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研览考2004年第84期(总第1852期) (七)把政府机构节能当作推进全国节能工 构建节能型社会,应把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 作的突破口 率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 政府机构”是指靠公共财政资金运作的政产,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改变浪费资源的价 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政府机构带头节值观和消费行为。 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省行政开支,还能 构建节能型社会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政策 主导节能产品市场,促进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创新。 用,对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廉政建设也有重要意 (九)推行节能新机制 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关 政府机构节能已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键,在于创造使节能与开发平等竞争的市场环 宝总理批示:“我国政府机构节能潜力巨大,急需境,促使节能在竞争中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把节能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资源 政府机构节能是推动全国节能工作深入开规划(DSM/RP)能源服务公司寿期成本分析 展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应制定管理条例和实施消费者教育,以及市场定价机制、外部成本内部 细则,提出指令性节能目标,建立管理体系(美国化等,是实现节能优先的有效政策工具。以DSM 能源部管理联邦政府机构节能的专职人员有26RP为例,它通过节能和增加供应这两种资源的 人,年度经费2000万美元),制定筹资机制、经济各种方案的综合比较,寻求最优方案,取得最大 激励、建筑节能、政府釆购等政策措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电力部门2000年为 (八)依靠科学技术构建节能型社会 实施DSV/F投入156亿美元,节电537亿千瓦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源供应和能源环时。我国胜利油田DSM/RP工程示范,也取得了 境面临严峻的挑战。依就现有的节能手段难以解很好的效果,2000年与1996年相比,用电量由 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动员和推进全社会在706亿千瓦时减到615亿千瓦时,峰谷差从162兆 所有领域厉行节能,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能源瓦减到60兆瓦。 效率,从而取得比常规节能大得多的经济效益、环 这些节能新机制,应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制 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节能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定政策法规排除障碍,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 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经济增长 (本报告执笔人:王庆一涂逢祥朱成章 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汪邦成)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安全对策 、中国油气资源分析 千米国土的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值 (一)中国石油资源总体观。 油气相对贫乏 1.对中国油气资源应持“两点论”的分析。 2.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比较。(1)石油已处于 (1)中国是石油大国,虽然勘探难度加大,但仍有壮年期,天然气发展滞后,仍处于青年期;(2)天 巨大的发展潜力;(2)中国油气的“丰度”(每平方然气的资源当量值低于石油。 o1994-2007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纭府研宽考2004年第84期(总第1852期) (二)我国油气产量和进口量的分析。 无论对于石油消费国还是输出国都处于相对安 1.我国石油产量变化。(1)近十余年来我国全状态中能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需求。 东部地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呈总体下降 2.21世纪初天然气发展的势头超过石油。 趋势;西北地区可采储量和产量的上升比预期(1)世界油气资源量中天然气占47.9%,天然气液 慢,产量的上升稍大于东部地区下降;海域的南占57%,石油占46.4%;天然气资源中待发现的 海产量已开始下降;全国产量的增加主要依托渤占351%,已发现油田的储量增长占248%,合计 海的增产。(2)产量在2010年前后可能达到(175-占599%,天然气的潜力比石油大。(2)天然气产 1.80)×10吨,而后开始缓慢下降。(3)作者对产量量的增长速度比石油快,2002年储产比(60.7)大 的预测比许多专家偏低,但事后验证仍高于实际于石油(406)。(3)大规模的长输管道计划实施 值,如2002年高出实际值110×10吨、误差率和LNG总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将使天然气大发展, 6.7% 其产量的当量值将接近甚至超过石油。(4)天然 2.天然气产量变化。(1)走出波谷,迅速增 的供应将比石油更充分、天然气的国际贸易将 长,20世纪90年代增速为6.18%,低于GDP增速,有大发展。 但高于石油(1.34%);(2)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受多 (二)现代国际石油市场的特点 种因素制约,但仍将持续快速增长,预测2005 1.石油向商品的回归。在国际石油市场日 2020年的平均年增速达581%;(3)作者的预测值趋成熟的总背景下,石油作为国家间政治斗争武 较低,但以2000年和2002年的实际值验证仍偏器的作用三被大为削弱。它作为战略物资的一面 高,其中2002年高出实际值6.6% 于淡化,作为社会和经济中重要商品的一面更 3.对产量、需求量预测间的缺口为理论上加凸显。它的运作更加明显地受到市场经济本身 的油气净进口量。 规律的制约 、中国石`安全形势 2.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的关系出现新局面。 (一)世界石油与供需形势 无论是OPEC还是OECD,任何一方想单独、长期 21世纪初的石油相对安全期。(1)21世纪控制国际市场,决定石油价格的局面已很难再现 初世界石油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平缓上升,20年双方既有利益的争斗也有互相依赖、互相渗透。 间剩余可釆储量平均年增率2.2%,“收支平衡,略 3.供需格局复杂化和多元化。(1)非OPEC 有结余”;石油储产比维持在40以上。(2)20世纪石油输出国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俄罗斯有重 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石油总体处在限产状态要作用;(2)消费国和输出国都在使输出(人)国 中,OPEC采取限产保价的总体战略,其中沙特阿多元化以保持稳定的供需关系和获得更好的经 拉伯限产最多并充当世界石油供应的调节库。独济效益;(3)出现了更多的石油勘探热点和出口 联体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原因石油产量大幅度下国,出现了亚洲的新消费热点,石油贸易和流向 降。(3)世界石油储量有在30年左右(到2025年)复杂化。 翻番的可能,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液资源量中 4.跨国公司成为控制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 待发现资源量占28.%,已发现油气的储量增长力量。(1)石油公司私有化的浪潮不同程度地影 占218%,合计占499%。(4)2020年前石油产量响着各输出国和输入国;(2)通过上下游一体化 呈增长趋势,2020年后因其他能源的发展对石油发展和多种形式的并购,各主要输出国和消费国 的需求不旺而使产量略有降低,在一次能源构成迅速发展出一批大型跨国公司;(3)在全球经济 中的比例明显降低,“后石油时代”是能源品种多一体化进展背景下,跨国石油公司和国际金融财 元化的时代。(5)从总体上看石油供需基本平衡,团相结合形成控制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力量。 )01994-2007Chin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up:/hwww.cnkiner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佐所研宽冬考2004年第84期(总第1852期)则 (三)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 过“合法”的商业运作控制石油并取得较大经济 1.石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天然气价格一直利益的可能性很大。 是明显高出其成本的垄断价格。 3.伊拉克在不长时期内恢复到历史最高水 2.长期的多年油价均值,如以不变美元计平(1979年的1.7亿吨),届时要比战前增加0.4亿~ 相对稳定,以可变美元计略呈升势。以2000年不0.5亿吨的出口量。如果国际国内条件好,伊拉克 变美元计,多年平均价2005-2020年从23美元/桶的储量和产量都可大幅度上升,可能在2010 上升到25美元/桶的可能性为大 2015年达到3亿~4亿吨,比战前的出口量增加1.5 3.每种影响油价的因素都可以引起油价偏亿乙-2.5亿吨。在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增加出 离平均值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被投机运作和人们口的背景下,伊拉克出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将使供 的心理因素而放大,从而出现向反方向的反弹,大于求的趋势更加明朗,这将使中长期的油价呈 使油价波动。 现中等偏低的走势。这种态势从总体上对中国的 4.影响油价的多种因素中以经济增长的起石油石化工业是有利的 伏、局部供需关系的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冲击影响 三、中国石油安全对策 为大。不同幅度和周期的多种因素不规则叠加使 )能源结构的合理化、节能和节油 油价曲线复杂化,使短期油价预测十分困难 形成中国的能源戕略。中国的能源发展 (四)中国地缘油气特点和经营方略。 应走把节约放在首位、以煤炭为首、多能互补、因 1.中国地缘油气的特点。(1)中国是一个面地制宜的清洁高效能源之路 海背陆的大国;(2)潜在着地缘军事和自然灾害 2.真正把节能放在首位。结构节能和技术 等不安全因素;(3)中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节能并重、更强调结构性节能。注意对石油的替 石油净进口国:(4)国处在总体缺油的东亚地代,强调发挥洁净煤炭的作用,强调对农村生物 区中部;(5)中国离世弄主要出口源较远;(6)背质能的合理高效利用。在新能源开发上赶上世界 靠潜在地油气供应新基地。 潮流。 2.从地缘油气看国际经营方略。(1)国际石 (二)强化国内油气勘探开发。 油市场上全方位(地区、方式)的开拓、壮大实力 深化石油行业改革。(1)从国家来说加大 扩大影响;(2)从进口上逐步形成多元化中的重法律框架的构筑和宏观监控、完善中国的石油市 点地区,石油供应的重点是中东和俄罗斯,管输场。(2)深化公司改革,建设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 气进口主要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LNG进口是东石油公司。(3)培育成熟的市场机制 南亚、澳大利亚和中东。 2.加大对石油工业上游的投入。(1)世界石 (五)伊拉克战争对中国油气的影响。 油工业的投资重点,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1.战争的油价波动。从海湾战争前后看,从已转向上游。上游所占投资比例从40%60%到 迄今为止的伊拉克战争后的变化看,即使是发生785%(1995年)、829%(1998年)。这是因为上游 在中东核心部位的大型局部战争也只是引起油价有更高的利润回报。2001年西方七大公司平均 短期的剧烈波动(战争溢价和它的反弹);对世界油品销售利润率仅3.1%,而勘探开发为50.8%。 油气供需和中、长期油价无重大和直接的影响。(2)各大公司要加大对上游、特别是勘探的投入 2.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由于多极的国际国家要采取措施,投资进行偏基础的早期石油地 社会与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复较量和伊拉克的反质工作,为新区新领域的开拓创造条件。 抗,美国长期直接占领伊拉克的可能性很小。而 3.实施切合实际的油气发展区域战略。 通过一个亲西方政府影响伊拉克的石油政策,通 4.大力发展石油科技。 o1994-2007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ed.http://wwcnkiner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凭研定考204年第84期(总第1852期) (三)全面进入国际市场 开展能源外交,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世界和地区 1.成为国际市场的积极参与者。(1)把市场性的能源(油气)合作 作为获得原油和油品的主要手段,积极参与期货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油气储备和预警体系。 和现货交易,把在国外获得份额油作为重要的经 1.储备体系。(1)储备是传统的安全手段, 营手段。(2)中国的石油公司成为真正的跨国公是对预谋重大危害的震慑器,突发事件的减震 司,在金融运作的支持下全面开拓国际石油市器,石油供应的调节器。(2)建立形式多样、配置 场,承担从上游到下游的工程承包,获得股份和合理的战术战略储备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安 勘探开发区块。(3)开辟国内期货市场,使这个世全需要。(3)建立储备油田、进行产能储备,为此 界上最大的买主之一在石油价格上有更多的发建议开展专题研究。(4)重视天然气安全,完善管 言权。(4)建立广泛多样的商业联盟、灵活运作。网和地下气库的建设 2.完善进出口的基础设施。(1)在全国油气 2.预警体系。(1)“软”的一手很重要,这是 管线、储备库的规划中统一规划,考虑到进出口SARS的重要启示。(2)逐步完善预警机制,制定对 的需要。(2)完善进口的码头、储备库设施,建立安全情况的预报分析,提出并执行应对方案。建议 独资和合资的远洋油气船队。 按5级(即短缺达到进口量的3%、5%、7%、109 3.实现广义的进出口多元化。对进出口原15%)建立相应的预警应对方案。预警的前提之一 油和油品进行灵活调剂,扩大油品出口,在进口是建立国内外的信息收集分所机制。(3)建立相应 品种(原油、油品、LNG、LPG)和来源地区上实现的法制体系。 多元化,在进口方式和合同类型上多元化。 总之石油天然气的不安全因素是可以用综 4.获得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实现利于进合的对策加以弱化和削减的 入国际市场的法规体系,监管体和优惠孜策 (本报告执笔人:张抗 能源环境和公众健康 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发展经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GDP 会的奋斗目标,环境需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达到300美元的过程中,中国的能源需求正处于 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持续增长阶段;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大气环境形 快,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势依然十分严峻,能源结构和过高的能源消费强 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度,使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200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13.9亿吨标准煤,居未来20年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环境需求、环境容 世界第3位,能源消费总量148亿吨标准煤,居世量、环境管理要求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四大环境挑 界第2位。相应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战。中国政府和能源生产消费部门,必须积极面 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 对这些挑战和压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 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相应的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能源发展和环 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各国境健康影响降至最低。 o1994-2007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cnki.net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