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366.6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年6月 PETROL EUM EXPLORA TION AND DEV T Vol.33No.3289 文章编号:1000747(200603-028905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 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张文正,杨华,李剑锋,马军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2003年重点科研项目(12) 摘要:依据长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探讨了长;段优质 油源岩排烃特征与机理,计算排烃率。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累计产油率达400kgt左右,其生烃膨胀增压作用为石 油初次运移(排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油源岩中的“干酪根网络系统”与“孔缝系统”共同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的立体网络 系统。连续油相是最主要的石油初次运移相态。油页岩段在大量成熟生油阶段之前经受的强烈压实作用不会明显影响其排 烃效率,其较低的残留孔隙度降低了滞留烃的能力,反而有助于排烃率的提高(计算的平均排烃率高达η%),并使得优质油 源岩能够提供富烃、低含水的“优质流体”,从而为低渗透储集层的石油富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图7表2参9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段油页岩;优质油源岩;排烃率;排烃机理;富烃优质流体 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 Leading effect of highrclass source rock of Chang 7 in Ordos basin on enrichment of lo w permea bility oil-gas accumulation -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 ul sion mechanism ZHANG Werrzheng, YANG Hua, LI Jiarrfeng, MA Jun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 ield Company, Shaanxi 71002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geochemical testing, hydrocarbor generation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the basin petroleum geologic 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ydrocarborrexpuls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highrclass source rock in Chang 7 oil-shale ection, and calculated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rate. The yield of Chang 7 is up to 400kg/t. TOC and its increasing pressure action from hydrocarbor generation expanding can offer enough energy for oil primary migration(hydrocarborrexpulsion).The kerogen network system and the porefracture system constitute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ystem for the migration. The continuous oil phase is the main phase of primary migration. The intense compaction before the oil shale section matured and generated oil do not have any effect on the hydrocarborrexpulsion efficiency, on the contrary, the lower residual porosity reduces the capacity to occlude hydrocarbon, which is helpful to enhance hydrocarborexpulsion efficiency (the average reaches 72 %)and kes the highrclass ck have the good quality fluid with high hydrocar bon and low water. This provides advantage conditions for crude oil concentr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Key words: Ordos Basin; Chang 7 oil-shale rock, highrclass source rock, hydrocarborexpul sion rate, hydrocarbor expulsion mechanism; good quality fluid with high hydrocarbon 石油初次运移(排烃)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为特征。因而上三叠统长段优质油源岩进入大量生 课题,也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油源岩的排烃排烃阶段较晚(早白垩世中、晚期),之前已发生强烈的 率、排烃特征和排烃机理等是石油地质学硏宄中较为压实作用现今油源岩表现为低孔隙度的特点(实测孔 薄弱的环节 隙度一般小于1%。泥岩连续厚度不大、三叠纪末和 鄂尔多斯盆地属克拉通内沉积盆地,其主要地质侏罗纪末两期构造抬升作用是造成过剩压力小的主要 特征表现为结构简单、构造平缓、沉降稳定3。除燕原因。由于长段优质油源岩大量生、排烃阶段(古地 山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引起古地温异常外,其他地史时温112~122℃4、115~124℃5)之前,油源岩中蒙脱 期以低地热梯度(2.2~2.80100m)1和低沉积速率石已大量脱水并向伊蒙混层转化,模拟计算的油页岩 5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文章编号 :100020747 (2006) 0320289205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 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张文正 , 杨华 , 李剑锋 , 马军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2003 年重点科研项目(12) 摘要:依据长7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 ,结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探讨了长7段优质 油源岩排烃特征与机理 ,计算排烃率。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累计产油率达 400kg/ t 左右 ,其生烃膨胀增压作用为石 油初次运移(排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油源岩中的“干酪根网络系统”与“孔、缝系统”共同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的立体网络 系统。连续油相是最主要的石油初次运移相态。油页岩段在大量成熟生油阶段之前经受的强烈压实作用不会明显影响其排 烃效率 ,其较低的残留孔隙度降低了滞留烃的能力 ,反而有助于排烃率的提高(计算的平均排烃率高达 72 %) ,并使得优质油 源岩能够提供富烃、低含水的“优质流体”,从而为低渗透储集层的石油富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图 7 表 2 参 9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段油页岩 ;优质油源岩 ;排烃率 ;排烃机理 ;富烃优质流体 中图分类号 : TE122. 1 文献标识码 :A Leading effect of high2class source rock of Chang 7 in Ordos Basin on enrich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oil2gas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echanism ZHAN G Wen2zheng , YAN G Hua , L I Jian2feng , MA J un ( Ex 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 f iel d Company , S haanxi 710021 ,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geochemical testing , hydrocarbon2generation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 and the basin petroleum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ydrocarbon2expuls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high2class source rock in Chang 7 oil2shale section , and calculated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rate. The yield of Chang 7 is up to 400kg/ t. TOC and its increasing pressure action from hydrocarbon2generation expanding can offer enough energy for oil primary migration ( hydrocarbon2expulsion) . The kerogen network system and the pore2fracture system constitute a three2dimensional network system for the migration. The continuous oil phase is the main phase of primary migration. The intense compaction before the oil shale section matured and generated oil do not have any effect on the hydrocarbon2expulsion efficiency , on the contrary , the lower residual porosity reduces the capacity to occlude hydrocarbon , which is helpful to enhance hydrocarbon2expulsion efficiency (the average reaches 72 %) and makes the high2class source rock have the good quality fluid with high hydrocarbon and low water. This provides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for crude oil concentr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Key words : Ordos Basin ; Chang 7 oil2shale rock ; high2class source rock ; hydrocarbon2expulsion rate ; hydrocarbon2 expulsion mechanism ; good quality fluid with high hydrocarbon 石油初次运移(排烃) 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 课题 ,也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油源岩的排烃 率、排烃特征和排烃机理等是石油地质学研究中较为 薄弱的环节。 鄂尔多斯盆地属克拉通内沉积盆地 ,其主要地质 特征表现为结构简单、构造平缓、沉降稳定[1 ,2 ] 。除燕 山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引起古地温异常外 ,其他地史时 期以低地热梯度 (2. 2~2. 8 ℃/ 100m) [3 ] 和低沉积速率 为特征。因而上三叠统长7 段优质油源岩进入大量生、 排烃阶段较晚(早白垩世中、晚期) ,之前已发生强烈的 压实作用 ,现今油源岩表现为低孔隙度的特点 (实测孔 隙度一般小于 1 %) 。泥岩连续厚度不大、三叠纪末和 侏罗纪末两期构造抬升作用是造成过剩压力小的主要 原因。由于长7 段优质油源岩大量生、排烃阶段 (古地 温 112~122 ℃[4 ] 、115~124 ℃[ 5 ] ) 之前 ,油源岩中蒙脱 石已大量脱水并向伊2蒙混层转化 ,模拟计算的油页岩 982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6 年 6 月 PETROL EUM EXPLORA TION AND DEVELOPMEN T Vol. 33 No. 3

290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3 No 段过剩压力仅为2~3MPa(罗晓容等,2004),因此压实烷等特征,有机母质类型为I一I型n。 作用对石油初次运移的影响相对较弱,黏土矿物脱水 由于长段优质油源岩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均已达 作用提供的排烃动力和载体也较为有限。此外,与优到成熟-高成熟早期演化阶段(R。值为0.9% 质油源岩相邻的长段至长段储集层表现为特低渗透、1.15%,Im为445~4550,因而仅在盆地西缘逆冲 超低渗透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的石油地质带上盘的解I674井采集到了低成熟的油源岩样品 特点使得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作用也具有鲜明的其TOC为11.20%,R为0.49%,沥青“A”转化率为 特点 3%有机显微组分富类脂组,C千为-29.53‰该 1长段油源岩强排烃特征与排烃率 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及有机母质性质与盆地其他地区的 长段优质油源岩相似,因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1.1高产油率与低沥青“A”转化率 为了较为系统地观察其生油过程,缩小了生烃模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长段优质油源岩形拟实验低温阶段的实验温度间隔。实验采用密闭式温 成于半深水、强还原、淡水微咸水(介壳类8C值为压釜一产物收集计量系统,用低温冷冻法对模拟产物 3.8I‰%(PDB),O值为-18.49‰PDB))的陆相(油气,水)进行分离、收集与计量,有效地避免了热解 湖泊沉积环境,生物来源单一,以低等湖生生物为主,油中Cμ.组分的挥发损失,并通过恒重法获得各个 具有贫稳定同位素C、姥植均势一植烷优势、低伽马蜡温度点总液中nC4.组分含量数据。实验结果见表1。 表」长段优质油源岩热模拟实验结果 实验温度R产气量 热解气各组分体积含量(% 气态烃产率热解油产率残留烃产率轻质烃/总液态烃 (℃(%(mL) H m3/t) (ke/t) 12.92015.30747.8873.48020.406 2800.71131018.44722.49633.9882.98822.051 243.1 24.77828 0616.792 88. 31 3201.30329033.39933.53618.9671.93212 377.1 3401.64468636.58635.35714.9561.69211.409244.6 271.5 55 40.80936.74813.8751.618 6.950 345.2 4502.54919751.63435.4874.646 6.923536.1 63.7 5.44107 注:①H2以1:2折算成甲烷;②轻质烃指热解油中C6-C4组分,相当于沥青“A"抽提过程损失的组分;③本文所有产烃率均为残余有机碳产烃率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长段优质油源岩热演化生烃 具以下特征:①在成熟演化阶段(温度低于320℃,R值 1.I 为0.5%1.30%以产油为主,产气量相对较少,进 :“,° 入高演化阶段(温度高于340℃,液态烃大量裂解成气 态烃;②产烃率高,液态烃产出高峰在280~320℃C(R。 为0.71%~1.30%,液态烃产率达357~417kg/t,模 1015202530 拟温度为600℃时气态烃产率可达77m/t;③沥青 沥青“A”转化率(%) “A”产率在280℃达到峰值,随后逐步热降解(热裂解) 图1长段油源岩沥青“A"转化率与热演化的关系 为轻质油,轻质油产出高峰在320℃,产率达377kg/t 长段油源岩的高累计产油率与低一较低的沥青 ④低温阶段生成的气态烃富含C2组分,C2+/C1值大“A”转化率(见图2)存在明显反差,尤其TOC大于 于1,与油田伴生气富含C2组分的特征一致,⑤实验10%的样品,其沥青“A”转化率仅为5%左右 中CO2的产出量相对较低,反映干酪根结构中贫含氧 基团,与其强还原的沉积环境相吻合;⑥C14.组分占总 液态烃的比例随热模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数值分布 于7%~60%。长段优质油源岩的热模拟产烃率与有 机母质类型相似的黄骅坳陷、泌阳盆地的古近系优质 油源岩相近。同时,地球化学资料反映,部分长段油 源岩(TOC为2%左右)沥青“A”转化率较高(见图1) ToC (o) 也说明长段优质油源岩的累计产油率较高。 图2长7段油源岩沥青“A”转化率与TOC的关系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段过剩压力仅为 2~3MPa (罗晓容等 ,2004) ,因此压实 作用对石油初次运移的影响相对较弱 ,黏土矿物脱水 作用提供的排烃动力和载体也较为有限。此外 ,与优 质油源岩相邻的长8段至长6段储集层表现为特低渗透、 超低渗透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的石油地质 特点[ 6 ]使得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作用也具有鲜明的 特点。 1 长7段油源岩强排烃特征与排烃率 1. 1 高产油率与低沥青“A”转化率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7 段优质油源岩形 成于半深水、强还原、淡水 —微咸水 (介壳类δ13 C 值为 - 3. 81 ‰(PDB) ,δ18 O 值为 - 18. 49 ‰(PDB) ) 的陆相 湖泊沉积环境 ,生物来源单一 ,以低等湖生生物为主 , 具有贫稳定同位素13 C、姥植均势 —植烷优势、低伽马蜡 烷等特征 ,有机母质类型为 Ⅰ—Ⅱ1型[7 ] 。 由于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均已达 到成 熟 —高 成 熟 早 期 演 化 阶 段 ( Ro 值 为 0. 9 % ~ 1. 15 % , Tmax为 445~455 ℃) ,因而仅在盆地西缘逆冲 带上盘的解 Ⅱ2674 井采集到了低成熟的油源岩样品 , 其 TOC为 11. 20 % , Ro 为 0. 49 % ,沥青“A”转化率为 3 % ,有机显微组分富类脂组 ,δ13 C干 为 - 29. 53 ‰。该 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及有机母质性质与盆地其他地区的 长7段优质油源岩相似 ,因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为了较为系统地观察其生油过程 ,缩小了生烃模 拟实验低温阶段的实验温度间隔。实验采用密闭式温 压釜 —产物收集计量系统 ,用低温冷冻法对模拟产物 (油 ,气 ,水) 进行分离、收集与计量 ,有效地避免了热解 油中 C14 - 组分的挥发损失 ,并通过恒重法[ 8 ] 获得各个 温度点总液中 nC14 - 组分含量数据。实验结果见表 1。 表 1 长7 段优质油源岩热模拟实验结果 实验温度 ( ℃) Ro ( %) 产气量 (mL) 热解气各组分体积含量 ( %) C1 C2 + CO2 N2 H2 气态烃产率 (m3 / t) 热解油产率 (kg/ t) 残留烃产率 (kg/ t) 轻质烃/ 总液态烃 ( %) 260 0. 55 812 12. 920 15. 307 47. 887 3. 480 20. 406 15. 7 28. 9 197. 0 7 280 0. 71 1 310 18. 447 22. 496 33. 988 2. 988 22. 051 38. 59 168. 5 243. 1 20 300 1. 14 2 236 24. 778 28. 482 28. 242 1. 706 16. 792 96. 5 269. 2 88. 2 31 320 1. 30 3 290 33. 399 33. 536 18. 967 1. 932 12. 166 164. 2 377. 1 40. 1 43 340 1. 64 4 686 36. 586 35. 357 14. 956 1. 692 11. 409 244. 6 271. 5 14. 2 55 400 2. 01 6 387 40. 809 36. 748 13. 875 1. 618 6. 950 345. 2 107. 9 3. 7 60 450 2. 54 9 197 51. 634 35. 487 4. 646 1. 310 6. 923 536. 1 63. 7 2. 0 56 600 5. 44 10 791 47. 745 0 13. 690 14. 348 24. 217 776. 8 0 0 注 : ①H2以 1 ∶2 折算成甲烷 ; ②轻质烃指热解油中 C6 —C14组分 ,相当于沥青“A”抽提过程损失的组分 ; ③本文所有产烃率均为残余有机碳产烃率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长7段优质油源岩热演化生烃 具以下特征 : ①在成熟演化阶段(温度低于 320 ℃, Ro值 为 0. 55 %~1. 30 %) 以产油为主 ,产气量相对较少 ,进 入高演化阶段(温度高于 340 ℃) ,液态烃大量裂解成气 态烃 ; ②产烃率高 ,液态烃产出高峰在 280~320 ℃( Ro 为 0. 71 %~1. 30 %) ,液态烃产率达 357~417kg/ t ,模 拟温度为 600 ℃时气态烃产率可达 777m 3 / t ; ③沥青 “A”产率在 280 ℃达到峰值 ,随后逐步热降解 (热裂解) 为轻质油 ,轻质油产出高峰在 320 ℃,产率达 377 kg/ t ; ④低温阶段生成的气态烃富含 C2 + 组分 ,C2 + / C1 值大 于 1 ,与油田伴生气富含 C2 + 组分的特征一致 ; ⑤实验 中 CO2的产出量相对较低 ,反映干酪根结构中贫含氧 基团 ,与其强还原的沉积环境相吻合 ; ⑥C14 - 组分占总 液态烃的比例随热模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数值分布 于 7 %~60 %。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热模拟产烃率与有 机母质类型相似的黄骅坳陷、泌阳盆地的古近系优质 油源岩相近。同时 ,地球化学资料反映 ,部分长7 段油 源岩( TOC为 2 %左右) 沥青“A”转化率较高 (见图 1) , 也说明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累计产油率较高。 图 1 长7段油源岩沥青“A”转化率与热演化的关系 长7段油源岩的高累计产油率与低 —较低的沥青 “A”转化率 (见图 2) 存在明显反差 ,尤其 TOC 大于 10 %的样品 ,其沥青“A”转化率仅为 5 %左右。 图 2 长7段油源岩沥青“A”转化率与 TOC的关系 09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3 No. 3

2006年6月张文正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291 高累计产油率与低沥青“A”转化率、较低的残余产比。累计生烃量与残留烃量的差值即为排出烃量。对 气率特征反映油源岩已发生强烈的排烃作用。 于同一样品也可以用累计生烃量、残留烃量相对于 1.2强排烃的其他地球化学证据 rOC的转化率等参数计算排烃率。可见,要准确地计 长段优质油源岩强烈排烃的其他地球化学证据算排烃率,必须确定油源岩的累计产烃率与残留烃转 有:①岩石热解分析结果(见图3)显示,长段优质油源化率两项参数。根据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有机相、岩石 岩的产率指数S/(S1+S2)很低,与其成熟度明显不匹热解氢指数、热模拟实验结果和实际样品的沥青“A”转 配;②沥青“A”族组成的低饱/芳值以及饱/芳值随化率值(见图1),长,段优质油源岩的累计产烃率按 rOC增高而降低的趋势(见图4)明显与Ⅰ一Ⅲ型的400kg/t取值比较合理。由于沥青“A”中缺失了C4 母质类型相矛盾;③长段油源岩样品相对较低的氢指烃类组分,因此,必须进行恢复后才能获得残留烃转化 数η残余产气率(323~4m3/t);④对油页岩段中的率参数。根据热模拟实验结果,考虑到排烃过程的组 薄层凝灰岩粉砂质泥岩、与凝灰岩共生的细粒状黄铁分分馏作用,统一选取残留烃的恢复系数(轻烃补偿系 矿团块和裂缝充填方解石的显微荧光观察证实其微孔数)为1.43(即轻烃在总液态烃中的含量为30%),以 隙中富含油(见图5)。 沥青“A”转化率乘1.43即可获得油源岩的残留烃转化 率数据。 302 根据上述思路和确定的参数,选择有机母质类型 为I一Ⅲ型,R为0.9%~1.15%的长段油源岩样品 进行了排烃率计算,结果见图6。可以看出,长段油页 岩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率主要分布于55%~90%,明 、÷ 显高于其他油源岩(平均排烃率为43.7%)。有机质丰 度相对较低(TOC小于5%的样品排烃率变化范围较 TOC (o) 大,说明其受排烃条件(排烃通道、方式等)的影响较 图3长段油源岩TOc产率指数交汇图 大,而有机质丰度高(TOC大于10%的样品排烃率变 化范围较小,说明影响其排烃的主控因素单一。同 油源岩段不同位置样品的计算结果与此类似(见表2) 不同位置高有机质丰度样品的地球化学参数与排烃率 十分接近。 100 TOC (%a 要4 油页岩段样品 其他油源岩样品 图4长段油源岩沥青“A”的饱/芳值OC交汇图 图6长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率 1.4长段优质油源岩高排烃率的成因 排烃率的计算结果反映出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排 烃效率很高,累计生烃量大、低孔隙度(小于1%可能 a)镇37井长段油页岩中的泥质粉砂岩条带,微缝隙中富含油(黄色 是造成其排烃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从实际资料的统计 荧光),并形成网络,X00;(b)里38井长7段油页岩中玻屑 结果显示,长段油源岩(48个样品)的沥青“A”含量与 凝灰岩,微缝隙中富含油(黄色荧光),并形成网络,XQ00 TO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沥青“A”含量=0.036T0C 图5油页岩段中的薄层凝灰岩和泥质粉砂岩荧光薄片 0.3223,(R2=0.6223)。该关系式中的截距一定程度 1.3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率计算 上反映了油源岩中无机矿物吸附(TOC=0时)和孔隙 排烃率是指油源岩排出烃量占累计生烃量的百分中容留烃的数量,该数值较高可能主要与早期强烈压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高累计产油率与低沥青“A”转化率、较低的残余产 气率特征反映油源岩已发生强烈的排烃作用。 1. 2 强排烃的其他地球化学证据 长7段优质油源岩强烈排烃的其他地球化学证据 有 : ①岩石热解分析结果(见图 3) 显示 ,长7段优质油源 岩的产率指数 S1 / ( S1 + S2 ) 很低 ,与其成熟度明显不匹 配 ; ②沥青“A”族组成的低饱/ 芳值以及饱/ 芳值随 TOC 增高而降低的趋势 (见图 4) 明显与 Ⅰ—Ⅱ1 型的 母质类型相矛盾 ; ③长7段油源岩样品相对较低的氢指 数[7 ] 、残余产气率(323~449m 3 / t) ; ④对油页岩段中的 薄层凝灰岩、粉砂质泥岩、与凝灰岩共生的细粒状黄铁 矿团块和裂缝充填方解石的显微荧光观察证实其微孔 隙中富含油(见图 5) 。 图 3 长7段油源岩 TOC2产率指数交汇图 图 4 长7段油源岩沥青“A”的饱/ 芳值2 TOC交汇图 (a) 镇 37 井长7 段油页岩中的泥质粉砂岩条带 ,微缝隙中富含油(黄色 荧光) ,并形成网络 , ×200 ; (b) 里 38 井长7 段油页岩中玻屑 凝灰岩 ,微缝隙中富含油(黄色荧光) ,并形成网络 , ×200 图 5 油页岩段中的薄层凝灰岩和泥质粉砂岩荧光薄片 1. 3 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率计算 排烃率是指油源岩排出烃量占累计生烃量的百分 比。累计生烃量与残留烃量的差值即为排出烃量。对 于同一样品也可以用累计生烃量、残留烃量相对于 TOC 的转化率等参数计算排烃率。可见 ,要准确地计 算排烃率 ,必须确定油源岩的累计产烃率与残留烃转 化率两项参数。根据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有机相、岩石 热解氢指数、热模拟实验结果和实际样品的沥青“A”转 化率值 (见图 1) ,长7 段优质油源岩的累计产烃率按 400kg/ t 取值比较合理。由于沥青“A”中缺失了 C14 - 烃类组分 ,因此 ,必须进行恢复后才能获得残留烃转化 率参数。根据热模拟实验结果 ,考虑到排烃过程的组 分分馏作用 ,统一选取残留烃的恢复系数 (轻烃补偿系 数) 为 1. 43 (即轻烃在总液态烃中的含量为 30 %) ,以 沥青“A”转化率乘 1. 43 即可获得油源岩的残留烃转化 率数据。 根据上述思路和确定的参数 ,选择有机母质类型 为 Ⅰ—Ⅱ1型 , Ro为 0. 9 %~1. 15 %的长7段油源岩样品 进行了排烃率计算 ,结果见图 6。可以看出 ,长7段油页 岩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率主要分布于 55 %~90 % ,明 显高于其他油源岩(平均排烃率为 43. 7 %) 。有机质丰 度相对较低( TOC 小于 5 %) 的样品排烃率变化范围较 大 ,说明其受排烃条件 (排烃通道、方式等) 的影响较 大 ,而有机质丰度高( TOC 大于 10 %) 的样品排烃率变 化范围较小 ,说明影响其排烃的主控因素单一。同一 油源岩段不同位置样品的计算结果与此类似(见表 2) , 不同位置高有机质丰度样品的地球化学参数与排烃率 十分接近。 图 6 长7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率 1. 4 长7段优质油源岩高排烃率的成因 排烃率的计算结果反映出长7 段优质油源岩的排 烃效率很高 ,累计生烃量大、低孔隙度 (小于 1 %) 可能 是造成其排烃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从实际资料的统计 结果显示 ,长7段油源岩(48 个样品) 的沥青“A”含量与 TO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沥青“A”含量 = 0. 036 TOC + 0. 3223 , ( R 2 = 0. 6223) 。该关系式中的截距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油源岩中无机矿物吸附 ( TOC = 0 时) 和孔隙 中容留烃的数量 ,该数值较高可能主要与早期强烈压 2006 年 6 月 张文正 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 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192

292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l 33 No. 3 表2里38井长段油页岩样品地球化学参数 全被石油所占据,那么干酪根生烃过程产生的体积膨 岩性0C"A”转化率的节浙青质P排烃率胀率也可达3%~7%,该数值也远大于油源岩的孔隙 (%0(%)(%(%)(%「B( 度。实际上,油源岩的低孔隙度特征(实测孔隙度为 23110灰黑色泥岩3.930.658416.502.3840860n241.070.5%~0.8%表明,干酪根热降解收缩产生的空间难 246灰黑色泥岩2.87 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第一种方法计算的数值可 25.0油页岩20.500.91004.440.6367.530.69 看作最大值(不考虑干酪根热降解收缩产生的空间) 23265灰黑色泥岩4.40.4881119646.380.920.9860.27而后一种方法计算的数值应是最小值。虽然以上计算 23280黑色泥岩13.40 比较粗略,但无疑有助于对生烃作用可能产生的体积 238油页若1.10.8504.420.5369350.41830膨胀和超压的认识。显然,长段优质油源岩生烃作用 2329.5油页岩22.14 产生的超压是巨大的,完全有可能成为石油初次运移 230.2灰黑色泥岩3.75 (排烃)的最主要动力。甚至对低渗透储集层中的油气 2331.0油页岩20.901.03154.940.6163.880.600.9682.37 二次运移产生重要影响。 2331.4油页岩24.86 2330油页岩2418 2.2长,段优质油源岩的主要排烃方式 石油初次运移的相态大体有水溶相、油相、气溶 实作用和连续油相排烃有关,同时反映出油源岩产生相、扩散相4种。油相运移包括分散状和连续状油 连续油相排烃所需的丰度门限值较高,因此较低丰度相运移,后者对烃浓度的要求更高一些。对于特定的 油源岩要产生显著的连续油相排烃比较困难;斜率可烃源层来说,往往是某种排烃相态占主导。同时,即使 能大致反映了干酪根吸附烃的能力,即每吨残余有机是同一烃源层,由于在不同埋藏演化阶段的含水量和 碳可吸附36kg沥青“A”,该数值显著低于长段优质生成烃类数量及组分的变化,其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 油源岩的累计产油率。由此不难看出,油源岩有机质也会产生变化低成熟阶段可能以水溶相排烃为主,成 丰度的增高不仅能大大提高其排烃量,同时也将显著熟阶段则以油相排烃为主,高成熟阶段气溶相与扩散 提高其排烃率。高生烃强度与有限的烃容量(低孔隙相排烃变得更加重要 度)是造成高丰度优质油源岩异常高排烃率的最主要 油源岩生成烃类的数量和组成是制约排烃相态的 原因。此外优质油源岩富有机质纹层、富莓球状黄铁主要因素。长段优质油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累计生油 矿、低黏土矿物的岩石学特征也有利于排烃。 强度大,如前所述,其累计生成原油的体积可达岩石体 2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机理 积的8%~18.7%,甚至更高。因此,可以推断,连续油 相运移是长段优质油源岩的主要排烃方式。进一步 2.1排烃的主要动力来源 说,该油源岩能以连续油相运移为储集岩直接提供“富 促成石油初次运移的地质作用十分复杂,石油初烃优质流体”从而为特低渗一超低渗储集层的石油富 次运移的动力来源多样。就泥质烃源岩而言,目前普集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遍认为压实作用、水热膨胀作用、黏土矿物脱水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长段优质油源岩的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生烃作用等是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高,因而干酪根在岩石体积中所占的比例高(约为15% 对于优质油源岩而言,由于生烃作用强生烃膨胀形成~35%),具备形成“干酪根网络”(见图7)的物质条件。 的超压对于石油初次运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千酪根具有亲油性,因此石油通过干酪根网络运移所 此,可以通过计算生烃作用产生的体积膨胀予以说明。需克服的阻力大大降低极有利于石油的初次运移(排 如果长段优质油源岩的累计产油率取400kg/t,岩石烃)。前文述及的长段优质油源岩沥青“A”的低饱/芳 密度取2.5g/cm3,干酪根密度取1.2g′cm3,地层状态值,较高的胶质、沥青质含量,以及饱/芳值随TOC增 下的原油密度为0.75gcm3(长段至长段原油高压物高而降低的特征可能与干酪根网络对极性分子的吸附 性分析实测平均值),油源岩的TOC按主要分布区间作用有关。优质油源岩中的干酪根网络与微缝隙构成 (6%~14%)取值,则计算得出1m3油源岩累计生成的了石油初次运移的立体网络 原油体积为0.080~0.187m3,即累计生成的原油体积 另外,从长段油页岩、薄层凝灰岩、泥质粉砂岩夹 是岩石体积的8%~18.7%,甚至更高。可见,长段优层的荧光薄片观察到的微孔隙中富含油及网络状油质 质油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体积膨胀十分可观。另外,荧光的现象,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连续油相运移和干酪 如果假定干酪根热降解过程中体积收缩产生的空间完根网络运移是排烃的主要方式。诚然,通过微裂缝的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表 2 里 38 井长7段油页岩样品地球化学参数 井深 (m) 岩性 TOC ( %) 沥青 “A” ( %) “A” 转化率 ( %) 饱/ 芳 ( %) 非烃 + 沥青质 ( %) Pr / Ph Ro ( %) 排烃率 ( %) 2311. 0 灰黑色泥岩 3. 99 0. 6584 16. 50 2. 38 40. 86 0. 72 41. 07 2324. 6 灰黑色泥岩 2. 87 2325. 0 油页岩 20. 50 0. 9100 4. 44 0. 63 67. 53 0. 69 84. 15 2326. 0 黑色泥岩 5. 00 2326. 5 灰黑色泥岩 4. 34 0. 4828 11. 12 1. 96 46. 38 0. 92 0. 98 60. 27 2328. 0 黑色泥岩 13. 40 2328. 8 油页岩 19. 10 0. 8450 4. 42 0. 53 69. 75 0. 41 84. 20 2329. 1 油页岩 17. 40 2329. 5 油页岩 22. 14 2330. 2 灰黑色泥岩 3. 75 2331. 0 油页岩 20. 90 1. 0315 4. 94 0. 61 63. 88 0. 60 0. 96 82. 37 2331. 4 油页岩 24. 86 2332. 0 油页岩 24. 18 实作用和连续油相排烃有关 ,同时反映出油源岩产生 连续油相排烃所需的丰度门限值较高 ,因此较低丰度 油源岩要产生显著的连续油相排烃比较困难 ;斜率可 能大致反映了干酪根吸附烃的能力 ,即每吨残余有机 碳可吸附 36kg 沥青“A”,该数值显著低于长7 段优质 油源岩的累计产油率。由此不难看出 ,油源岩有机质 丰度的增高 ,不仅能大大提高其排烃量 ,同时也将显著 提高其排烃率。高生烃强度与有限的烃容量 (低孔隙 度) 是造成高丰度优质油源岩异常高排烃率的最主要 原因。此外 ,优质油源岩富有机质纹层、富莓球状黄铁 矿、低黏土矿物的岩石学特征也有利于排烃。 2 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排烃机理 2. 1 排烃的主要动力来源 促成石油初次运移的地质作用十分复杂 ,石油初 次运移的动力来源多样。就泥质烃源岩而言 ,目前普 遍认为压实作用、水热膨胀作用、黏土矿物脱水作用、 有机质生烃作用等是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 对于优质油源岩而言 ,由于生烃作用强 ,生烃膨胀形成 的超压对于石油初次运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对 此 ,可以通过计算生烃作用产生的体积膨胀予以说明。 如果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累计产油率取 400kg/ t ,岩石 密度取 2. 5g/ cm 3 ,干酪根密度取 1. 2g/ cm 3 ,地层状态 下的原油密度为 0. 75g/ cm 3 (长6段至长8段原油高压物 性分析实测平均值) ,油源岩的 TOC 按主要分布区间 (6 %~14 %) 取值 ,则计算得出 1m 3油源岩累计生成的 原油体积为 0. 080~0. 187 m 3 ,即累计生成的原油体积 是岩石体积的 8 %~18. 7 % ,甚至更高。可见 ,长7段优 质油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体积膨胀十分可观。另外 , 如果假定干酪根热降解过程中体积收缩产生的空间完 全被石油所占据 ,那么干酪根生烃过程产生的体积膨 胀率也可达 3 %~7 % ,该数值也远大于油源岩的孔隙 度。实际上 ,油源岩的低孔隙度特征 (实测孔隙度为 0. 5 %~0. 8 %) 表明 ,干酪根热降解收缩产生的空间难 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 ,第一种方法计算的数值可 看作最大值 (不考虑干酪根热降解收缩产生的空间) , 而后一种方法计算的数值应是最小值。虽然以上计算 比较粗略 ,但无疑有助于对生烃作用可能产生的体积 膨胀和超压的认识。显然 ,长7 段优质油源岩生烃作用 产生的超压是巨大的 ,完全有可能成为石油初次运移 (排烃) 的最主要动力。甚至对低渗透储集层中的油气 二次运移产生重要影响。 2. 2 长7 段优质油源岩的主要排烃方式 石油初次运移的相态大体有水溶相、油相、气溶 相、扩散相 4 种[ 9 ] 。油相运移包括分散状和连续状油 相运移 ,后者对烃浓度的要求更高一些。对于特定的 烃源层来说 ,往往是某种排烃相态占主导。同时 ,即使 是同一烃源层 ,由于在不同埋藏演化阶段的含水量和 生成烃类数量及组分的变化 ,其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 也会产生变化 ,低成熟阶段可能以水溶相排烃为主 ,成 熟阶段则以油相排烃为主 ,高成熟阶段气溶相与扩散 相排烃变得更加重要。 油源岩生成烃类的数量和组成是制约排烃相态的 主要因素。长7段优质油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累计生油 强度大 ,如前所述 ,其累计生成原油的体积可达岩石体 积的 8 %~18. 7 % ,甚至更高。因此 ,可以推断 ,连续油 相运移是长7 段优质油源岩的主要排烃方式。进一步 说 ,该油源岩能以连续油相运移为储集岩直接提供“富 烃优质流体”,从而为特低渗 —超低渗储集层的石油富 集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 ,由于长7 段优质油源岩的有机质丰度 高 ,因而干酪根在岩石体积中所占的比例高(约为 15 % ~35 %) ,具备形成“干酪根网络”(见图 7) 的物质条件。 干酪根具有亲油性 ,因此石油通过干酪根网络运移所 需克服的阻力大大降低 ,极有利于石油的初次运移 (排 烃) 。前文述及的长7段优质油源岩沥青“A”的低饱/ 芳 值 ,较高的胶质、沥青质含量 ,以及饱/ 芳值随 TOC 增 高而降低的特征可能与干酪根网络对极性分子的吸附 作用有关。优质油源岩中的干酪根网络与微缝隙构成 了石油初次运移的立体网络。 另外 ,从长7段油页岩、薄层凝灰岩、泥质粉砂岩夹 层的荧光薄片观察到的微孔隙中富含油及网络状油质 荧光的现象 ,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连续油相运移和干酪 根网络运移是排烃的主要方式。诚然 ,通过微裂缝的 292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Vol. 33 No. 3

2006年6月张文正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293 “幕式排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排烃方式之一。 [2]郑俊章.油气盆地分类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4):1-4 petroleum basins U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4, 31(4): 1-4.) [3]任战利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M]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1999.6785.( REn Zhanli. Research on tectonically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1999. 67-85.) [4]柳益群,李文厚,冯乔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砂岩的古 地温及成岩阶段[J]地质学报,1997,71(1):65-74.( LIU Yrqun (a)长7段油页岩中的干酪根(褐红色)网络,岩石薄片,透射光,20 LI Werr hou, FENG Qiao. Palaeotemperatures and diagenet stage of the Upper Triassic oil sandstones in the eastern Ordos (b)长7段油页岩中的含油(荧光)网络,荧光薄片,00 图7镇37井长段油页岩中的干酪根网络 basin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1997, 71(1): 6574.) [5 正,李剑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 3结论 2001, 6(4): 28-36(ZHAN G Werrzheng, LI Jianfeng. Research on orgas source in Ordos basin [J]. China Petroleum 长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产烃率高,成熟阶段 Exploration, 2001, 6(4): 28-36) 的产油率达357~417kg/t。结合实际地球化学资料 6]赵文智邹才能,汪泽成等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一内涵与 推测其累计产油率已达400kg/t左右 意义口]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2):513.( ZHAO Weizhi ZOU Carneng, WANG Ze-cheng, et al. The intension and 长段优质油源岩经受了强烈的排烃作用,排烃率 signification of"Sag- wide Oil-Bearing Theory"in the Hydrocarbor 达72%。高累计生油强度和低孔隙度是形成这一高排 h Depression with terrestrial origin[J]. Petroleum Explorati 烃率的主要原因。油源岩的品质是制约排烃量和排烃 and Development 2004, 31(2): 5-13.) 率的主要因素。 7]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 长段优质油源岩的生烃膨胀作用十分显著,由此 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2005,34 (2): 147-154.( YANG Hua, ZHAN G Werzheng. Leading effect 产生强大的超压,成为石油初次运移的最主要动力 of the seventh member highrquality source rock of Yanchang 同时,也使得“连续油相”成为主要的排烃相态。油源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during the enrichment of low-penetrating 岩中的干酪根网络与微孔缝系统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 orgas accumulation: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J]- Geochemica 的立体网络。因此,长段优质油源岩具备提供富烃优 2005,34(2):147154.) 质流体的能力 [8]张文正,裴戈热模拟油轻烃的收集及石油地质意义[A].《天然气 地质研究论文集》编委会天然气地质研究论文集[C].北京:石油 高产烃率,高排烃效率,尤其是能够提供富烃优质 工业出版社,1989.118125.( ZHANG Werrzhene, PEI Ge 流体的特性,充分反映了长段优质油源岩在鄂尔多斯 Petroleum geological role of light hydrocarbon collection during the 盆地中生界低渗透石油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thermal simulation[A].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of gas geology symposium. Symposium of gas geology IC]. Beijing: Petroler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徐正球、 Industry Press, 1989. 118-125.) 昝川莉、王可仁、杨奕华、孔庆芬等参加了本文部分工 9]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32-44(LI Ming-cheng. Oil and gas migration(2nd Edition) 作,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由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1994, 32-44.) 院分析试验中心完成,谨此致谢 第一作者简介:张文正(1960-),男,浙江浦江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参考文献 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 []李德生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口]石油勘探与开发 研究工作。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庆兴隆小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 2004,31(6):h7 院邮政编码:710021Email:zWzcq@petrochina.com.cn De-sheng. Return to petroleum geology Ordos Basin[ J 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4 收稿日期:2005-0729修回日期:20060225 31(6):1-7.) (编辑、绘图梁大新)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幕式排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排烃方式之一。 (a) 长7 段油页岩中的干酪根(褐红色) 网络 ,岩石薄片 ,透射光 , ×200 ; (b) 长7 段油页岩中的含油(荧光) 网络 ,荧光薄片 , ×200 图 7 镇 37 井长7 段油页岩中的干酪根网络 3 结论 长7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产烃率高 ,成熟阶段 的产油率达 357~417kg/ t 。结合实际地球化学资料 , 推测其累计产油率已达 400kg/ t 左右。 长7段优质油源岩经受了强烈的排烃作用 ,排烃率 达 72 %。高累计生油强度和低孔隙度是形成这一高排 烃率的主要原因。油源岩的品质是制约排烃量和排烃 率的主要因素。 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生烃膨胀作用十分显著 ,由此 产生强大的超压 ,成为石油初次运移的最主要动力。 同时 ,也使得“连续油相”成为主要的排烃相态。油源 岩中的干酪根网络与微孔缝系统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 的立体网络。因此 ,长7段优质油源岩具备提供富烃优 质流体的能力。 高产烃率 ,高排烃效率 ,尤其是能够提供富烃优质 流体的特性 ,充分反映了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鄂尔多斯 盆地中生界低渗透石油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徐正球、 昝川莉、王可仁、杨奕华、孔庆芬等参加了本文部分工 作 ,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由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分析试验中心完成 ,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 [1 ] 李德生.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004 ,31 (6) : 127. (L I De2sheng. Return to petroleum geology of Ordos Basin [J ].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2004 , 31 (6) :127. ) [ 2 ] 郑俊章. 油气盆地分类探讨[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31 (4) :124. (ZHENGJun2zhang. 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troleum basins [J ].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2004 , 31(4) :124. ) [ 3 ] 任战利.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 M ]. 北京 :石油工 业出版社 , 1999. 67285. ( REN Zhan2li. Research on tectonically t hermal history of sedimentary basin in t he Nort h China [ M ]. Beijing :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 1999. 67285. ) [ 4 ] 柳益群 ,李文厚 ,冯乔.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砂岩的古 地温及成岩阶段[J ]. 地质学报 ,1997 ,71 (1) :65274. (LIU Yi2qun , LI Wen2hou , FEN G Qiao. Palaeotemperatures and diagenetic stage of t he Upper Triassic oil sandstones in t he eastern Ordos basin [J ]. Acta Geologica Sinica ,1997 ,71 (1) :65274. ) [ 5 ] 张文正 ,李剑峰.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研究[J ]. 中国石油勘探 , 2001 , 6 (4) : 28236. (ZHAN G Wen2zheng , LI Jian2feng. Research on oil2gas source in Ordos basin [ J ].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2001 , 6 (4) :28236. ) [ 6 ] 赵文智 ,邹才能 ,汪泽成 ,等.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 ———内涵与 意义[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31 (2) : 5213. ( ZHAO Wen2zhi , ZOU Cai2neng , WAN G Ze2cheng , et al. The intension and signification of " Sag2wide Oil2Bearing Theory" in t he Hydrocarbon2 rich Depression wit h terrestrial origin [J ].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2004 , 31 (2) :5213. ) [ 7 ] 杨华 ,张文正.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 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 ]. 地球化学 ,2005 ,34 (2) : 1472154. ( YAN G Hua , ZHAN G Wen2zheng. Leading effect of t he sevent h member high2quality source rock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during t he enrichment of low2penetrating oil2gas accumulation :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J ]. Geochemica , 2005 , 34 (2) :1472154. ) [ 8 ] 张文正 ,裴戈. 热模拟油轻烃的收集及石油地质意义[ A ].《天然气 地质研究论文集》编委会. 天然气地质研究论文集[ C]. 北京 :石油 工业 出 版 社 , 1989. 1182125. ( ZHAN G Wen2zheng , PEI Ge. Petroleum geological role of light hydrocarbon collection during t he t hermal simulation [ A ].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of gas geology symposium. Symposium of gas geology [ C ]. Beijing :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 1989. 1182125. ) [9 ] 李明诚.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第二版) [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4. 32244. (LI Ming2cheng. Oil and gas migration (2 nd Edition) [ M]. Beijing :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 1994. 32244. ) 第一作者简介 :张文正(19602) ,男 ,浙江浦江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 研究工作。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长庆兴隆小区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 院 ,邮政编码 :710021。E2mail :zwz_cq @petrochina. com. cn 收稿日期 :2005207229 修回日期 :2006202225 (编辑、绘图 梁大新) 2006 年 6 月 张文正 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 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39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