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第一节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促使有机质演化成油气的因素 第四节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成烃模式) 第五节天然气的成因及特点 第六节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第七节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促使有机质演化成油气的因素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成烃模式)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及特点 第六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第七节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第一节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两大学派 无机成因说,有机成因说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两大学派: 无机成因说,有机成因说
第一节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无机成因说: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下 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杌物通过化 学反应形成的。 无机物(C、H、O、Fe)→油气 碳化说,宇宙说,岩浆说,蛇纹石化生 油学说等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无机成因说: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下 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通过化 学反应形成的 。 无机物(C、H 、O、Fe)→油气 碳化说,宇宙说,岩浆说,蛇纹石化生 油学说等
弱点: )9%的油气田都在沉积岩中; 2)各时代地层中均找到石油,但很不均衡,与沉 积岩中有机质分布状况吻合;与煤、油页岩的分 布有一定的联系; 3)石油具有只有有机质才具有的旋光性、生物标 记化合物。 4)油层的温度较低;现代湖、海湾的考察证明沉 积物中确实存在油气生成的过程
弱点: 1)99%的油气田都在沉积岩中; 2)各时代地层中均找到石油,但很不均衡,与沉 积岩中有机质分布状况吻合;与煤、油页岩的分 布有一定的联系; 3)石油具有只有有机质才具有的旋光性、生物标 记化合物。 4)油层的温度较低;现代湖、海湾的考察证明沉 积物中确实存在油气生成的过程
第一节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有机成因说:油气是在地球上生物起源 之后,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保存在 沉积岩中的生物有机质逐步转化而成 生物有机质→油气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有机成因说:油气是在地球上生物起源 之后,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保存在 沉积岩中的生物有机质逐步转化而成。 生物有机质→油气
唯海相生油说:油气勘探的初期,石油大多发现 于海相沉积岩中,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海相沉积 才能生成油气,因此在石油有机生成学说中,曾长 期受唯海相生油的控制。直到上世纪30年代,各国 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才使得陆相生油得以认可。 在有机生成学说中,存在着早期和晚期生油说两 种观点
唯海相生油说:油气勘探的初期,石油大多发现 于海相沉积岩中,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海相沉积 才能生成油气,因此在石油有机生成学说中,曾长 期受唯海相生油的控制。直到上世纪30年代,各国 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才使得陆相生油得以认可。 在有机生成学说中,存在着早期和晚期生油说两 种观点
十八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蒸馏说 “石油是煤在地下高温蒸馏的产物。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维尔纳茨 《地球化学概论》和《生物圈》 详细论述了石油的有机组成和石油有 机成因的主要依据,提出了碳循环的模式
1. 十八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蒸馏说 “石油是煤在地下高温蒸馏的产物。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维尔纳茨 《地球化学概论》和《生物圈》 ——详细论述了石油的有机组成和石油有 机成因的主要依据,提出了碳循环的模式
3. Treibs(1933):卟啉化合物的发现和证 实—石油有机成因重要依据 4.1932年古勃金提出“混成说”: 早期有机成因说 5.20世纪50年代,美国P.V. Smith;前苏 联B.B.维尔别: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类原油烃类 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一有机成因早期生油说
3. Treibs(1933):卟啉化合物的发现和证 实——石油有机成因重要依据。 4.1932年古勃金提出“混成说” : ——早期有机成因说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P.V.Smith ;前苏 联B.B.维尔别: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类原油烃类 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成因早期生油说—
6.Bray等(1961):正烷烃的奇偶优势研究 批判了沉积有机质直接成油说 7.阿贝尔松( PhAbelson)(1963): 干酪根热解成油说(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 8. Phillippi等(1965):生油门限
6. Bray等(1961):正烷烃的奇偶优势研究 ——批判了沉积有机质直接成油说 7. 阿贝尔松(P.H.Abelson) (1963) : 干酪根热解成油说(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 8. Phillippi等(1965) :生油门限
8.70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 Tissot等 建立了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演化模式,提出 并完善了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总结了油气 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 1963年, Abelson提出,石油是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 干酪根)在成岩作用晚期,经过热解生成的。该理论认为, 随埋藏深度加大,地温不断上升,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显示 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一观点目前成为石油生成的主流学说
8. 70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 Tissot 等 建立了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演化模式,提出 并完善了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总结了油气 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 1963年,Abelson提出,石油是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 (干酪根)在成岩作用晚期,经过热解生成的。该理论认为, 随埋藏深度加大,地温不断上升,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显示 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一观点目前成为石油生成的主流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