示了岩性地层圈闭形成 主垒带潜山和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潜山、渤海湾主要受“六线(岩性尖灭线、地层超覆线、地层剥蚀线、 盆地奥陶系潜山等,其中以轮南潜山最为典型s。 物性变化线、流体突变线、构造等高线)”、“四面(断层 1.2提出岩性地层圈闭的分类新方案,揭示了圈闭形成面、不整合面、洪泛面、顶底板面)”这10个要素控制 10个控制要素 (见图6) 关于圈闭分类,石油地质界广泛采用的是根据圈13提出“三大界面”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宏观分布 闭遮挡条件的“成因分类”方案。鉴于中低丰度岩性地1.3.1最大洪泛面控制烃源层、区域盖层和岩性油气藏 层油气藏单一圈闭规模通常较小,其确切边界位置难 的宏观分布 以事先确定,且一般在一定沉积相内成群、成带大面积 最大洪泛面是指沉积期水体深度相对最大的位 分布,从勘探部署实用性的角度,提出了以储集体类型置,对应于低能相带泥质岩发育的时期,是烃源层和区 为第一要素的圈闭分类新方案。这一分类方案在勘探域盖层发育的层段(见图7)。次级洪泛面上下砂泥岩 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已在油田现场全面推广使用。 交互,是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位置,陆相 201994-2007ChinaAcademie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台内 —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该类型以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 —二叠系海陆过渡带三角洲最为 典型(见图 5) ,广泛发育岩性气藏 ,如榆林气田、子洲气 田、乌审旗气田等。 台内 —海侵域滩坝组合。该类组合包括四川盆地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16 ]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 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等。台内带发育滩坝型碳酸盐岩储 集层 ,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或构造2岩性油气藏。 1 —冲积扇 ;2 —河流 ;3 —三角洲 ;4 —三角洲平原 ;5 —三角洲前缘 ;6 —前三角洲 ;7 —浅海碳酸盐岩类沉积 ;8 —海湾沉积 ;9 —沼泽 ;10 —岩性气藏 图 5 海相克拉通盆地台内 - 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 台内 —滨岸海侵域砂坝组合。该类组合如塔里木 盆地哈得逊东河砂岩[17 ] 、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塔中志 留系等岩性地层油气藏 ,其中以哈得逊东河砂岩岩性 地层油气藏最为典型。 古隆起 —岩溶组合 ,以地层 (潜山) 油气藏为主。 该类型如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塔中地区 主垒带潜山和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潜山、渤海湾 盆地奥陶系潜山等 ,其中以轮南潜山最为典型[ 18 ] 。 1. 2 提出岩性地层圈闭的分类新方案 ,揭示了圈闭形成 10 个控制要素 关于圈闭分类 ,石油地质界广泛采用的是根据圈 闭遮挡条件的“成因分类”方案。鉴于中低丰度岩性地 层油气藏单一圈闭规模通常较小 ,其确切边界位置难 以事先确定 ,且一般在一定沉积相内成群、成带大面积 分布 ,从勘探部署实用性的角度 ,提出了以储集体类型 为第一要素的圈闭分类新方案。这一分类方案在勘探 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已在油田现场全面推广使用。 岩性地层圈闭成因远比构造圈闭复杂 ,多数要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有效配置才能构成围限或封 堵而形成圈闭。在胡见义等提出的“三线 (岩性尖灭 线、地层超覆线、构造等高线) ”、“三面 (断层面、不整 合面、顶底板面) ”岩性地层圈闭形成要素基础上[ 5 ,6 ] , 通过大量典型油气藏解剖 ,揭示了岩性地层圈闭形成 主要受“六线(岩性尖灭线、地层超覆线、地层剥蚀线、 物性变化线、流体突变线、构造等高线) ”、“四面 (断层 面、不整合面、洪泛面、顶底板面) ”这 10 个要素控制 (见图 6) 。 1. 3 提出“三大界面”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宏观分布 1. 3. 1 最大洪泛面控制烃源层、区域盖层和岩性油气藏 的宏观分布 最大洪泛面是指沉积期水体深度相对最大的位 置 ,对应于低能相带泥质岩发育的时期 ,是烃源层和区 域盖层发育的层段 (见图 7) 。次级洪泛面上下砂泥岩 交互 ,是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位置 ,陆相 2007 年 6 月 贾承造 等 :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16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