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年6月 PETROL EUM EXPLORA TION AND DEV T Vol.34No.3257 文章编号:1000747(2007)030257-16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冯志强,袁选俊,池英柳,陶士振2,薛叔浩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0501-0 摘要: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 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硏 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 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 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图1参28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油气重大发现 中图分类号:TE1 文献标识码:A Geological theory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for lithostratigra ph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 J IA Cheng-zao, ZHAO Werzhi, ZoU Car-neng, FENG Zhi-qiang, YUAN Xuarmjun CHI Yingliu, TAO Shizhen, XUE Shur hao (1.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11,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3. Petro China Daging Oilf ield Com pany, Daging 163712, China) bstract: The remaining onshore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China,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of low and medium abundance,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Aimed 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in four types of prototype basins(onshore terrestrial rifts, depressions, forelands and marine kratons) and in glutenites, volcanics and fracture- vug carbonate rocks,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achieved on geological theory, technological inovat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rough five years of systematic study. (1) Establish the geological theory about th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in the four type basins (2)Establish the large-area accumulation theory of low- medium abundanc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3) Innovate systematic xploration procedures and series of technologies for th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lwenty-one core patents ar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4) Push forward th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transformation from structural reservoirs to litho st ratigraphie reservoirs leading to great success in exploring large- scal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by Petro China Company Limited Key words: litho stratigraphic hydrocar bon reservoir; large-area accumulation; geological theor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significant hydrocar bon discovery 0引言 “非构造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特点艹,李丕龙等提出了 陆相断陷型盆地富油气凹陷砂砾岩“隐蔽油气藏”的地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质理论与勘探方法。但是,针对4类盆地(陆相断 地层油气藏领域,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统计,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3类储集体(砂砾岩、火 截至2000年底,中国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中蕴藏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中潜力更大的大面积中低丰度 的石油量占剩余资源总量的58%,天然气占剩余资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亟待建立系统的成藏新理论 总量的52%。 以获得油气勘探更大的突破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复杂,油气富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难度大,亟待创新开 集规律不清,勘探评价难度大,尚未建立系统并能有效发有效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以往国内外尚无针对砂砾 指导勘探的区带、圈闭评价与富集规律的地质理论。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等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 国外油气勘探主要对象是海相油气藏,近期深海扇体的成熟勘探技术,也未形成该领域油气勘探的区带评价、 岩性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国内胡见义等总结了圈闭描述、储集层预测等配套技术和方法。 201994-2007ChinaaCademie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文章编号 :100020747 (2007) 0320257216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贾承造1 , 赵文智2 , 邹才能2 , 冯志强3 , 袁选俊2 , 池英柳2 , 陶士振2 , 薛叔浩2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0501209) 摘要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 ,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 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 4 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 ,通过 5 年系统研 究 ,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 ①系统建立了 4 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 ; ②创建了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 ; 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 ,自主创新 21 项核心专 利 ; 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 ,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 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图 11 参 28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 大面积成藏 ; 地质理论 ; 勘探技术 ; 油气重大发现 中图分类号 : TE1 文献标识码 :A Geological theory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for lithostratigraph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 J IA Cheng2zao 1 , ZHAO Wen2zhi 2 , ZOU Cai2neng 2 , FEN G Zhi2qiang 3 , YUAN Xuan2jun 2 , CHI Ying2liu 2 , TAO Shi2zhen 2 , XU E Shu2hao 2 (1. PetroChina Com pany L imited , Bei j ing 100011 , China; 2. Research I nstitute of Petroleum Ex ploration & Development , Bei j ing 100083 , China; 3. PetroChina Daqing Oil f iel d Com pany , Daqing 163712 , China) Abstract :The remaining onshore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China ,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of low and medium abundance ,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Aimed 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in four types of prototype basins (onshore terrestrial rifts , depressions , forelands and marine kratons) and in glutenites , volcanics and fracture2 vug carbonate rocks ,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achieved on geological theory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rough five years of systematic study. (1) Establish the geological theory about th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in the four2type basins; (2) Establish the large2area accumulation theory of low2medium abundanc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3) Innovate systematic exploration procedures and series of technologies for th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Twenty2one core patents ar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 (4) Push forward th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transformation from structural reservoirs to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 leading to great success in exploring large2scale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by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Key words : lithostratigraphic hydrocarbon reservoir ; large2area accumulation ; geological theory ; exploration technology ;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discovery 0 引言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 地层油气藏领域[123 ] ,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统计 , 截至 2000 年底 ,中国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中蕴藏 的石油量占剩余资源总量的 58 % ,天然气占剩余资源 总量的 52 %。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复杂 ,油气富 集规律不清 ,勘探评价难度大 ,尚未建立系统并能有效 指导勘探的区带、圈闭评价与富集规律的地质理论。 国外油气勘探主要对象是海相油气藏 ,近期深海扇体 岩性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国内胡见义等总结了 “非构造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特点[428 ] ,李丕龙等提出了 陆相断陷型盆地富油气凹陷砂砾岩“隐蔽油气藏”的地 质理论与勘探方法[9 ,10 ] 。但是 ,针对 4 类盆地 (陆相断 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 、3 类储集体 (砂砾岩、火 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 中潜力更大的大面积中低丰度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 ,亟待建立系统的成藏新理论 , 以获得油气勘探更大的突破。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难度大 ,亟待创新开 发有效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以往国内外尚无针对砂砾 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等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 的成熟勘探技术 ,也未形成该领域油气勘探的区带评价、 圈闭描述、储集层预测等配套技术和方法。 752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7 年 6 月 PETROL EUM EXPLORA TION AND DEVELOPMEN T Vol. 34 No. 3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4 N 为此,“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构造层序成藏组合就代表了由一群有成因联系的岩 (后文简称中国石油)组织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的区带形成的特定环境,它是划分和 论与勘探技术》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经过5年技术攻评价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的重要理论依据。岩性地 关,取得了重大理论、技术创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层油气藏区带的划分原则是:要突出区带形成的构造背 平,共获得21项国家专利,为中国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景,要突出主力勘探层系的层序地层结构、储集层与圈闭 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油类型特征,要突出油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 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的划分依据是:以编制等时格架内 1系统建立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的沉积微相图有效源若分布图目的层项面构造图 与成藏地质理论 叠合综合划分与评价区带,彻底突破了以往仅根据地震 1.1创建了“构造层序成藏组合”模式 反射界面进行构造成图而划分二级构造区带的方法 1.1.1首次提出基于构造层序成藏组合的岩性地层油1.1.2揭示并建立了中国陆上4类盆地14种构造层 气藏区带概念 序成藏组合模式 通过精细解剖中国陆上典型岩性地层油气聚集区 通过对中国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 带成藏条件,发现构造背景层序格架内的体系域类型、4类原型盆地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带系统解剖发现了 烃源岩与储集体的时空配置关系是油气聚集区带的主控14种构造层序成藏组合类型。 因素,因此提出了基于构造层序成藏组合的岩性地层油1.1.2.1陆相断陷型盆地主要发育4种构造层序成藏 气藏区带概念:在一定的构造古地理背景下充填的沉积 组合类型 层序及其体系域构成有成因联系的生储盖系统,在后期 多坡折缓坡一湖侵域和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 构造、成岩演化和成藏过程中形成储集体、圈闭和油气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为典型代表!(见图1) 藏,它们具有相似的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构造-层北北东向早期西掉、后期东掉断裂系将斜坡切割成 序成藏组合是将国外海相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油气勘高、中、低3带。缓坡带的第一个二级层序整体表现为层 探的重大突破,是中国陆相层序地层学的重大创新 层超覆,主要形成地层超覆及潜山油藏;缓坡带边缘形成 由于构造背景沉积层序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 稠油带高台阶形成地层不整合和复合油藏;中台阶形成 种类型盆地可发育多种构造层序成藏组合。一种类型复合油藏和岩性油藏;下台阶发育浊积体岩性油藏。 LST 豳■圖圖■[ 1一冲积扇河流;2一辫状河三角洲;3-水下扇;4—纹层状白云岩;5一浅湖;6一半深湖 7-潜山油气藏;8一地层超覆油气藏;9—岩性油气藏;10—复合油气藏 图1断陷型盆地多坡折缓坡一湖侵和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为此“, 十五”期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后文简称中国石油) 组织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 论与勘探技术》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经过 5 年技术攻 关 ,取得了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共获得 21 项国家专利 ,为中国中低丰度岩性地层 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油 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 1 系统建立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 与成藏地质理论 1. 1 创建了“构造2层序成藏组合”模式 1. 1. 1 首次提出基于构造2层序成藏组合的岩性地层油 气藏区带概念 通过精细解剖中国陆上典型岩性地层油气聚集区 带成藏条件 ,发现构造背景、层序格架内的体系域类型、 烃源岩与储集体的时空配置关系是油气聚集区带的主控 因素 ,因此提出了基于构造2层序成藏组合的岩性地层油 气藏区带概念 :在一定的构造古地理背景下充填的沉积 层序及其体系域构成有成因联系的生储盖系统 ,在后期 构造、成岩演化和成藏过程中形成储集体、圈闭和油气 藏 ,它们具有相似的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构造2层 序成藏组合是将国外海相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油气勘 探的重大突破 ,是中国陆相层序地层学的重大创新。 由于构造背景、沉积层序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 ,一 种类型盆地可发育多种构造2层序成藏组合。一种类型 的构造2层序成藏组合就代表了由一群有成因联系的岩 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的区带形成的特定环境 ,它是划分和 评价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的重要理论依据。岩性地 层油气藏区带的划分原则是:要突出区带形成的构造背 景 ,要突出主力勘探层系的层序地层结构、储集层与圈闭 类型特征 ,要突出油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的划分依据是 :以编制等时格架内 的沉积微相图、有效烃源岩分布图、目的层顶面构造图、 目的层勘探程度图等关键性工业图件为基础 ,将“四图” 叠合 ,综合划分与评价区带 ,彻底突破了以往仅根据地震 反射界面进行构造成图而划分二级构造区带的方法。 1. 1. 2 揭示并建立了中国陆上 4 类盆地 14 种构造2层 序成藏组合模式 通过对中国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 4 类原型盆地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带系统解剖 ,发现了 14 种构造2层序成藏组合类型。 1. 1. 2. 1 陆相断陷型盆地主要发育 4 种构造2层序成藏 组合类型 多坡折缓坡 —湖侵域和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 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为典型代表[ 11 ] (见图 1) , 北北东向早期西掉 、后期东掉断裂系将斜坡切割成 高、中、低 3 带。缓坡带的第一个二级层序整体表现为层 层超覆 ,主要形成地层超覆及潜山油藏;缓坡带边缘形成 稠油带 ,高台阶形成地层不整合和复合油藏 ;中台阶形成 复合油藏和岩性油藏;下台阶发育浊积体岩性油藏。 1 —冲积扇、河流 ;2 —辫状河三角洲 ;3 —水下扇 ;4 —纹层状白云岩 ;5 —浅湖 ;6 —半深湖 ; 7 —潜山油气藏 ;8 —地层超覆油气藏 ;9 —岩性油气藏 ;10 —复合油气藏 图 1 断陷型盆地多坡折缓坡 —湖侵和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 85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2007年6 贾承造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陡坡断阶一湖侵域和髙位域水下扇、扇三角洲组1.1.2.2陆相坳陷型盆地主要发育3种构造-层序成藏 合。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典型代表。该类断 组合类型 裂带常由多条正断层组成多断阶,在大幅度落差的边 长轴缓坡湖侵域和低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以 界断层下降盘深水区发育水下扇砂砾岩体岩性油藏;沿松辽盆地长轴缓坡方向发育的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 在断层上升盘浅水区发育扇三角洲砂体,烃源岩侧向体系为典型代表。大面积分布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 与断阶基底接触可形成潜山油藏,潜山的围斜部位可覆盖于长轴缓坡带的不同正向和负向沉积单元内,形 形成扇三角洲超覆油藏,或与断鼻构造匹配形成复合成构造、岩性、断层岩性复合等多种类型油气藏。 油藏 短轴缓坡一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以鄂尔多斯 深断陷一湖侵域和髙位域火山爆发-溢流相组盆地陕北斜坡为典型代表。该斜坡呈向西倾斜的平缓 合。以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断陷徐深气田为典型代单斜,晚三叠世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其中高位域的长 表。由于埋深大,断陷湖盆中充填的碎屑岩储集层6段三角洲规模最大。油藏类型属缓坡背景的岩性油 物性差,而在断陷发育晚期广泛分布的爆发一溢流相藏,发育岩性圈闭和成岩圈闭两种类型 火山岩能够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储集层。徐家围子断陷 短轴陡坡一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组合。以鄂尔多 火山岩气藏主要分布于邻近生烃凹陷具有古隆起背景斯盆地西南陡坡带为典型代表(见图2)。陇东地区长 和深断裂带附近的火山岩有利储集层发育区,以构造8段三角洲砂体分布面积广阔,岩性油气藏大面积分 岩性气藏为主纵向多套气层叠置,没有统一的气水界布,已发现西峰油田。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面;构造高部位气柱高度大,低部位气柱高度小,气层侧向尖灭、上倾尖灭和致密层封堵是该类岩性油气藏 平面连通性差。 的主要封堵形式 中央构造带翼部一湖侵域和高位域三角洲组合。1.1.2.3陆相前陆盆地主要发育2种构造层序成藏组 以北大港构造带、兴隆台构造带翼部为典型代表。主 合类型 要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流砂体受中央构造带隆升的 短轴陡坡一低位域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以准噶 影响而最终上倾,形成上倾尖灭油气藏。如北大港构尔盆地西北缘为典型代表(见图3)。前陆冲断带低位域 造带北翼沙一段上倾尖灭油气藏 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等砂砾岩扇体,扇侧翼或扇缘 1-三角洲平原;2-三角洲前缘;3-席状砂;4一辫状河道间沉积;5一浅湖;6-深湖;7一岩性油藏 图2坳陷型盆地短轴陡坡·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组合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陡坡断阶 —湖侵域和高位域水下扇、扇三角洲组 合。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典型代表。该类断 裂带常由多条正断层组成多断阶 ,在大幅度落差的边 界断层下降盘深水区发育水下扇砂砾岩体岩性油藏 ; 在断层上升盘浅水区发育扇三角洲砂体 ,烃源岩侧向 与断阶基底接触可形成潜山油藏 ,潜山的围斜部位可 形成扇三角洲超覆油藏 ,或与断鼻构造匹配形成复合 油藏。 深断陷 —湖侵域和高位域火山爆发 —溢流相组 合。以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断陷徐深气田为典型代 表[12 ] 。由于埋深大 ,断陷湖盆中充填的碎屑岩储集层 物性差 ,而在断陷发育晚期广泛分布的爆发 —溢流相 火山岩能够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储集层。徐家围子断陷 火山岩气藏主要分布于邻近生烃凹陷具有古隆起背景 和深断裂带附近的火山岩有利储集层发育区 ,以构造2 岩性气藏为主 ,纵向多套气层叠置 ,没有统一的气水界 面 ;构造高部位气柱高度大 ,低部位气柱高度小 ,气层 平面连通性差。 中央构造带翼部 —湖侵域和高位域三角洲组合。 以北大港构造带、兴隆台构造带翼部为典型代表。主 要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流砂体受中央构造带隆升的 影响而最终上倾 ,形成上倾尖灭油气藏。如北大港构 造带北翼沙一段上倾尖灭油气藏。 1. 1. 2. 2 陆相坳陷型盆地主要发育 3 种构造2层序成藏 组合类型 长轴缓坡 —湖侵域和低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以 沿松辽盆地长轴缓坡方向发育的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 体系为典型代表。大面积分布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 覆盖于长轴缓坡带的不同正向和负向沉积单元内 ,形 成构造、岩性、断层2岩性复合等多种类型油气藏。 短轴缓坡 —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以鄂尔多斯 盆地陕北斜坡为典型代表。该斜坡呈向西倾斜的平缓 单斜 ,晚三叠世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 ,其中高位域的长 6 段三角洲规模最大。油藏类型属缓坡背景的岩性油 藏 ,发育岩性圈闭和成岩圈闭两种类型。 短轴陡坡 —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组合。以鄂尔多 斯盆地西南陡坡带为典型代表 (见图 2) 。陇东地区长 8 段三角洲砂体分布面积广阔 ,岩性油气藏大面积分 布 ,已发现西峰油田。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侧向尖灭、上倾尖灭和致密层封堵是该类岩性油气藏 的主要封堵形式。 1. 1. 2. 3 陆相前陆盆地主要发育 2 种构造2层序成藏组 合类型 短轴陡坡 —低位域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以准噶 尔盆地西北缘为典型代表(见图 3) 。前陆冲断带低位域 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等砂砾岩扇体 ,扇侧翼或扇缘 1 —三角洲平原 ;2 —三角洲前缘 ;3 —席状砂 ;4 —辫状河道间沉积 ;5 —浅湖 ;6 —深湖 ;7 —岩性油藏 图 2 坳陷型盆地短轴陡坡 - 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组合 2007 年 6 月 贾承造 等 :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952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民习2 2 1一沖积扇扇间;2-沖积扇;3-扇三角洲;4-海湾湖;5一浅湖;6-深湖;7—岩性油气藏;8-复合油气藏;9—构造油气藏 图3前陆盆地短轴陡坡·低位域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 往往相变为扇间泥或湖相泥而形成封堵,扇体上倾部位成岩圈闭发育。须二、须四、须六段为主要含气层,油 (扇根部位)由断裂和扇侧缘的细粒沉积物共同形成遮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气藏、岩性气藏为主 挡。深部油气源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进入各种扇体聚集1.1.2.4海相克拉通盆地主要发育5种构造-层序成藏 成藏,油气藏类型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13。 组合类型 短轴缓坡一湖侵(水进)域和高位(低位)域河流三 台缘一海侵域礁滩组合。该类型主要包括塔里木 角洲组合。以四川盆地川中须家河组为典型代表。须盆地塔中奥陶系台缘礁滩体、川东北长兴组礁体油气 家河组湖侵体系域广泛分布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湖沼相藏,以塔中奥陶系礁滩体岩性油气藏最为典型1。台 煤系烃源岩,湖侵—髙位体系域广泛分布大面积低孔缘带发育礁滩体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形成岩性油气 低渗河流三角洲砂岩储集层,构成多套自生自储组合,藏(见图4) 1一台缘礁滩相;2一台内丘滩相;3-台内碳酸盐相;4一斜坡相;5盆地相;6一岩性油气藏 图4海相克拉通盆地台缘·海侵域礁滩组合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1 —冲积扇扇间 ;2 —冲积扇 ;3 —扇三角洲 ;4 —海湾 湖 ;5 —浅湖 ;6 —深湖 ;7 —岩性油气藏 ;8 —复合油气藏 ;9 —构造油气藏 图 3 前陆盆地短轴陡坡 - 低位域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 往往相变为扇间泥或湖相泥而形成封堵 ,扇体上倾部位 (扇根部位) 由断裂和扇侧缘的细粒沉积物共同形成遮 挡。深部油气源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进入各种扇体聚集 成藏 ,油气藏类型以断层2岩性油气藏为主[13 ,14 ] 。 短轴缓坡 —湖侵(水进) 域和高位 (低位) 域河流三 角洲组合。以四川盆地川中须家河组为典型代表。须 家河组湖侵体系域广泛分布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湖沼相 煤系烃源岩 ,湖侵 —高位体系域广泛分布大面积低孔 低渗河流三角洲砂岩储集层 ,构成多套自生自储组合 , 成岩圈闭发育。须二、须四、须六段为主要含气层 ,油 气藏类型以构造2岩性气藏、岩性气藏为主。 1. 1. 2. 4 海相克拉通盆地主要发育 5 种构造2层序成藏 组合类型 台缘 —海侵域礁滩组合。该类型主要包括塔里木 盆地塔中奥陶系台缘礁滩体、川东北长兴组礁体油气 藏 ,以塔中奥陶系礁滩体岩性油气藏最为典型[ 15 ] 。台 缘带发育礁滩体碳酸盐岩储集层 ,主要形成岩性油气 藏(见图 4) 。 1 —台缘礁滩相 ;2 —台内丘滩相 ;3 —台内碳酸盐相 ;4 —斜坡相 ;5 —盆地相 ;6 —岩性油气藏 图 4 海相克拉通盆地台缘 - 海侵域礁滩组合 06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2007年6 贾承造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26 台内一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该类型以 台内一海侵域滩坝组合。该类组合包括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一二叠系海陆过渡带三角洲最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 典型(见图5),广泛发育岩性气藏,如榆林气田、孑洲气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等。台内带发育滩坝型碳酸盐岩储 田、乌审旗气田等 集层,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 1一沖积扇;2一河流;3-三角洲;4—三角洲平原;5一三角洲前缘;6-前三角洲;7一浅海碳酸盐岩类沉积;8-海湾沉积;9-沼泽;10-岩性气藏 图5海相克拉通盆地台内·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 台内一滨岸海侵域砂坝组合。该类组合如塔里木 岩性地层圈闭成因远比构造圈闭复杂,多数要有 盆地哈得逊东河砂岩1、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塔中志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有效配置才能构成围限或封 留系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其中以哈得逊东河砂岩岩性堵而形成圈闭。在胡见义等提出的“三线(岩性尖灭 地层油气藏最为典型 线、地层超覆线、构造等高线)”、“三面(断层面、不整 古隆起一岩溶组合,以地层(潜山)油气藏为主。合面、顶底板面)”岩性地层圈闭形成要素基础上61 该类型如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奧陶系潜山、塔中地区通过大量典型油气藏解剖,揭示了岩性地层圈闭形成 主垒带潜山和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潜山、渤海湾主要受“六线(岩性尖灭线、地层超覆线、地层剥蚀线、 盆地奥陶系潜山等,其中以轮南潜山最为典型s。 物性变化线、流体突变线、构造等高线)”、“四面(断层 1.2提出岩性地层圈闭的分类新方案,揭示了圈闭形成面、不整合面、洪泛面、顶底板面)”这10个要素控制 10个控制要素 (见图6) 关于圈闭分类,石油地质界广泛采用的是根据圈13提出“三大界面”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宏观分布 闭遮挡条件的“成因分类”方案。鉴于中低丰度岩性地1.3.1最大洪泛面控制烃源层、区域盖层和岩性油气藏 层油气藏单一圈闭规模通常较小,其确切边界位置难 的宏观分布 以事先确定,且一般在一定沉积相内成群、成带大面积 最大洪泛面是指沉积期水体深度相对最大的位 分布,从勘探部署实用性的角度,提出了以储集体类型置,对应于低能相带泥质岩发育的时期,是烃源层和区 为第一要素的圈闭分类新方案。这一分类方案在勘探域盖层发育的层段(见图7)。次级洪泛面上下砂泥岩 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已在油田现场全面推广使用。 交互,是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位置,陆相 201994-2007ChinaAcademie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台内 —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该类型以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 —二叠系海陆过渡带三角洲最为 典型(见图 5) ,广泛发育岩性气藏 ,如榆林气田、子洲气 田、乌审旗气田等。 台内 —海侵域滩坝组合。该类组合包括四川盆地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16 ]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 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等。台内带发育滩坝型碳酸盐岩储 集层 ,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或构造2岩性油气藏。 1 —冲积扇 ;2 —河流 ;3 —三角洲 ;4 —三角洲平原 ;5 —三角洲前缘 ;6 —前三角洲 ;7 —浅海碳酸盐岩类沉积 ;8 —海湾沉积 ;9 —沼泽 ;10 —岩性气藏 图 5 海相克拉通盆地台内 - 海陆交互相高位域三角洲组合 台内 —滨岸海侵域砂坝组合。该类组合如塔里木 盆地哈得逊东河砂岩[17 ] 、轮南东斜坡东河砂岩、塔中志 留系等岩性地层油气藏 ,其中以哈得逊东河砂岩岩性 地层油气藏最为典型。 古隆起 —岩溶组合 ,以地层 (潜山) 油气藏为主。 该类型如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塔中地区 主垒带潜山和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潜山、渤海湾 盆地奥陶系潜山等 ,其中以轮南潜山最为典型[ 18 ] 。 1. 2 提出岩性地层圈闭的分类新方案 ,揭示了圈闭形成 10 个控制要素 关于圈闭分类 ,石油地质界广泛采用的是根据圈 闭遮挡条件的“成因分类”方案。鉴于中低丰度岩性地 层油气藏单一圈闭规模通常较小 ,其确切边界位置难 以事先确定 ,且一般在一定沉积相内成群、成带大面积 分布 ,从勘探部署实用性的角度 ,提出了以储集体类型 为第一要素的圈闭分类新方案。这一分类方案在勘探 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已在油田现场全面推广使用。 岩性地层圈闭成因远比构造圈闭复杂 ,多数要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有效配置才能构成围限或封 堵而形成圈闭。在胡见义等提出的“三线 (岩性尖灭 线、地层超覆线、构造等高线) ”、“三面 (断层面、不整 合面、顶底板面) ”岩性地层圈闭形成要素基础上[ 5 ,6 ] , 通过大量典型油气藏解剖 ,揭示了岩性地层圈闭形成 主要受“六线(岩性尖灭线、地层超覆线、地层剥蚀线、 物性变化线、流体突变线、构造等高线) ”、“四面 (断层 面、不整合面、洪泛面、顶底板面) ”这 10 个要素控制 (见图 6) 。 1. 3 提出“三大界面”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宏观分布 1. 3. 1 最大洪泛面控制烃源层、区域盖层和岩性油气藏 的宏观分布 最大洪泛面是指沉积期水体深度相对最大的位 置 ,对应于低能相带泥质岩发育的时期 ,是烃源层和区 域盖层发育的层段 (见图 7) 。次级洪泛面上下砂泥岩 交互 ,是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位置 ,陆相 2007 年 6 月 贾承造 等 :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162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盆地有利储油砂体(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围绕次,区域性不整合面因风化淋滤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 最大洪泛面的上下成群、成带分布,或与烃源岩呈指状明显的改造作用;第三,区域性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 交互紧密接触,或砂岩被烃源岩包裏,形成大面积岩性控制油气的运移聚集;最后,区域性不整合面上下是大 油气藏 型、特大型地层油气藏发育的主要部位 1.3.2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储集体、输导层及大型地层1.3.3断层面控制油气运聚、储集层改造和侧向封堵 油气藏的分布 断层面对油气运聚和储集层改造具有显著的控制 首先,地层不整合面是重要的层序界面,其上下是作用。断层面是多数盆地油气纵向运移的主干通道 高能相带有利储集体发育和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其断裂活动造成岩石破碎或沿断层上涌的热液对储集层 孔隙度(%) 30252015105 早成岩阶段A期 洲扇三角洲 多 水下扇 湖相泥岩 HST-RS 3500 中成岩阶段B期 孔减少出现裂缝 4500 ①岩性尖灭线;②地层超覆线;③地层剥蚀线;④物性变化线;⑤流体突变线;⑥构造等高线;⑦区域性不整合面; ⑧断层面;⑨洪泛面;⑩顶底板面;Ⅰ一扇三角洲平原;Ⅱ-扇三角洲内前缘;Ⅲ扇三角洲外前缘 图6岩性地层圈闭形成要素示意图(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为例) 域性不整合面 最大洪泛面 烃源器 三区域性不整合邮 1-三角洲内前缘;2一三角洲外前缘;3-滨浅湖;4一半深湖;5一水下扇;6侵蚀河道;7一冲积扇 图7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三面控藏)模式图 201994-2007ChinaAcademie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盆地有利储油砂体(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 围绕 最大洪泛面的上下成群、成带分布 ,或与烃源岩呈指状 交互紧密接触 ,或砂岩被烃源岩包裹 ,形成大面积岩性 油气藏。 1. 3. 2 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储集体、输导层及大型地层 油气藏的分布 首先 ,地层不整合面是重要的层序界面 ,其上下是 高能相带有利储集体发育和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其 次 ,区域性不整合面因风化淋滤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 明显的改造作用 ;第三 ,区域性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 控制油气的运移聚集 ;最后 ,区域性不整合面上下是大 型、特大型地层油气藏发育的主要部位。 1. 3. 3 断层面控制油气运聚、储集层改造和侧向封堵 断层面对油气运聚和储集层改造具有显著的控制 作用。断层面是多数盆地油气纵向运移的主干通道。 断裂活动造成岩石破碎或沿断层上涌的热液对储集层 ①—岩性尖灭线 ; ②—地层超覆线 ; ③—地层剥蚀线 ; ④—物性变化线 ; ⑤—流体突变线 ; ⑥—构造等高线 ; ⑦—区域性不整合面 ; ⑧—断层面 ; ⑨—洪泛面 ; ⑩—顶底板面 ; Ⅰ—扇三角洲平原 ; Ⅱ—扇三角洲内前缘 ; Ⅲ—扇三角洲外前缘 图 6 岩性地层圈闭形成要素示意图(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为例) 1 —三角洲内前缘 ;2 —三角洲外前缘 ;3 —滨浅湖 ;4 —半深湖 ;5 —水下扇 ;6 —侵蚀河道 ;7 —冲积扇 图 7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三面控藏) 模式图 26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2007年6 贾承造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263 有明显改造作用,断裂对岩溶的发育也具有明显的促体系中 进作用,多期次发育的断裂有利于断裂开启,使水循环2.2陆相断陷型盆地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规律 畅通,更有利于沿断裂带发育岩溶。断层伴生的裂缝2.2.1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基本概念及形成条件 或裂缝性储集层在一定条件下对油气成藏和富集起着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是指在富油气凹陷内,优 关键性控制作用。断层活动的静止期,断层上盘致密质烃源灶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源,使得纵向各层系、不同 地层对油气藏具有封堵保存作用。 类型储集体中均可能形成油气聚集,平面多层系、不同 2揭示了4类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类型圈闭油气藏相互叠置连片分布21。优越的生烃条 件是“满凹含油”的首要前提条件;广泛分布的有利储 2.1陆相坳陷型盆地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带大面积成集体为丰富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场所;源储交互接 藏”的规律 触与广泛发育的断裂系统为“满凹含油”创造高效率的 陆相坳陷型盆地规模大,总体地形平缓,发育的大输导条件。由于富油气凹陷生烃量大,在凹陷边缘的 型三角洲体系都可形成大面积油气富集区带。 凸起带、滚动背斜带、斜坡的鼻状构造中都可以形成构 长轴缓坡湖侵域和低位域河流三角洲前缘富集造油气藏,在洼陷内部储集体与烃源岩体直接接触,可 区带以松辽盆地南、北长轴沉积体系形成的三角洲富以形成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 集区带最为典型。松辽盆地长轴低位域、湖侵域三角2.2.2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勘探理念 洲复合体面积达4万km2,它们是松辽盆地最为重要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着重强调两层含义:一是 的三角洲前缘富集区带。在盆地南部形成了大情字井富油气凹陷油气藏分布超出正向二级构造带范围,在 等多个2亿~3亿t级大油田。松辽盆地约80%的探凹陷的斜坡区乃至生烃洼陷区都可形成岩性地层油气 明石油地质储量均发现在长轴沉积体系的2个二级层藏;二是“满凹含油”强调全凹陷整体评价与勘探理念 序的低位域、湖侵域河流三角洲中,即姚家组萨尔图油的重大转变。“主攻富凹”“下洼找油”“贫中找富”等 层、葡萄花油层和泉头组三段、四段扶杨油层 勘探理念指导了渤海湾盆地等地区富油气凹陷的整体 短轴缓坡高位域河流三角洲前缘富集区带以鄂部署、整体勘探。“下洼找油”强调油气勘探应跳出二 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体系形成的三角洲富集区带最为级构造带范围,实施全凹陷整体部署与勘探,其中岩性 典型,已己发现安塞、靖安等3亿~5亿t级大油田。如地层油气藏是近期主要勘探目标。“贫中找富”指在大 鄂尔多斯盆地广阔的陕北斜坡区从东南至西北分布着面积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背景下,以寻找富集、高产 多个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单个三角洲分布面积为区块为勘探重点。 3000~500km2。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活动较弱,平缓简2.2.3指导富油气凹陷整体部署与勘探,发现了多种类 单的陕北斜坡构成油气长距离运移的构造背景,因此大 型油气富集区带 面积的有利岩性圈闭(群)和储集相带是在平缓单斜背景 在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认识指导下,对渤海湾 上形成岩性油藏的关键。岩性尖灭带和成岩胶结致密带盆地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松辽盆地深层富气凹陷整 是该区岩性油藏的两种主要遮挡形式,浊沸石、长石强溶体评价、二连盆地主洼槽重点勘探,发现了多种类型油 蚀作用的三角洲前缘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气富集区带:①源内陡坡断阶一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 短轴缓坡沉积体系目前累计探明储量达7亿t。 前缘带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如冀中坳陷留西三角洲;② 短轴陡坡—高位域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富集区源内陡坡断阶-湖侵域扇三角洲前缘带岩性油气藏富 带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扇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集带,如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巴Ⅰ-巴Ⅲ油气构造带;③ 沉积体系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富集区带最为典型。短源内多坡折缓坡一湖侵域和高位域扇三角洲一湖底扇 轴陡坡以发育中小型辫状河(扇)三角洲复合体为特油气富集带,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岩 色,与长轴缓坡和短轴缓坡河流三角洲体系比较,短轴性油气藏富集带;④源内中央隆起翼部-髙位域三角 陡坡因坡降较大,并且与湖盆以陡坡相接,因此其扇三洲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如仼丘潜山带围斜带、北大港构 角洲相带比轴向河流三角洲相带狭窄,相带变化快,岩造带东翼岩性油气藏富集带;⑤中央深潜山基岩风化 性粗,砂砾岩和含砾砂岩较发育,三角洲内前缘以上地壳地层油气藏富集带,如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深潜山 区砂地比一般大于50%,有利于形成构造岩性油气带;⑥深断裂-湖侵域和高位域火山岩爆发相和溢流 臧。松辽盆地15%左右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鄂尔多相岩性气藏富集区带,如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等富 斯盆地25%左右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均发现在该沉积气(断陷。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有明显改造作用 ,断裂对岩溶的发育也具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 ,多期次发育的断裂有利于断裂开启 ,使水循环 畅通 ,更有利于沿断裂带发育岩溶。断层伴生的裂缝 或裂缝性储集层在一定条件下对油气成藏和富集起着 关键性控制作用。断层活动的静止期 ,断层上盘致密 地层对油气藏具有封堵保存作用。 2 揭示了 4 类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2. 1 陆相坳陷型盆地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带大面积成 藏”的规律 陆相坳陷型盆地规模大 ,总体地形平缓 ,发育的大 型三角洲体系都可形成大面积油气富集区带。 长轴缓坡 —湖侵域和低位域河流三角洲前缘富集 区带以松辽盆地南、北长轴沉积体系形成的三角洲富 集区带最为典型。松辽盆地长轴低位域、湖侵域三角 洲复合体面积达 4 万 km 2 ,它们是松辽盆地最为重要 的三角洲前缘富集区带。在盆地南部形成了大情字井 等多个 2 亿~3 亿 t 级大油田。松辽盆地约 80 %的探 明石油地质储量均发现在长轴沉积体系的 2 个二级层 序的低位域、湖侵域河流三角洲中 ,即姚家组萨尔图油 层、葡萄花油层和泉头组三段、四段扶杨油层。 短轴缓坡 —高位域河流三角洲前缘富集区带以鄂 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体系形成的三角洲富集区带最为 典型 ,已发现安塞、靖安等 3 亿~5 亿 t 级大油田。如 鄂尔多斯盆地广阔的陕北斜坡区从东南至西北分布着 多个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单个三角洲分布面积为 3000~5000km 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活动较弱 ,平缓简 单的陕北斜坡构成油气长距离运移的构造背景 ,因此大 面积的有利岩性圈闭(群)和储集相带是在平缓单斜背景 上形成岩性油藏的关键。岩性尖灭带和成岩胶结致密带 是该区岩性油藏的两种主要遮挡形式 ,浊沸石、长石强溶 蚀作用的三角洲前缘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19 ,20 ] 。 短轴缓坡沉积体系目前累计探明储量达 7 亿 t。 短轴陡坡 —高位域辫状河 (扇) 三角洲前缘富集区 带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扇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沉积体系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富集区带最为典型。短 轴陡坡以发育中小型辫状河 (扇) 三角洲复合体为特 色 ,与长轴缓坡和短轴缓坡河流三角洲体系比较 ,短轴 陡坡因坡降较大 ,并且与湖盆以陡坡相接 ,因此其扇三 角洲相带比轴向河流三角洲相带狭窄 ,相带变化快 ,岩 性粗 ,砂砾岩和含砾砂岩较发育 ,三角洲内前缘以上地 区砂地比一般大于 50 % ,有利于形成构造2岩性油气 藏。松辽盆地 15 %左右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鄂尔多 斯盆地 25 %左右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均发现在该沉积 体系中。 2. 2 陆相断陷型盆地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规律 2. 2. 1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基本概念及形成条件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是指在富油气凹陷内 ,优 质烃源灶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源 ,使得纵向各层系、不同 类型储集体中均可能形成油气聚集 ,平面多层系、不同 类型圈闭油气藏相互叠置连片分布[21 ] 。优越的生烃条 件是“满凹含油”的首要前提条件 ;广泛分布的有利储 集体为丰富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场所 ;源储交互接 触与广泛发育的断裂系统为“满凹含油”创造高效率的 输导条件。由于富油气凹陷生烃量大 ,在凹陷边缘的 凸起带、滚动背斜带、斜坡的鼻状构造中都可以形成构 造油气藏 ,在洼陷内部储集体与烃源岩体直接接触 ,可 以形成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 2. 2. 2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勘探理念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着重强调两层含义 :一是 富油气凹陷油气藏分布超出正向二级构造带范围 ,在 凹陷的斜坡区乃至生烃洼陷区都可形成岩性地层油气 藏 ;二是“满凹含油”强调全凹陷整体评价与勘探理念 的重大转变。“主攻富凹”“、下洼找油”、“贫中找富”等 勘探理念指导了渤海湾盆地等地区富油气凹陷的整体 部署、整体勘探。“下洼找油”强调油气勘探应跳出二 级构造带范围 ,实施全凹陷整体部署与勘探 ,其中岩性 地层油气藏是近期主要勘探目标。“贫中找富”指在大 面积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背景下 ,以寻找富集、高产 区块为勘探重点。 2. 2. 3 指导富油气凹陷整体部署与勘探 ,发现了多种类 型油气富集区带 在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认识指导下 ,对渤海湾 盆地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松辽盆地深层富气凹陷整 体评价、二连盆地主洼槽重点勘探 ,发现了多种类型油 气富集区带 : ①源内陡坡断阶 —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 前缘带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如冀中坳陷留西三角洲 ; ② 源内陡坡断阶 —湖侵域扇三角洲前缘带岩性油气藏富 集带 ,如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巴 Ⅰ—巴 Ⅱ油气构造带 ; ③ 源内多坡折缓坡 —湖侵域和高位域扇三角洲 —湖底扇 油气富集带 ,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岩 性油气藏富集带 ; ④源内中央隆起翼部 —高位域三角 洲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如任丘潜山带围斜带、北大港构 造带东翼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 ⑤中央深潜山基岩风化 壳地层油气藏富集带 ,如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深潜山 带 ; ⑥深断裂 —湖侵域和高位域火山岩爆发相和溢流 相岩性气藏富集区带 ,如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等富 气断陷。 2007 年 6 月 贾承造 等 :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362
64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4 N 2.2.4指导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片和能谱组合技术薄片和红外光谱组合技术等)和非 ①首次发现了松辽盆地深层大面积稳定分布的火常规储集层全直径岩心物性分析新技术,发现火山岩 山岩有效储集层,突破了松辽盆地深层缺乏有效储集刚性大,后期深部流体具扩大孔隙作用等特点。火山 层的传统认识。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钻井揭示的厚度岩有利储集层可划分为5种岩相、细分为15种亚相 为200~500m,有利火山岩储集层分布面积约2万其中近火山口等岩相发育有利储集层,相应的有效勘 km2以上(见图8)。通过创新岩矿鉴定组合技术(如薄探深度从2500m向下延伸至4600m 肇东 海坨子 长1产工北气 航磁异常(nD 图8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分布航磁预测与T:构造叠合图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 2. 4 指导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 ①首次发现了松辽盆地深层大面积稳定分布的火 山岩有效储集层 ,突破了松辽盆地深层缺乏有效储集 层的传统认识。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钻井揭示的厚度 为 200~500m ,有利火山岩储集层分布面积约 2 万 km 2以上(见图 8) 。通过创新岩矿鉴定组合技术 (如薄 片和能谱组合技术、薄片和红外光谱组合技术等) 和非 常规储集层全直径岩心物性分析新技术 ,发现火山岩 刚性大 ,后期深部流体具扩大孔隙作用等特点。火山 岩有利储集层可划分为 5 种岩相、细分为 15 种亚相 , 其中近火山口等岩相发育有利储集层 ,相应的有效勘 探深度从 2500m 向下延伸至 4600m。 图 8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分布航磁预测与 T4构造叠合图 46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2007年6 贾承造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265 ②揭示了深断裂一湖侵域和高位域火山岩喷发相集区。2003年以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已探明天然气 岩性气藏富集区带。邻近生烃凹陷的古隆起和深断裂地质储量1078亿m3。 带附近是火山岩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断陷内4套烃源2.4海相克拉通盆地“台缘带礁滩控油气”规律 岩和4套储集层间互,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组合,有效烃2.4.1克拉通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的分布规律 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气藏的分布。纵向多套气层叠置 通过对塔里木、四川古生界克拉通盆地进行层序 总体为上气下水,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气柱高度大,地层格架内全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发现中国海 受不同火山机枃控制。沙河子组沉积期末和营城组一相碳酸盐台地边缘发育“滩上礁”、“滩中礁”与“礁上 段沉积末期发生的2次构造运动在徐家围子断陷西滩”3种礁滩复合体类型,而且不同时期礁滩复合体在 部、中部和东部形成了3个北北西向构造带和宋站、丰时空上有迁移叠加的发育规律3,在平面上礁滩复合 乐2个东西向的短轴构造带,为有利天然气富集带,在体大面积分布。如塔里木盆地塔中I号奧陶系台缘礁 徐家围子断陷发现的探明储量超过1000亿m3,三级天滩复合体,勘探已证实长达220km,厚200~300m,有 然气储量近3500亿m3 利面积超过3000km2。 ③创新了多源复合生烃理论及定量评价方法,评2.4.2台缘礁滩带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形成层系内部优 价表明松辽盆地深层有形成中国陆上“第五大气区”的 质储集层的机理 资源基础。研制了烃源岩中吸附气态烃制备装置,采 储集层成因研究揭示,台缘礁滩带经历多期次生 用开发的超低温冷冻富集技术,实现了对微量重烃组溶蚀与白云岩化交替作用,具备形成有效储集层的有 分的分析,可以检测出天然气中C3至C12之间160余种利条件。潮湿气候下的台缘礁滩成为同期高地貌,暴 烃类化合物。应用该新技术研究确定,松辽盆地深层露地表遭受淡水淋滤,形成次生溶蚀孔洞、裂缝。一级 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兼有油型气和无机成因气,单个至四级层序界面对次生岩溶储集层具有不同的控制作 断陷优质的煤系气源岩面积2000~7000km2、厚度400用,一级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控制了大面积次生岩溶 800m,生气强度一般在20亿m/km2以上。综合评储集层分布,高频四级层序边界的短暂暴露则可形成 价多层位、多类型烃源岩特征与演化,重新计算的松辽层系内部准同生期次生岩溶储集层。干旱气候下的台 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23000亿m3,主要分布在徐缘礁滩相带常与台内膏盐湖相带相邻,渗透回流白 家围子、长岭等富气凹陷,整体资源潜力很大,目前深云岩化作用易形成白云石晶间孔。这些作用都可形成 层已发现三级天然气地质储量5300亿m3。 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层 2.3陆相前陆盆地“冲断带扇体控藏”、斜坡三角洲“平2.4.3台缘礁滩体深埋有效储集层形成机理与多层系 原-前缘带控气”的规律 大面积连片分布规律 2.3.1前陆短轴陡坡一湖侵域和高位(低位)域冲积扇 深埋环境下,台缘礁滩带发育的断裂系统与早期 扇三角洲型和火山岩油气富集区带 孔洞层为发生埋藏溶蚀作用提供了流体通道与反应空 此种类型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油气富集区间,形成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多期次生孔隙叠加发育 带最为典型。在冲断带不整合面上下,存在两种不同带,使得4500~7500m深度以下发育优质储集层。不 类型的储集体和油气藏。不整合面之上砂砾岩扇体控同类型碳酸盐台地边缘优质礁滩储集层分布特征不 油,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油气富集控制因素主要有断同,陡坡型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垂向叠加,深埋礁滩层 层、不整合面、扇体和储集层发育程度。不整合面之下累计厚度大,呈大规模带状分布;缓坡型碳酸盐台地边 火山岩风化壳控油,发育的大型地层油气藏大面积连缘横向迁移,深埋礁滩储集层大面积分布 片分布。断裂和火山岩风化程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2.4.4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体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性油 石炭系油气富集的关键要素。 气富集区带 2.3.2前陆短轴缓坡一湖侵(水进)域和高位(低位)域 是碳酸盐台地是克拉通盆地一种重要的正向古 河流三角洲平原-前缘油气富集区带 地貌单元,易演化成继承性的古隆起,是油气长期运移 此种类型以四川盆地川西一川中前陆斜坡隆起带的有利指向区;二是大型克拉通内部隆坳变迁,克拉通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河流三角洲油气富集区带最为典内部碳酸盐台地与台间盆地并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 型。该前陆斜坡隆起带须家河组主要发育大面积河流生储配置;三是在台地边缘广泛发育大面积礁滩储集 三角洲成岩圈闭,三角洲“平原-前缘过渡带控气”,高体,易形成大型岩性圈闭;四是圈闭形成早,油气多源 能河道、构造背景、裂缝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高产富多期充注,有利于大面积成藏。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②揭示了深断裂 —湖侵域和高位域火山岩喷发相 岩性气藏富集区带。邻近生烃凹陷的古隆起和深断裂 带附近是火山岩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断陷内 4 套烃源 岩和 4 套储集层间互 ,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组合 ,有效烃 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气藏的分布。纵向多套气层叠置 , 总体为上气下水 ,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气柱高度大 , 受不同火山机构控制。沙河子组沉积期末和营城组一 段沉积末期发生的 2 次构造运动在徐家围子断陷西 部、中部和东部形成了 3 个北北西向构造带和宋站、丰 乐 2 个东西向的短轴构造带 ,为有利天然气富集带 ,在 徐家围子断陷发现的探明储量超过 1000 亿 m 3 ,三级天 然气储量近 3500 亿 m 3 。 ③创新了多源复合生烃理论及定量评价方法 ,评 价表明松辽盆地深层有形成中国陆上“第五大气区”的 资源基础。研制了烃源岩中吸附气态烃制备装置 ,采 用开发的超低温冷冻富集技术 ,实现了对微量重烃组 分的分析 ,可以检测出天然气中 C5至 C12之间 160 余种 烃类化合物。应用该新技术研究确定 ,松辽盆地深层 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 ,兼有油型气和无机成因气 ,单个 断陷优质的煤系气源岩面积 2000~7000km 2 、厚度 400 ~800m ,生气强度一般在 20 亿 m 3 / km 2以上。综合评 价多层位、多类型烃源岩特征与演化 ,重新计算的松辽 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 23 000 亿 m 3 ,主要分布在徐 家围子、长岭等富气凹陷 ,整体资源潜力很大 ,目前深 层已发现三级天然气地质储量 5300 亿 m 3 。 2. 3 陆相前陆盆地“冲断带扇体控藏”、斜坡三角洲“平 原 - 前缘带控气”的规律 2. 3. 1 前陆短轴陡坡 —湖侵域和高位(低位) 域冲积扇、 扇三角洲型和火山岩油气富集区带 此种类型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油气富集区 带最为典型。在冲断带不整合面上下 ,存在两种不同 类型的储集体和油气藏。不整合面之上砂砾岩扇体控 油 ,发育断层2岩性油气藏 ,油气富集控制因素主要有断 层、不整合面、扇体和储集层发育程度。不整合面之下 火山岩风化壳控油 ,发育的大型地层油气藏大面积连 片分布。断裂和火山岩风化程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石炭系油气富集的关键要素。 2. 3. 2 前陆短轴缓坡 —湖侵 (水进) 域和高位 (低位) 域 河流三角洲平原 —前缘油气富集区带 此种类型以四川盆地川西 —川中前陆斜坡隆起带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河流三角洲油气富集区带最为典 型。该前陆斜坡隆起带须家河组主要发育大面积河流 三角洲成岩圈闭 ,三角洲“平原 —前缘过渡带控气”,高 能河道、构造背景、裂缝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高产富 集区。2003 年以来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已探明天然气 地质储量 1078 亿 m 3 。 2. 4 海相克拉通盆地“台缘带礁滩控油气”规律 2. 4. 1 克拉通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塔里木、四川古生界克拉通盆地进行层序 地层格架内全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图编制 ,发现中国海 相碳酸盐台地边缘发育“滩上礁”、“滩中礁”与“礁上 滩”3 种礁滩复合体类型 ,而且不同时期礁滩复合体在 时空上有迁移叠加的发育规律[15 ] ,在平面上礁滩复合 体大面积分布。如塔里木盆地塔中 Ⅰ号奥陶系台缘礁 滩复合体 ,勘探已证实长达 220km ,厚 200~300m ,有 利面积超过 3000km 2 。 2. 4. 2 台缘礁滩带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形成层系内部优 质储集层的机理 储集层成因研究揭示 ,台缘礁滩带经历多期次生 溶蚀与白云岩化交替作用 ,具备形成有效储集层的有 利条件。潮湿气候下的台缘礁滩成为同期高地貌 ,暴 露地表遭受淡水淋滤 ,形成次生溶蚀孔洞、裂缝。一级 至四级层序界面对次生岩溶储集层具有不同的控制作 用 ,一级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控制了大面积次生岩溶 储集层分布 ,高频四级层序边界的短暂暴露则可形成 层系内部准同生期次生岩溶储集层。干旱气候下的台 缘礁滩相带常与台内膏盐 湖相带相邻 ,渗透回流白 云岩化作用易形成白云石晶间孔。这些作用都可形成 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层。 2. 4. 3 台缘礁滩体深埋有效储集层形成机理与多层系 大面积连片分布规律 深埋环境下 ,台缘礁滩带发育的断裂系统与早期 孔洞层为发生埋藏溶蚀作用提供了流体通道与反应空 间 ,形成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多期次生孔隙叠加发育 带 ,使得 4500~7500m 深度以下发育优质储集层。不 同类型碳酸盐台地边缘优质礁滩储集层分布特征不 同 ,陡坡型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垂向叠加 ,深埋礁滩层 累计厚度大 ,呈大规模带状分布 ;缓坡型碳酸盐台地边 缘横向迁移 ,深埋礁滩储集层大面积分布。 2. 4. 4 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体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性油 气富集区带 一是碳酸盐台地是克拉通盆地一种重要的正向古 地貌单元 ,易演化成继承性的古隆起 ,是油气长期运移 的有利指向区 ;二是大型克拉通内部隆坳变迁 ,克拉通 内部碳酸盐台地与台间盆地并存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 生储配置 ;三是在台地边缘广泛发育大面积礁滩储集 体 ,易形成大型岩性圈闭 ;四是圈闭形成早 ,油气多源 多期充注 ,有利于大面积成藏。 2007 年 6 月 贾承造 等 :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562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4 No.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缘带已获探明油气当量近亿用强,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形成有效储集层起关键 吨,新增区带资源量13亿t以上,实现了塔里木盆地碳作用。延伸入湖盆中心的分流河道砂岩或层序界面 酸盐岩勘探从勘探大构造油气藏冋勘探大面积岩性地上覆侵蚀河谷充填的分流河道砂体对湖盆中心有机酸 层油气藏的勘探思路的重大转变。 流体具备沟通作用,形成溶蚀程度最高的有效储集体。 次生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层具有 3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厚砂层薄储集层”的特点成岩作用形成的成岩圈闭 积成藏地质理论 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砂地比大于50%的三角洲前缘带 3.大型坳陷浅水三角洲前缘带砂体大面积分布成因内,储油气层厚度与砂层厚度比值约为30% 3.1.1陆相坳陷型盆地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的形成机32三角洲前缘带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机理 理和沉积模式 32.1陆相坳陷湖盆平缓古地理环境在湖侵期有利于 陆相坳陷型盆地浅水三角洲体系沉积规模大,分 形成大面积优质烃源岩 布面积可达1万~5万km2,可与海陆交互相三角洲媲 陆相坳陷型湖盆之所以具备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 美,显著区别于陆相断陷型盆地内发育的小型三角洲件首先是其湖侵期发育大面积广覆式烃源岩,如松辽 体系。坳陷型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外隆起持续抬升,水盆地中浅层、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四川盆地须家河组 系发育物源供给充足盆内稳定沉降,古地形宽缓湖烃源岩面积分别达10万km28万km2和45万km 泊收缩扩张波及范围广水体总体较浅,有利于入湖河具备大面积生烃和成藏的资源基础;二是平缓古地貌 流携带碎屑物长距离进入湖盆腹部,广泛发育大规模、环境下形成的三角洲生、储油层系大面积间互接触,源 各种形态的砂体,形成中国特有的大面积分布的河控储配置关系有利,为三角洲前缘带大面积成藏提供了 型浅水三角洲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有利的资源基础。 洲平原、内前缘、外前缘和前三角洲4个亚相,其中三3.2.2陆相坳陷浅水湖盆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大面积 角洲内前缘亚相展布宽广,大面积砂岩、泥岩互层沉 岩性圈闭的发育 积,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相带 陆相坳陷型浅水湖盆沉积横向多变,有利于大面 3.1.2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带主要储集体以大面积分积岩性圈闭的发育,其成因机制主要是沉积过程中砂 布的分流河道砂岩为主 岩和泥岩在空间的变化和有效组合而形成圈闭。三角 与经典三角洲不同,中国坳陷型盆地大型浅水三洲前缘带是大面积薄互层砂泥岩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 角洲前缘带储集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河口坝、席部位,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一是三角洲前缘带纵 状砂不发育。其成因机制主要有两点:一是宽浅湖区向砂泥岩间互、横向砂泥岩交互,前端被湖相泥岩围 相对低可容空间条件有利于浅水三角洲砂体的横向迁限,具备有利于岩性圈闭发育带形成的沉积背景;二是 移与纵向推进,形成呈鸟足状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浅水三角洲前缘以大面积分布的分流河道砂岩为主 体;二是坳陷型湖泊周期性扩张与收缩,前缘带不同时各分流河道砂体之间被分流间湾泥岩封隔,构成侧向 期形成的分流河道砂体在平面叠置连片。主干分支河封堵;三是沿分流河道砂体的走向方向,被断层或局部 道砂岩叠置区的储集层厚度较大、横向连续分布,如鄂构造封隔或遮挡而形成圈闭。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部 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非主干分支河道砂岩叠置区的砂成藏组合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和下部组合扶杨 岩与泥岩纵向呈薄互层分布,如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与油层岩性圈闭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带中。 葡萄花油层。 3.2.3小油气柱与中低压力系统有利于三角洲前缘带 3.1.3前缘带有效储集层具有受原始沉积微相和溶蚀 大面积成藏 成岩相两种“相控”特征 大型浅水三角洲具备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 高能叠加的分流河道微相以及在此基础上叠加的面积成藏和油气富集的有利条件121:一是小油气柱、中 有机酸溶蚀相,是大面积浅水三角洲前缘带砂体内形低压力系统降低了成藏条件要求,是岩性圈闭大面积 成有效储集层的两个主要“相控”因素21。松辽盆地白成藏的基础;二是陆相沉积横向多变保证了大面积发 垩系储集层为典型大面积薄互层砂岩,原始储集空间育岩性圈闭,且在平缓的构造背景下,大面积浅水三角 占主要地位,有利储集层一般分布于砂地比为20%~洲体系形成弥散状广泛分布的岩性圈闭和成岩圈闭 40%的三角洲前缘带内。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三是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中低孔渗砂岩成藏和保存条 组三角洲前缘带则普遍发育大面积厚层砂岩,成岩作件好,能够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聚集,并能形成由大规模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缘带已获探明油气当量近亿 吨 ,新增区带资源量 13 亿 t 以上 ,实现了塔里木盆地碳 酸盐岩勘探从勘探大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大面积岩性地 层油气藏的勘探思路的重大转变。 3 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 积成藏地质理论 3. 1 大型坳陷浅水三角洲前缘带砂体大面积分布成因 3. 1. 1 陆相坳陷型盆地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的形成机 理和沉积模式 陆相坳陷型盆地浅水三角洲体系沉积规模大 ,分 布面积可达 1 万~5 万 km 2 ,可与海陆交互相三角洲媲 美 ,显著区别于陆相断陷型盆地内发育的小型三角洲 体系。坳陷型盆地演化过程中 ,盆外隆起持续抬升 ,水 系发育 ,物源供给充足 ;盆内稳定沉降 ,古地形宽缓 ,湖 泊收缩扩张波及范围广 ,水体总体较浅 ,有利于入湖河 流携带碎屑物长距离进入湖盆腹部 ,广泛发育大规模、 各种形态的砂体 ,形成中国特有的大面积分布的河控 型浅水三角洲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 洲平原、内前缘、外前缘和前三角洲 4 个亚相 ,其中三 角洲内前缘亚相展布宽广 ,大面积砂岩、泥岩互层沉 积 ,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相带。 3. 1. 2 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带主要储集体以大面积分 布的分流河道砂岩为主 与经典三角洲不同 ,中国坳陷型盆地大型浅水三 角洲前缘带储集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 ,河口坝、席 状砂不发育。其成因机制主要有两点 :一是宽浅湖区 相对低可容空间条件有利于浅水三角洲砂体的横向迁 移与纵向推进 ,形成呈鸟足状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 体 ;二是坳陷型湖泊周期性扩张与收缩 ,前缘带不同时 期形成的分流河道砂体在平面叠置连片。主干分支河 道砂岩叠置区的储集层厚度较大、横向连续分布 ,如鄂 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非主干分支河道砂岩叠置区的砂 岩与泥岩纵向呈薄互层分布 ,如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与 葡萄花油层。 3. 1. 3 前缘带有效储集层具有受原始沉积微相和溶蚀 成岩相两种“相控”特征 高能叠加的分流河道微相以及在此基础上叠加的 有机酸溶蚀相 ,是大面积浅水三角洲前缘带砂体内形 成有效储集层的两个主要“相控”因素[22 ] 。松辽盆地白 垩系储集层为典型大面积薄互层砂岩 ,原始储集空间 占主要地位 ,有利储集层一般分布于砂地比为 20 %~ 40 %的三角洲前缘带内。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 组三角洲前缘带则普遍发育大面积厚层砂岩 ,成岩作 用强 ,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形成有效储集层起关键 作用[20 ] 。延伸入湖盆中心的分流河道砂岩或层序界面 上覆侵蚀河谷充填的分流河道砂体对湖盆中心有机酸 流体具备沟通作用 ,形成溶蚀程度最高的有效储集体。 次生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层具有 “厚砂层薄储集层”的特点 ,成岩作用形成的成岩圈闭 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砂地比大于 50 %的三角洲前缘带 内 ,储油气层厚度与砂层厚度比值约为 30 %。 3. 2 三角洲前缘带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机理 3. 2. 1 陆相坳陷湖盆平缓古地理环境在湖侵期有利于 形成大面积优质烃源岩 陆相坳陷型湖盆之所以具备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 件 ,首先是其湖侵期发育大面积广覆式烃源岩 ,如松辽 盆地中浅层、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四川盆地须家河组 烃源岩面积分别达 10 万 km 2 、8 万 km 2和 4. 5 万 km 2 , 具备大面积生烃和成藏的资源基础 ;二是平缓古地貌 环境下形成的三角洲生、储油层系大面积间互接触 ,源 储配置关系有利 ,为三角洲前缘带大面积成藏提供了 有利的资源基础。 3. 2. 2 陆相坳陷浅水湖盆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大面积 岩性圈闭的发育 陆相坳陷型浅水湖盆沉积横向多变 ,有利于大面 积岩性圈闭的发育 ,其成因机制主要是沉积过程中砂 岩和泥岩在空间的变化和有效组合而形成圈闭。三角 洲前缘带是大面积薄互层砂泥岩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 部位 ,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一是三角洲前缘带纵 向砂泥岩间互、横向砂泥岩交互 ,前端被湖相泥岩围 限 ,具备有利于岩性圈闭发育带形成的沉积背景 ;二是 浅水三角洲前缘以大面积分布的分流河道砂岩为主 , 各分流河道砂体之间被分流间湾泥岩封隔 ,构成侧向 封堵 ;三是沿分流河道砂体的走向方向 ,被断层或局部 构造封隔或遮挡而形成圈闭。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部 成藏组合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和下部组合扶杨 油层岩性圈闭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带中。 3. 2. 3 小油气柱与中低压力系统有利于三角洲前缘带 大面积成藏 大型浅水三角洲具备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 面积成藏和油气富集的有利条件[23 ] :一是小油气柱、中 低压力系统降低了成藏条件要求 ,是岩性圈闭大面积 成藏的基础 ;二是陆相沉积横向多变保证了大面积发 育岩性圈闭 ,且在平缓的构造背景下 ,大面积浅水三角 洲体系形成弥散状广泛分布的岩性圈闭和成岩圈闭 ; 三是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中低孔渗砂岩成藏和保存条 件好 ,能够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聚集 ,并能形成由大规模 66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4 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