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90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82.9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23卷第1期 天然气工业 战略研讨 90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魏永佩张抗陈会鑫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魏永佩等.90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天然气工业,2003;23(1):5~9 摘要90年代,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文章对1990~200年间中国21个含油气盆地储 产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10年间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 部区,分别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43.58%和36.29%;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3.08%和7.04%。截止 2000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38%和36%,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 17%和9%。就单个盆地而言,天然气储量在90年代增长最多的前10位盆地依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 海、柴达木、渤海湾、东海陆架、松辽、造噶尔和吐哈盆地。天然气无论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还是在剩余可采储量 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场和天然气管道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的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严重地制约 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中国目前油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天然气管网和下游 市场有待全力发展。90年代中国发现的天然气具有如下特点:①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9年代我国新 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②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③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増大。 主题词天然气储量产量分析 1990~2000年是中国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时的限制,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从1641.69×10m3增至 期,在这段时间我国的原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剩余可2870.56×10m3;剩余可采储量从2419.04×103m3 采储量总体呈缓慢的增长趋势,但在不同盆地的增增至13504.52×10°m3,增长了4.58倍。尤其是“九 长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末期,在西部天然气取得的重大突破促使了“西 自“六五”以来,特别是自“八五”以来,中国实施气东输”工程的启动。90年代,虽然中国天然气储量 对天然气的持续科技攻关,使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的增长地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但是天然气产量 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西部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部区和东部区。就单个盆地而 天然气勘探的捷报频传,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言,天然气储量在90年代增长最多的前10位盆地依 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然而天然气工业下游跟不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渤海 上,全国管网尚未建立,使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较国外湾、东海陆架、松辽、准噶尔和吐哈盆地 缓慢得多。 针对90年代我国含油气盆地储产量变化趋势 90年代,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和剩余可采和我国油气工业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1990~2000 地质储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累计探明地质储年间我国21个含油气盆地储产量变化的统计研 量从704.96×10m3增长到25512.33×10°m3。90究’,分析我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储产量的变化趋势, 年代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最快的地区为中部区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和西部区,分别占全国同期增长的43.58%和1东部区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相对缓慢 36.29%;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同期增长的13.08%在1990~2000年间,东部区天然气累计探明地 和7.04%。由于受到天然气管网和下游市场等因素质储量从1945.71×10°m3增至3246.66×103m3,增 作者简介:魏永佩,1963年生,1984年和1989年在原西安地质学院分别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西北大 学地质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石油地质专业;现主要从事中国天然气地质研究。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中 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室。电话:(010)82312943。E· mail weiyongpei@mi. china.oom 魏永佩、张抗,90年代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内部资料。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

作者简介 :魏永佩 ,1963 年生 ,1984 年和 1989 年在原西安地质学院分别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 ,1999 年在西北大 学地质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石油地质专业 ;现主要从事中国天然气地质研究。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1 号中 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室。电话 : (010) 82312943。E - mail :weiyongpei @mail. china. com 3 魏永佩、张抗 ,90 年代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内部资料。 90 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魏永佩 张 抗 陈会鑫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魏永佩等. 90 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天然气工业 ,2003 ;23(1) :5~9 摘 要 90 年代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文章对 1990~2000 年间中国 21 个含油气盆地储 产量进行了详细统计 ,分析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10 年间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 部区 ,分别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 43. 58 %和 36. 29 % ;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 ,分别占 13. 08 %和 7. 04 %。截止 2000 年底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 ,分别占 38 %和 36 % ,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 ,分别占 17 %和 9 %。就单个盆地而言 ,天然气储量在 90 年代增长最多的前 10 位盆地依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 海、柴达木、渤海湾、东海陆架、松辽、准噶尔和吐哈盆地。天然气无论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还是在剩余可采储量 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场和天然气管道等因素的影响 ,天然气的产量增长相对缓慢 ,严重地制约 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中国目前油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 :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天然气管网和下游 市场有待全力发展。90 年代中国发现的天然气具有如下特点 : ①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 90 年代我国新 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 ; ②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 ; ③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增大。 主题词 天然气 储量 产量 分析 1990~2000 年是中国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时 期 ,在这段时间我国的原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剩余可 采储量总体呈缓慢的增长趋势 ,但在不同盆地的增 长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 自“六五”以来 ,特别是自“八五”以来 ,中国实施 对天然气的持续科技攻关 ,使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 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特别是西部 天然气勘探的捷报频传 ,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然而天然气工业下游跟不 上 ,全国管网尚未建立 ,使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较国外 缓慢得多。 90 年代 ,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和剩余可采 地质储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累计探明地质储 量从 7 044. 96 ×108 m 3 增长到 25 512. 33 ×108 m 3。90 年代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最快的地区为中部区 和西 部 区 , 分 别 占 全 国 同 期 增 长 的 43. 58 % 和 36. 29 % ;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同期增长的13. 08 % 和 7. 04 %。由于受到天然气管网和下游市场等因素 的限制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从 1 641. 69 ×108 m 3 增至 2 870. 56 ×108 m 3 ;剩余可采储量从2 419. 04 ×108 m 3 增至 13 504. 52 ×108 m 3 ,增长了4. 58倍。尤其是“九 五”末期 ,在西部天然气取得的重大突破促使了“西 气东输”工程的启动。90 年代 ,虽然中国天然气储量 的增长地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 ,但是天然气产量 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部区和东部区。就单个盆地而 言 ,天然气储量在 90 年代增长最多的前 10 位盆地依 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渤海 湾、东海陆架、松辽、准噶尔和吐哈盆地。 针对 90 年代我国含油气盆地储产量变化趋势 和我国油气工业发展现状 ,本文通过对 1990~2000 年间我国 21 个含油气盆地储产量变化的统计研 究 3 ,分析我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储产量的变化趋势 , 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1. 东部区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相对缓慢 在 1990~2000 年间 ,东部区天然气累计探明地 质储量从 1 945. 71 ×108 m 3 增至 3 246. 66 ×108 m 3 ,增 ·5 · 第 23 卷第 1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战 略 研 讨

战略研讨 天然气工业 2003年1月 长了67%,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在全国同期新采,当年采出量为6.38×103m3,截止2000年底累计 增储量的704%;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从5535×采出量增至9.21×10m3,剩余可采储量从11.3× 103m3增至1191.02×103m3,增长了1.15倍。天然10m3降至2.09×10°m3,共降低了82% 气累计采出量从382.79×10°m3增至686.73× 西部区的原油和天然气储产量总体呈快速增 10°m3,增长了7%。东部区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趋长趋势 势主要取决于渤海湾盆地,其次为松辽盆地,苏北、 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油气勘探在“稳定东部, 南襄和伊舒地堑天然气的储产量规模较小。 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总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西 (1)松辽盆地 部地区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虽然松辽盆地在90年代天然气勘探进展较快 西部区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 但其新増探明地质储量总量小于渤海湾盆地。在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在1994、198年和2000年呈 1990~2000年10年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313.84阶梯状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至2000年,累计探明 0°m3增至741.2×10°m3,10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从77.44X10m3增至7481.74×03m3,增 地质储量占全国的2.31%。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从长了8.6倍,在10年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 105.69×10m3增长到327.83×108m3。 期新增储量的36.29%,剩余可采储量从34421× (2)渤海湾盆地 0°m3增至4901.72×10°m3,增长了13.24倍。由于 渤海湾盆地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天然气管网的影响天然气产量增长缓慢,从48.46×10°m3 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608.81增长到126.85×103m3,仅增长了1.6倍,导致大量的 103m3增长到2452.21×10m3增长了52%新增勘探经费在短期内不能回收 探明地质储量为843.4×10m3,占全国的4.57% (1)准噶尔盆地 剩余可采储量从433.51×103m3增长到841.58×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储产量的总量排在西部区的 10°m3,增长了94% 第3位。该盆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148.28×10°m3 (3)东部中小型盆地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增至56391×10m3,增长了2.8倍,在10年间新增 苏北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在1990~1998年间未获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2.25%;剩余 大的突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一直维持在5可采储量从51.28×10m3增至373.09×10°m3,增长 44×10m3,199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7.56了6.28倍;累计产量从5.49×105m3增至33.94 ×10°m3,2000年增至29.78×103m3,在1990~200010°m3,共增长了5.18倍 年的10年间天然气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长了 (2)塔里木盆地 4.47倍,天然气储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依靠地震资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在这10年间取得了重大 料,坚持对新区和新领域的勘探,目前获天然气储量的突破。在1990~2000年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 的层位位于第三系。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在这10年232.76×10°m3增至5150.31×10°m3,10年内共增长 间变化不大,从2.36×103m3到2.74,仅增长了了21.13倍,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 16%。 新增储量的26.63%,位于全国的第一位。剩余可采 南襄盆地在190~-194年间,未获新增天然气储量从73.39×10°m3猛增至3531.64×10m3,共增 探明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一直维持在4.33×长了47.12倍。累计采出量从42.97×10m3增至 10°m3,195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10.18×84.23×10°m3,仅增长了0.96倍。可以预料,随着 10°m3,截止2000年底未获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后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产 1990~2000年10年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量将大幅度增长 增加了1.35倍。剩余可采储量在这10年间从2.82 从近10年来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历程可知,勘探 ×10°m3降至2.61×10m3,降低了7%。天然气累计主攻领域和层位的多次转移,是促使油气获重大突 采出量从0.21×103m3增至1.46×103m3,增长了5.破的直接原因之 倍 3)柴达木盆地 伊舒地堑在这10年间天然气的勘探未获得任 柴达木盆地分布有全国最大的生物气田。在这 何突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一直维持在13.2910年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3984×10°m3 05m3。由于1994年在该盆地开始投入天然气开增加到1472.2×10°m3,增长了2.7倍,10年来新增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长了 67 % ,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在全国同期新 增储量的 7. 04 %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从 553. 55 × 108 m 3 增至 1 191. 02 ×108 m 3 ,增长了 1. 15 倍。天然 气累计采出量从 382. 79 ×108 m 3 增至 686. 73 × 108 m 3 ,增长了 79 %。东部区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趋 势主要取决于渤海湾盆地 ,其次为松辽盆地 ,苏北、 南襄和伊舒地堑天然气的储产量规模较小。 (1) 松辽盆地 虽然松辽盆地在 90 年代天然气勘探进展较快 , 但其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总量小于渤海湾盆地。在 1990~2000 年 10 年间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313. 84 ×108 m 3 增至 741. 2 ×108 m 3 ,10 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 地质储量占全国的 2. 31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从 105. 69 ×108 m 3 增长到 327. 83 ×108 m 3。 (2)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在 1990~2000 年的 10 年间天然气 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从1 608. 81 ×108 m 3 增长到 2 452. 21 ×108 m 3 ,增长了 52 % ,新增 探明地质储量为 843. 4 ×108 m 3 ,占全国的 4. 57 %。 剩余可采储量从 433. 51 ×108 m 3 增长到 841. 58 × 108 m 3 ,增长了 94 %。 (3) 东部中小型盆地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 苏北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在 1990~1998 年间未获 大的突破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一直维持在 5. 44 ×108 m 3 ,1999 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 7. 56 ×108 m 3 ,2000 年增至 29. 78 ×108 m 3 ,在 1990~2000 年的 10 年间天然气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长了 4. 47 倍 ,天然气储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依靠地震资 料 ,坚持对新区和新领域的勘探 ,目前获天然气储量 的层位位于第三系。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在这 10 年 间变化不大 , 从 2. 36 ×108 m 3 到 2. 74 , 仅增长了 16 %。 南襄盆地在 1990~1994 年间 ,未获新增天然气 探明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一直维持在 4. 33 × 108 m 3 ,1995 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 10. 18 ×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未获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在 1990~2000 年 10 年间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 增加了 1. 35 倍。剩余可采储量在这 10 年间从 2. 82 ×108 m 3 降至 2. 61 ×108 m 3 ,降低了 7 %。天然气累计 采出量从 0. 21 ×108 m 3 增至 1. 46 ×108 m 3 ,增长了 5. 95 倍。 伊舒地堑在这 10 年间天然气的勘探未获得任 何突破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一直维持在 13. 29 ×108 m 3。由于 1994 年在该盆地开始投入天然气开 采 ,当年采出量为 6. 38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累计 采出量增至 9. 21 ×108 m 3 ,剩余可采储量从 11. 3 × 108 m 3 降至 2. 09 ×108 m 3 ,共降低了 82 %。 2. 西部区的原油和天然气储产量总体呈快速增 长趋势 90 年代末期以来 ,中国油气勘探在“稳定东部 , 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总方针的指导下 ,我国在西 部地区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西部区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 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在 1994、1998 年和 2000 年呈 阶梯状上升的趋势。从 1990 年至 2000 年 ,累计探明 地质储量从 779. 44 ×108 m 3 增至 7 481. 74 ×108 m 3 ,增 长了 8. 6 倍 ,在 10 年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 期新增储量的 36. 29 % ,剩余可采储量从 344. 21 × 108 m 3 增至 4 901. 72 ×108 m 3 ,增长了13. 24倍。由于 管网的影响 ,天然气产量增长缓慢 ,从 48. 46 ×108 m 3 增长到 126. 85 ×108 m 3 ,仅增长了1. 62倍 ,导致大量的 勘探经费在短期内不能回收。 (1)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储产量的总量排在西部区的 第 3 位。该盆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 148. 28 ×108 m 3 增至 563. 91 ×108 m 3 ,增长了 2. 8 倍 ,在 10 年间新增 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2. 25 % ;剩余 可采储量从 51. 28 ×108 m 3 增至 373. 09 ×108 m 3 ,增长 了 6. 28 倍 ;累计产量从 5. 49 ×108 m 3 增至 33. 94 × 108 m 3 ,共增长了 5. 18 倍。 (2)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在这 10 年间取得了重大 的突破。在 1990~2000 年间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 232. 76 ×108 m 3 增至 5 150. 31 ×108 m 3 ,10 年内共增长 了 21. 13 倍 ,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 新增储量的 26. 63 % ,位于全国的第一位。剩余可采 储量从 73. 39 ×108 m 3 猛增至 3 531. 64 ×108 m 3 ,共增 长了 47. 12 倍。累计采出量从 42. 97 ×108 m 3 增至 84. 23 ×108 m 3 ,仅增长了 0. 96 倍。可以预料 ,随着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后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产 量将大幅度增长。 从近 10 年来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历程可知 ,勘探 主攻领域和层位的多次转移 ,是促使油气获重大突 破的直接原因之一。 (3)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分布有全国最大的生物气田。在这 10 年间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 398. 4 ×108 m 3 增加到 1 472. 2 ×108 m 3 ,增长了 2. 7 倍 ,10 年来新增 ·6 · 战 略 研 讨 天 然 气 工 业 2003 年 1 月

第23卷第1期 天然气工业 战略研讨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与四川盆地相当。 581%,位于全国的第5位;由于柴达木盆地天然气 (1)鄂尔多斯盆地 在1996年才开始投入生产,自1996至2000年,天然 鄂尔多斯盆地在1995年以前油气勘探进展缓 气累计产量从0.66×10m3增至5.26×105m3,增长慢。 了6.97倍;剩余可采储量在1991~1995年连续五年 在90年代,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的增长也 间没有增减,自19%6年以来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位于全国的前列(第2位),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 的増长趋势同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相似,增长的速率的直接原因是长庆和靖边大气田的发现。1991年以 较大。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剩余可采储量从前,天然气勘探的进展极其缓慢,仅获得累计探明地 219.54×103m3增至794.89×10°m3,共增长了2.62质储量29.95×103m3,至1992年增至1373.17 倍。随着青海一兰州天然气管网的建立和完善柴103m3,截止20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增加到 达木盆地天然气的产量也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408882×103m3。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天然 (4)吐哈盆地 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长了135.52倍,新增天然 吐哈盆地在1991年前,天然气的勘探进展缓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的21.98%,位于全国的第2 慢,自191年开始获探明地质储量35.83×10n3,在位。1990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仅0.8×10°m3,在 1992年随着台北凹陷中型气田的发现,累计探明地1990~1998年,天然气采出量增长缓慢。1999年以 质储量达到21742×103m3,199~1994年天然气的来,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至西安、 勘探成果基本保持在1992年的勘探水平,未获得新北京等地区,天然气累计产量在199~2000年间,便 增探明地质储量。自1995年以来,天然气的勘探未从20.4×10°m3增至40.78×10°m3。在199~2000 获重大突破。自1991~200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年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共增长了49.98倍。剩余 质储量从35.83Ⅺ0m3增至265.44×03m3,共增长可采储量的增长趋势与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相类似, 了6.41倍,10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1990~-1991年,剩余可采储量为(9.5~9.37) 的1.44%。剩余可采储量的增长趋势与累计探明地10°m3,1992~2000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从81 质储量相似,1991年为17.93×10°m3,1992~194年×10m3增至2237.9×10m3。在1990~2000年间, 间为145.01×103m3,1991~2000年剩余可采储量从剩余可采储量共增长了235.57倍。可见鄂尔多斯 17.93×10°m3增至179,69×10m3,增长了9.02倍。盆地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也是相当大的。 1992年在该盆地开始投入天然气生产,产量仅为0 由于近期在中生界天然气勘探又获得重大突 03×103m3,1993~1997年间停止生产。198年又开破,发现了苏里格(庙)大气田,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天 始投入生产,累计采出量为0.26×10°m3,1999年增然气的储产量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仍将以快速增长的 至0.35×10°m3,2000年增至3.42×0m3a 趋势为主 (5)焉耆盆地 (2)四川盆地 焉耆盆地自1997年获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工业基地,天然 量29.88×10m3和剩余可采储量22.41×103m3以气储产量在1990~2000年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累计 来,至今再未获天然气勘探突破。在该盆地目前尚探明地质储量从3036.19×10m3增至705.79 未投入天然气的开采 103m3,增长了1.31倍,10年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 3.鄂尔多斯盆地在90年代天然气均取得重大全国的21.6%,略低于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全国的第 进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成果显著 3位。累计采出量从1209.64×10m3增至1977.96 中部区所拥有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在全×10°m3,增长了0.64倍,剩余可采储量从813.07× 国占近半。从1990~2000年,中部区累计探明地质10m3增至2824.26×10°m3,增长了2.47倍。 储量从3066.14×0m3增至111.61×103m3,增加 4.海域区天然气的储产量呈持续的增长趋势 了2.62倍,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 海域区包括渤海海域、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 增储量的43.58%。累计采出量从1210.44×10°m3莺歌海和东海陆架盆地。90年代海域区天然气的储 增至201874×103m3,仅增加了0.67倍;剩余可采产量呈持续的增长趋势。1990年在该区域已获得天 储量从822.57×10m3增至5062.16×10°m3,增长了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253.21×10°m3,至2000年 5.15倍。10年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储量增长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达到3646.39×10m3,增长了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天然 气 探 明 地 质 储 量 占 全 国 同 期 新 增 储 量 的 5. 81 % ,位于全国的第 5 位 ;由于柴达木盆地天然气 在 1996 年才开始投入生产 ,自 1996 至 2000 年 ,天然 气累计产量从 0. 66 ×108 m 3 增至 5. 26 ×108 m 3 ,增长 了 6. 97 倍 ;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1~1995 年连续五年 间没有增减 ,自 1996 年以来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 的增长趋势同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相似 ,增长的速率 较大。在 1990~2000 年的 10 年间剩余可采储量从 219. 54 ×108 m 3 增至 794. 89 ×108 m 3 ,共增长了 2. 62 倍。随着青海 —兰州天然气管网的建立和完善 ,柴 达木盆地天然气的产量也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4) 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在 1991 年前 ,天然气的勘探进展缓 慢 ,自 1991 年开始获探明地质储量 35. 83 ×108 m 3 ,在 1992 年随着台北凹陷中型气田的发现 ,累计探明地 质储量达到 217. 42 ×108 m 3 ,1993~1994 年天然气的 勘探成果基本保持在 1992 年的勘探水平 ,未获得新 增探明地质储量。自 1995 年以来 ,天然气的勘探未 获重大突破。自 1991~2000 年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 质储量从 35. 83 ×108 m 3 增至 265. 44 ×108 m 3 ,共增长 了 6. 41 倍 ,10 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 的 1. 44 %。剩余可采储量的增长趋势与累计探明地 质储量相似 ,1991 年为 17. 93 ×108 m 3 ,1992~1994 年 间为 145. 01 ×108 m 3 ,1991~2000 年剩余可采储量从 17. 93 ×108 m 3 增至 179. 69 ×108 m 3 ,增长了 9. 02 倍。 1992 年在该盆地开始投入天然气生产 ,产量仅为 0. 03 ×108 m 3 ,1993~1997 年间停止生产。1998 年又开 始投入生产 ,累计采出量为 0. 26 ×108 m 3 ,1999 年增 至 0. 35 ×108 m 3 ,2000 年增至 3. 42 ×108 m 3。 (5) 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自 1997 年获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 量 29. 88 ×108 m 3 和剩余可采储量 22. 41 ×108 m 3 以 来 ,至今再未获天然气勘探突破。在该盆地目前尚 未投入天然气的开采。 3. 鄂尔多斯盆地在 90 年代天然气均取得重大 进展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成果显著 中部区所拥有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在全 国占近半。从 1990~2000 年 ,中部区累计探明地质 储量从 3 066. 14 ×108 m 3增至 11 114. 61 ×108 m 3 ,增加 了 2. 62 倍 ,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 增储量的 43. 58 %。累计采出量从 1 210. 44 ×108 m 3 增至 2 018. 74 ×108 m 3 ,仅增加了 0. 67 倍 ;剩余可采 储量从 822. 57 ×108 m 3增至 5 062. 16 ×108 m 3 ,增长了 5. 15 倍。10 年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储量增长 与四川盆地相当。 (1)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在 1995 年以前油气勘探进展缓 慢。 在 90 年代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的增长也 位于全国的前列 (第 2 位) ,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 的直接原因是长庆和靖边大气田的发现。1991 年以 前 ,天然气勘探的进展极其缓慢 ,仅获得累计探明地 质储量 29. 95 ×108 m 3 ,至 1992 年增至 1 373. 17 × 108 m 3 ,截止 2000 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增加到 4 088. 82 ×108 m 3。在 1990~2000 年的 10 年间天然 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长了 135. 52 倍 ,新增天然 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的 21. 98 % ,位于全国的第 2 位。1990 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仅 0. 8 ×108 m 3 ,在 1990~1998 年 ,天然气采出量增长缓慢。1999 年以 来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至西安、 北京等地区 ,天然气累计产量在 1999~2000 年间 ,便 从 20. 4 ×108 m 3增至 40. 78 ×108 m 3。在 1990~2000 年间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共增长了 49. 98 倍。剩余 可采储量的增长趋势与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相类似 , 1990~1991 年 , 剩余可采储量为 ( 9. 5~9. 37) × 108 m 3 ,1992~2000 年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从815. 18 ×108 m 3增至 2 237. 9 ×108 m 3。在 1990~2000 年间 , 剩余可采储量共增长了 235. 57 倍。可见鄂尔多斯 盆地天然气储产量的增长也是相当大的。 由于近期在中生界天然气勘探又获得重大突 破 ,发现了苏里格(庙) 大气田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天 然气的储产量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仍将以快速增长的 趋势为主。 (2)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工业基地 ,天然 气储产量在 1990~2000 年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累计 探明地质储量从 3 036. 19 ×108 m 3增至 7 025. 79 × 108 m 3 ,增长了 1. 31 倍 ,10 年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 全国的 21. 6 % ,略低于鄂尔多斯盆地 ,位于全国的第 3 位。累计采出量从 1 209. 64 ×108 m 3增至1 977. 96 ×108 m 3 ,增长了 0. 64 倍 ,剩余可采储量从 813. 07 × 108 m 3 增至 2 824. 26 ×108 m 3 ,增长了 2. 47 倍。 4. 海域区天然气的储产量呈持续的增长趋势 海域区包括渤海海域、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 莺歌海和东海陆架盆地。90 年代海域区天然气的储 产量呈持续的增长趋势。1990 年在该区域已获得天 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1 253. 21 ×108 m 3 ,至 2000 年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达到 3 646. 39 ×108 m 3 ,增长了 ·7 · 第 23 卷第 1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战 略 研 讨

战略研讨 天然气工业 2003年1月 1.91倍,10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1997年增至1606.64×10°m3,1998~200年未获新 期新增储量的13.08%。剩余可采储量在1990~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995~2000年间,天然气 1994年间为(701.94~401.2)×10°m3,1995~196年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长了64%,90年代新增天 间为(1562.59~1652.57)×10°m3,1997~200年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8.7%,位 余可采储量增至(2028~233392)×10m3。在1990于全国的第4位。剩余可采储量在1995年为686.2 2000年间剩余可采储量增加了2.32倍。1993年×10°m3,1996年增至822.92×10m3,1997~2000年 在该区域投入天然气的生产,当年采出量为289×剩余可采储量一致保持在107294×103m3 l0°m3,1996~2000年天然气的增长速率较高 (5)东海陆架盆地 (1)渤海海域 东海陆架盆地在1990年已获得天然气累计探 近年来虽然在渤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的明地质储量170.51×10°m3,1991~1994年未获新增 突破,但是天然气的勘探进展相对缓慢。190年在探明地质储量,1995~199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 渤海海域获得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54×282.57×105m3增至474.1×10m3,截止2000年底增 10°m3,截止200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271.至842.06Ⅺ0m3,在10年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 99×0°m3,10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仅占全长了3.94倍,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 国同期增长的0.64%。在1990~2000年间,剩余可新增储量的3.64%。在1995年剩余可采储量为 采储量从95.2×10m3增至143.61×10m3,增长了175.14×10m31996年降至72.84×10m3,截止2000 0.51%。1993年在该区开始投入生产,当年采出量年底增至518.01×103m3。1990年开始在该盆地投 为2.89×0°m3,截止200年累计采出量已达到29入天然气开采,当年采出量为1.09×10°m3,2000年 36×10%1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为3.38×103m3 (2)珠江口盆地 (6)琼东南盆地 珠江口盆地天然气的勘探进展缓慢。在1990 由于发现了崖13-1大型气田,琼东南盆地在 年天然气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20.8×10m3,在90年代便获得累计探明地质储量907.9×103m3 191~19%6年间,未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991~19%6年间未获得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1997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22.3×10°m3,截止20001997年经重新核算累计探明地质储量降至884.%6× 年底再未获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在103m3,1998~2000年间未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 1990~1996年间均为16.64×10°m3,1998年降至13.量。剩余可采储量在1990~1995年为590.1× 63×10m3,19992000年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13.2105m3,至2000年降至582.45×10m3。1996年在该 ×105m3和13.07×10m3。在1990~2000年间,剩余盆地投入生产,当年的天然气采出量为23.17× 可采储量降低了21%。珠江口盆地在1998年才开10°m3,1998年累计采出量达到9509×10°m3,1999 始投入生产,当年采出量为3.01×10°m3,截止20002000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分别为132.06×103m3和 年底累计采出量为3.66×103m3。 167.66×10m3 (3)北部湾盆地 5南方区天然气储产量总量在全国最低,油气 1991年,在北部湾盆地首次获天然气探明地质勘探形势异常严峻 储量10.9×0°m3,1992~1994年间未获得新增探明 南方区由于烃源岩的演化程度较高及多期的构 地质储量。1995~1998年探明地质储量保持在11.造改造作用,决定了该区的油气勘探主要应以天然 71×10°m3,1990~2000年间探明地质储量为18.44气为主。在1990~1994年年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 Ⅺom3,∞0年代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质储量一直为0.46×03m3,1995年天然气累计探明 期增长的0.1%。剩余可采储量在1992年为10.4×地质储量增至2.93×10m3,截止2000年底再未获 l0m3,1993~1998年为0.49×103m3,199~-2000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由于其储量绝对值太小,10年 间为3.86×103m3。在该盆地目前尚未投入天然气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仅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 的开采。 的0.12%。剩余可采储量从0.22×105m3增加到 (4)莺歌海盆地 15.7×103m3。在南方区1998年开始投入天然气开 1995年在莺歌海盆地首次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采,当年采出量为0.1×103m3,截止2000年累计采出 储量980.35×105m3,1996年增至1175.6×10°m3,量为0.24×0°m3 2 0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ed.http:/www.cnki.net

1. 91 倍 ,10 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 期新增储量的 13. 08 %。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0~ 1994 年间为(701. 94~401. 2) ×108 m 3 ,1995~1996 年 间为(1 562. 59~1 652. 57) ×108 m 3 ,1997~2000 年剩 余可采储量增至(2 028~2 333. 92) ×108 m 3。在 1990 ~2000 年间剩余可采储量增加了 2. 32 倍。1993 年 在该区域投入天然气的生产 ,当年采出量为 2. 89 × 108 m 3 ,1996~2000 年天然气的增长速率较高。 (1) 渤海海域 近年来虽然在渤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的 突破 ,但是天然气的勘探进展相对缓慢。1990 年在 渤海海域获得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154 ×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 271. 99 ×108 m 3 ,10 年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仅占全 国同期增长的 0. 64 %。在 1990~2000 年间 ,剩余可 采储量从 95. 2 ×108 m 3 增至 143. 61 ×108 m 3 ,增长了 0. 51 %。1993 年在该区开始投入生产 ,当年采出量 为 2. 89 ×108 m 3 ,截止 2000 年累计采出量已达到 29. 36 ×108 m 3。 (2)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天然气的勘探进展缓慢。在 1990 年天然气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 20. 8 ×108 m 3 ,在 1991~1996 年间 ,未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 1997 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 22. 3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再未获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0~1996 年间均为 16. 64 ×108 m 3 ,1998 年降至 13. 63 ×108 m 3 ,1999~2000 年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 13. 2 ×108 m 3 和 13. 07 ×108 m 3。在 1990~2000 年间 ,剩余 可采储量降低了 21 %。珠江口盆地在 1998 年才开 始投入生产 ,当年采出量为 3. 01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累计采出量为 3. 66 ×108 m 3。 (3) 北部湾盆地 1991 年 ,在北部湾盆地首次获天然气探明地质 储量 10. 9 ×108 m 3 ,1992~1994 年间未获得新增探明 地质储量。1995~1998 年探明地质储量保持在 11. 71 ×108 m 3 ,1999~2000 年间 ,探明地质储量为 18. 44 ×108 m 3 ,90 年代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 期增长的 0. 1 %。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2 年为 10. 4 × 108 m 3 ,1993~1998 年为 0. 49 ×108 m 3 ,1999~2000 年 间为 3. 86 ×108 m 3。在该盆地目前尚未投入天然气 的开采。 (4) 莺歌海盆地 1995 年在莺歌海盆地首次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 储量 980. 35 ×108 m 3 ,1996 年增至 1 175. 6 ×108 m 3 , 1997 年增至 1 606. 64 ×108 m 3 ,1998~2000 年未获新 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995~2000 年间 ,天然气 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长了 64 % ,90 年代新增天 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 8. 7 % ,位 于全国的第 4 位。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5 年为 686. 25 ×108 m 3 ,1996 年增至 822. 92 ×108 m 3 ,1997~2000 年 剩余可采储量一致保持在 1072. 94 ×108 m 3。 (5) 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在 1990 年已获得天然气累计探 明地质储量 170. 51 ×108 m 3 ,1991~1994 年未获新增 探明地质储量 ,1995~1999 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从 282. 57 ×108 m 3 增至 474. 1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增 至 842. 06 ×108 m 3 ,在 10 年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共增 长了 3. 94 倍 ,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 新增储量的 3. 64 %。在 1995 年剩余可采储量为 175. 14 ×108 m 3 ,1996 年降至 72. 84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增至 518. 01 ×108 m 3。1990 年开始在该盆地投 入天然气开采 ,当年采出量为 1. 09 ×108 m 3 ,2000 年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为 3. 38 ×108 m 3。 (6) 琼东南盆地 由于发现了崖 13 - 1 大型气田 ,琼东南盆地在 90 年代便获得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907. 9 ×108 m 3 , 1991~1996 年间未获得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 1997 年经重新核算累计探明地质储量降至 884. 96 × 108 m 3 ,1998~2000 年间未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 量。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0 ~ 1995 年为 590. 1 × 108 m 3 ,至 2000 年降至 582. 45 ×108 m 3。1996 年在该 盆地投入生产 ,当年的天然气采出量为 23. 17 × 108 m 3 ,1998 年累计采出量达到 95. 09 ×108 m 3 ,1999~ 2000 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分别为 132. 06 ×108 m 3 和 167. 66 ×108 m 3。 5.南方区天然气储产量总量在全国最低 ,油气 勘探形势异常严峻 南方区由于烃源岩的演化程度较高及多期的构 造改造作用 ,决定了该区的油气勘探主要应以天然 气为主。在 1990~1994 年年间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 质储量一直为 0. 46 ×108 m 3 ,1995 年天然气累计探明 地质储量增至 22. 93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再未获 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由于其储量绝对值太小 ,10 年 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仅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 的 0. 12 %。剩余可采储量从 0. 22 ×108 m 3 增加到 15. 7 ×108 m 3。在南方区 1998 年开始投入天然气开 采 ,当年采出量为 0. 1 ×108 m 3 ,截止 2000 年累计采出 量为 0. 24 ×108 m 3。 ·8 · 战 略 研 讨 天 然 气 工 业 2003 年 1 月

第23卷第1期 天然气工业 战略研讨 (1)陆良盆地 量仍构成我国10年来新增储量的主体。仅塔里木、 陆良盆地在1995年前天然气勘探进展缓慢,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和渤海湾盆地10年 195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2.81×10m3,截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 止2000年底再未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天88.69%。 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在1995年为8.96×103m3,截止 由此可见,为数不多的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 2000年降至8.8×10m3。在1998年开始投入天然储量仍构成我国90年代新增储量的主体 气开采,当年采出量为0.07×105m3,截止2000年底 (2)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 累计采出量增至0.16×10°m3 90年代.除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发现天然气藏 (2)保山盆地 圈闭以构造背斜类型为主外,上述盆地获油气重大 保山盆地在1995年开始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突破的油气藏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型为主。这里需 储量,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9.66,截止2000年底未要特别指出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在90年代天然气均 获新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从1995获重大突破,气藏的圈闭类型均为地层岩性型,如长 年的6.76×10°m3降至2000年底的6.68×10m3。庆大气田的气藏类型为奥陶系顶部地层不整合型 1998年开始天然气的开采,当年采出量为0.03×(胡朝元,1995),天然气储存在层状岩溶孔隙中。 10°m3,截止2000年底累计采出量为0.08×10°m3。 (3)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增 6.90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 大 从中国天然气在90年代的储产量变化趋势分 90年代在海域和前陆盆地相继发现了大型的气 析可知,近10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田。在莺歌海和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发现的若干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原油正好相反。剩余可采储量个大型气田,为我国“海气上岸”战略奠定了基础 曲线位于累计采出量曲线的上方,而且两者的距离 90年代,在前陆盆地主要获天然气的重大突破 从1990~2000年逐年增大,预计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尤其是在90年代的末期在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前陆 这种趋势还将加大。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在10年间坳陷发现了世界级的大型气田,其次在四川盆地川 的増幅与储量的増幅相比,可称微乎其微,这一现象西前陆坳陷也相继发现若干个大中型气田。 极不正常。由于天然气采出量的增长幅度太小,使 参考文献 投入天然气勘探的资金长期沉淀,得不到回收,这将 给中国从事天然气勘探的石油公司带来不利影响。1邱中建龚再升,中国油气勘探.第一~四卷,北京:石油 (1)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90年代我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199 国新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 2胡朝元中国中部大气田研究与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 大型盆地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版,1995 了主要的资源保证 3魏永佩中国天然气田的时空分布.天然气工业,2001;21 (5):1~7 ∞0年代通过对中国21个盆地勘探新增探明地 质储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重点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 (收稿日期2002·08·12编辑黄君权)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

(1) 陆良盆地 陆良盆地在 1995 年前天然气勘探进展缓慢 , 1995 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12. 81 ×108 m 3 ,截 止 2000 年底再未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天 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在 1995 年为 8. 96 ×108 m 3 ,截止 2000 年降至 8. 8 ×108 m 3。在 1998 年开始投入天然 气开采 ,当年采出量为 0. 07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 累计采出量增至 0. 16 ×108 m 3。 (2) 保山盆地 保山盆地在 1995 年开始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 储量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 9. 66 ,截止 2000 年底未 获新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从 1995 年的 6. 76 ×108 m 3 降至 2000 年底的 6. 68 ×108 m 3。 1998 年开始天然气的开采 ,当年采出量为 0. 03 × 108 m 3 ,截止 2000 年底累计采出量为 0. 08 ×108 m 3。 6. 90 年代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 从中国天然气在 90 年代的储产量变化趋势分 析可知 ,近 10 年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和剩余可采储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原油正好相反。剩余可采储量 曲线位于累计采出量曲线的上方 ,而且两者的距离 从 1990~2000 年逐年增大 ,预计在未来的若干年中 , 这种趋势还将加大。天然气累计采出量在 10 年间 的增幅与储量的增幅相比 ,可称微乎其微 ,这一现象 极不正常。由于天然气采出量的增长幅度太小 ,使 投入天然气勘探的资金长期沉淀 ,得不到回收 ,这将 给中国从事天然气勘探的石油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1) 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 90 年代我 国新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 大型盆地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主要的资源保证。 90 年代通过对中国 21 个盆地勘探新增探明地 质储量的统计结果表明 ,重点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 量仍构成我国 10 年来新增储量的主体。仅塔里木、 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和渤海湾盆地 10 年 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 88. 69 %。 由此可见 ,为数不多的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 储量仍构成我国 90 年代新增储量的主体。 (2) 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 90 年代 ,除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发现天然气藏 圈闭以构造背斜类型为主外 ,上述盆地获油气重大 突破的油气藏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型为主。这里需 要特别指出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在 90 年代天然气均 获重大突破 ,气藏的圈闭类型均为地层岩性型 ,如长 庆大气田的气藏类型为奥陶系顶部地层不整合型 (胡朝元 ,1995) ,天然气储存在层状岩溶孔隙中。 (3) 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增 大 90 年代在海域和前陆盆地相继发现了大型的气 田。在莺歌海和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发现的若干 个大型气田 ,为我国“海气上岸”战略奠定了基础。 90 年代 ,在前陆盆地主要获天然气的重大突破 , 尤其是在 90 年代的末期在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前陆 坳陷发现了世界级的大型气田 ,其次在四川盆地川 西前陆坳陷也相继发现若干个大中型气田。 参 考 文 献 1 邱中建 ,龚再升. 中国油气勘探. 第一~四卷 ,北京 :石油 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1999 2 胡朝元. 中国中部大气田研究与勘探. 北京 :石油工业出 版 ,1995 3 魏永佩. 中国天然气田的时空分布. 天然气工业 ,2001 ;21 (5) :1~7 (收稿日期 2002 - 08 - 12 编辑 黄君权) ·9 · 第 23 卷第 1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战 略 研 讨

NA TURAL GS INDUSTRY/Jan. 2003 ABSTRACTS AND AUTHOR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 made in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 PLORATION TREND OF NATURAL GAS RE tail statistics of the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rates in 21 oiFand gas- SOURCES IN CHINA bearing basins from 1990 to 2000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natural gas Song Y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 reverse-production change trend is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new velopment, PCL). NATUR. GAS IND. V 23, o. 1, pp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where they ac 4,1/25/2003.(ISSN1000976; In chinese) counted for 43. 58 percent and 36. 29 percent of the total newin ABSTRACT: The proved natural gas reserves are rapidly ir reased reserves in the wmle country during the same time respec creasing in China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large growth speed, high reserve- production ratio, gradually increase percent and 7. 04 percent of the total ones respectively. By the end gas pro 地四 of 2000, the residual recoverable gas reserv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where they amounted to 38 percent Upper Paleozoic), the East Sichuan region in Sichuan Basin, the and 36 percent of the total residual recoverable gas reserves in the Kuche region in Talimu Basin the Sanhu region in Chaidamu Basin whole country respectively then the offshore and east regions where and the Ying Qiong Basin, etc. The commn natural gas geolo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ve large gas provinces include wide they accounted for 17 percent and 9 percent of the total ones respec gas source rocks with high abundance and a certain maturity; 2 vely. In regard to the single basin, the first ten basins of the growth of gas reserves in the 1990 s were Talimu, E erdupsi, Sichuan widespread and multiple- superimposed porous reservoirs; @ relative- a ly stable tectonic conditions or tectonic mbile regions with regional Yinggehai, Chaidamu, Bohaiwan, Donghai, Songliao, Zhung plastic caprocks; and relatively large-scale traps. The comonly only Tuha Basins. Not only the accumulative proved gas reserves in place developed foreland basins in Central West China are of the basic ge- but also the residual recoverable gas reserves were of the trend of ological conditions of forming large gas provinces and are the major rapid growth, but the increase in gas production was relatively slow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as market and gas pipelin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regions in the future. SUBJECT HEAD INGS: Natural gas reserve, Large gas etc. which restricts seriously the expansion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industry in China can be provin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Foreland basin summarized as follows: serious shortage of reserve oil resources and Song Yan (female, Professorial senior engineer)is a tutor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ying for her doctorate. She has been always err need for fully expanding the natural gas pipeline and market. The 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since natural gas discovered in China in the 1990s was of the following 1982. Add: POB 910, Beijing(100083), China Tel:(010) characteristics; (the newincreased proved reserves in place found in large- sized basins constituted the main body of the new increased 6209738 petroleum reserves in place in China in the 1990s; @2 lithostratic graphic traps increased evident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imm portant breakthrough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offshore and fore- land basins multiplied ANALYSIS OF CHINA NATURAL GAS RESERVE SUBIECT HEADINGS: The nineties, Natural gas, Reserve PROD UCTION CHANGE TREND IN THE production change trend, China, Petroliferous basin NINETIES Wei Yongpei Doctor, born in 1963, received his bachelors Wei Yongpei, Zhang Kang and Chen Huixin( Re- degree and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former X an College of Geolo c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gy in 1984 and 1989 respectively then received his Doctor's degree nt, Simpec). NATUR. GAS IND. V. 23, o. 1, pp. 5 in petroleum geology from the Northwest University in 1999. Now he 9,1/25/2003.(ISSN1000976; In Chinese) is main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gas geology. Add: BSTRACT: In the 1990s, great achievements has been No 31,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100083),China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ABSTRACTS AND AUTHOR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2 PLORATION TREND OF NATURAL GAS RE2 SOURCES IN CHINA Song Y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2 velopment ,PCL) . NATUR. GAS IND. v. 23 , no. 1 ,pp. 1 ~4 ,1/ 25/ 2003. (ISSN10002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The proved natural gas reserves are rapidly in2 creasing in China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large growth speed ,high reserve2production ratio ,gradually increas2 ing coalbed methane proportion and low proven ratio ,etc. Five large gas provinces have been formed at present ,i. e. the E’erduosi Basin (Upper Paleozoic) ,the East Sichuan region in Sichuan Basin ,the Kuche region in Talimu Basin ,the Sanhu region in Chaidamu Basin and the Ying2Qiong Basin ,etc. The common natural ga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ve large gas provinces include ①widespread gas source rocks with high abundance and a certain maturity ; ② widespread and multiple2superimposed porous reservoirs ; ③relative2 ly stable tectonic conditions or tectonic mobile regions with regional plastic caprocks ; and ④ relatively large2scale traps. The commonly developed foreland basins in Central2West China are of the basic ge2 ological conditions of forming large gas provinces and are the maj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regions in the future. SUBJECT HEADINGS : Natural gas reserve , Large gas provin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Foreland basin Song Yan ( female , Professorial senior engineer) is a tutor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ying for her doctorate. She has been always en2 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since 1982. Add : POB 910 , Beijing ( 100083) , China Tel : ( 010) 62097380 ………………………… ANALYSIS OF CHINA NATURAL GAS RESERVE2 PRODUCTION CHANGE TREND IN THE NINETIES Wei Yongpei , Zhang Kang and Chen Huixin (Re2 c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2 ment ,Sinopec) . NATUR. GAS IND. v. 23 ,no. 1 ,pp. 5~ 9 ,1/ 25/ 2003. (ISSN10002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In the 1990’s , great achievements has been made in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2 tail statistics of the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rates in 21 oil2and gas2 bearing basins from 1990 to 2000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natural gas reverse2production change trend is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new2 increased proved gas reserves in place during the ten yea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where they ac2 counted for 43. 58 percent and 36. 29 percent of the total new2in2 creased reserves in the whole country during the same time respec2 tively ,then the offshore and east regions where they made up 13. 08 percent and 7. 04 percent of the total ones respectively. By the end of 2000 ,the residual recoverable gas reserv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where they amounted to 38 percent and 36 percent of the total residual recoverable gas reserves in the whole country respectively ,then the offshore and east regions where they accounted for 17 percent and 9 percent of the total ones respec2 tively. In regard to the single basin ,the first ten basins of the growth of gas reserves in the 1990’s were Talimu , E’erduosi , Sichuan , Yinggehai ,Chaidamu ,Bohaiwan ,Donghai ,Songliao , Zhunge’er and Tuha Basins. Not only the accumulative proved gas reserves in place but also the residual recoverable gas reserves were of the trend of rapid growth ,but the increase in gas production was relatively slow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as market and gas pipeline , etc. ,which restricts seriously the expansion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industry in China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 serious shortage of reserve oil resources and need for fully expanding the natural gas pipeline and market. The natural gas discovered in China in the 1990’s was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 ①the new2increased proved reserves in place found in large2sized basins constituted the main body of the new2increased petroleum reserves in place in China in the 1990’s ; ②lithostrati2 graphic traps increased evidently ;and ③the proportion of the im2 portant breakthrough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offshore and fore2 land basins mutiplied. SUBJECT HEADINGS :The nineties ,Natural gas , Reserve2 production change trend ,China ,Petroliferous basin Wei Yongpei ( Doctor) ,born in 1963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and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former Xi’an College of Geolo2 gy in 1984 and 1989 respectively ,then received his Doctor’s degree in petroleum geology from the Northwest University in 1999. Now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gas geology. Add : No. 31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China 1 NATURAL GAS INDUSTRY/ Jan. ,2003

NA TURAL GS INDUSTRY/ Jan, 2003 Tel:(010)82312943 Pet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and 3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ology) NA TUR. Gis IND.v.23,m.1,pp.13~17,125/2003.( ISSNI00 0976; In Chinese) SED 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ARSTRACT: Qingharlibet Pateau is located at the middle YANSHIPING GROUP, UPPER MIDDLE JURAS segment of the well-kmown Tethys petroliferous structural domain SIC,IN THE EAST PART OF NORTH QIANG Not having been all sidedly explored for oil and gas yet. it is a new TANG REGION hopeful petroliferous region. Qiangtang Basin is the largest and mst Wang Goshou'2, Wu Yujun'2, Zhou Zhuoming, prospective sedimentary basin of exploring for oil and gas in Chira Xiao Chaohui and Tang Jianguo(1. Energy College, Tethys structural domain, being a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n the par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ology; and 2. Jingzhou New per on the basis of a lot of field geological surveying data and out Region Exploration Depar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basin simulation achievements thre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impec petroleum systems are warily divided for the MesozOic mar NA TUR. GAS IND.v.23,m.pp.10~12,1/25/2003. strata in Qiangtang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ontrast of oil and gas mws with oil sourc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ree major source rocks in ( ISSN1000-0976; In Chinese) Mesopic the anticline bel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ydrocar ABSTRACT: The Yanshiping Group of Upper Middle Jurassic bon migration direction, etc. the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rend (2. 3s)in the east part of mrth qiangtang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such as neritic carbonate plat is pointed out in light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fo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etroleum systems, which ot only is of important form, neritic pericontinental clastic rocks, coastal beach bar, coastal dal flat( marsh)and platform evaporates. Its lithology is mainly vides reference experience, method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littoral neritic carbonate rocks, clastic rocks and supratidal evaporite rocks deposited under various climatic corr search on oil and gas geology in the other areas of the China Tethys structural dmain ditions from wammrmist climate to arid scorching climate. On the profile it is shown that there are two larger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SUBJECT HEAD INGS Qiangtang Basin, China, Tethys do cycles from the first member to the fourth member in Yanshiping main Mesopic Era Marine bed, Petroleum syster Ding Wenlong, born in 1966, is a postgraduate studying for hi thus forming a senes of int Doctors degree in petroleum geology. Add: Qinghua University iments of carbonate rocks and clastic rocks Beijing(10084), China Tel:(010)6279761 SUBJECT HEADINGS: Sedimentary facies Group, Late Jurassic Epoch, Middle Jurassic Epoch, Qiangtang Basin. fast Wang guoshou( pryfe Master), bom EXPERMMENTAL STUDY OF MICROBIOLOGH 1957, is always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sedimentology and reser CAL OL AND GAS EXPLO RATION TECHNIQUES voir geology. Add: Jingzhou, Hubei (434100), China Tel Deng Ping, Wang Gujian and Liu Yunli(1. Hefei (0716)8467081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Depar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impec and 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r sciences, Wuhan). NATUR. GAS IND. V 23, mo. 1, pp 18 PETROLEUM SYSTEMS AND EXPLORATION ~21,1/25/2003.( ISSN10C00976; In Chinese) TREND OF MESOZOIC MARINE STRATA IN ABSTRACT Microbilogic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a tech QIANGTANG BASIN OF TIBET AUTONOMOUS que of predicting subsurfac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by means of REGION detecting the change in amout of hydrocarbor biting bacteria in near Ding Wenglong, Su Aigu2 and Li Wei(1. China suface soil. Three kinds of microbe, i. e. methaneoxidizing bacteri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a, anaerobic cellulose decomposing bacteria and sulfate reducing 2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Tel : (010) 82312943 …………………………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YANSHIPING GROUP , UPPER2MIDDLE JURAS2 SIC , IN THE EAST PART OF NORTH QIANG2 TANG REGION Wang Guoshou1 ,2 , Wu Yujun1 ,2 , Zhou Zhuoming2 , Xiao Chaohui1 ,2 and Tang Jianguo ( 1. Energy College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nd 2. Jingzhou New Region Exploration Department ,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Sinopec ) . NATUR. GAS IND. v. 23 ,no. 1 ,pp. 10~12 ,1/ 25/ 2003. (ISSN10002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The Yanshiping Group of Upper2Middle Jurassic (J2 - 3 ys) in the east part of north qiangtang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such as neritic carbonate plat2 form ,neritic pericontinental clastic rocks ,coastal beach bar ,coastal tidal flat (marsh) and platform evaporates. Its lithology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littoral2neritic carbonate rocks ,clastic rocks and supratidal evaporite rocks deposited under various climatic con2 ditions from warm2moist climate to arid2scorching climate. On the profile it is shown that there are two larger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cycles from the first member to the fourth member in Yanshiping Group and there are many secondary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se2 quences in each larger cycle ,thus forming a series of interactive sed2 iments of carbonate rocks and clastic rocks. SUBJECT HEADINGS : Sedimentary facies , Yanshiping Group , Late Jurassic Epoch , Middle Jurassic Epoch , Qiangtang Basin ,East Wang Guoshou ( professorial senior engineer, Master) ,born in 1957 ,is always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sedimentology and reser2 voir geology. Add : Jingzhou , Hubei ( 434100) , China Tel : (0716) 8467081 ………………………… PETROLEUM SYSTEMS AND EXPLORATION TREND OF MESOZOIC MARINE STRATA IN QIANGTANG BASI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Ding Wenglong1 ,Su Aiguo2 ,3 and Li Wei3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 and 3.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NATUR. GAS IND. v. 23 , no. 1 ,pp. 13~17 ,1/ 25/ 2003. ( ISSN10002 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Qinghai2Tibet Plateau is located at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well2known Tethys petroliferous structural domain. Not having been all2sidedly explored for oil and gas yet. it is a new hopeful petroliferous region. Qiangtang Basin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prospective sedimentary basin of exploring for oil and gas in China Tethys structural domain ,being a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n the pa2 per ,on the basis of a lot of field geological surveying data and out2 crop geochemical samples and basin simulation achievements ,three petroleum systems are preliminarily divided for the Mesozoic marine strata in Qiangtang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ontrast of oil and gas shows with oil sourc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ree major source rocks in Mesozoic ,the anticline bel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ydrocar2 bon migration direction ,etc. ,the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rend is pointed out in light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etroleum systems ,which not only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effect 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basin but also pro2 vides reference experience ,method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2 search on oil and gas geology in the other areas of the China Tethys structural domain. SUBJECT HEADINGS :Qiangtang Basin ,China , Tethys do2 main ,Mesozoic Era ,Marine bed ,Petroleum system Ding Wenlong ,born in 1966 ,is a postgraduate studying for his Doctor’s degree in petroleum geology. Add :Q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Tel : (010) 62794761 …………………………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CROBIOLOGI2 C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ECHNIQUES Deng Ping1 ,Wang Guojian2 and Liu Yunli1 (1. Hefei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Department ;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Sinopec ; and 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2 sciences ,Wuhan) . NATUR. GAS IND. v. 23 ,no. 1 ,pp. 18 ~21 ,1/ 25/ 2003. (ISSN10002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Microbilogic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a tech2 nique of predicting subsurfac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by means of detecting the change in amout of hydrocarbon2biting bacteria in near2 surface soil. Three kinds of microbe ,i. e. methane2oxidizing bacteri2 a , anaerobic cellulose2decomposing bacteria and sulfate2reducing 2 NATURAL GAS INDUSTRY/ Jan. ,200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