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合进行讨论。 8.4.2主要特征 8.4.2.1聚合场所 在正常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单体和引发剂为一相,分散介质水为另一相。在搅拌和悬浮 剂的作用下,单体和引发剂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城单体液滴(monomer droplet)。 当达到反应温度后,引发剂分解,聚合开始。从相态上可以判断出聚合反应发生于单体液滴 内。这时,对于每一个单体小液滴来说,相当于一个小的本体聚合体系,保持有本体聚合的 基本优点。由于单体小液滴外部是大量的水,因此液滴内的反应热可以迅速地导出,进而克 服了本体聚合反应热不易排出的缺点。 8.4.2.2液滴的形成过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单体液滴的形成与控制是实现悬浮聚合的关键。要将油溶性的 单体以液滴状分散于水中,必须借助于外力的作用。如图8-1所示,在搅拌产生的剪切力作 用下,单体相由变形到分散成小液滴。单体液滴和水之间的表血张力则使小液滴成球形,并 倾向于聚集成大液滴。当搅井强度和表面张力保持不变时,在这两种相反作用力下,大小不 等的单体液滴通过一系列分散和聚集过程,最后达到动平衡,形成一定平均细度的小液滴。 搅拌 单径 液 20 分散 ○0 凝聚 0ǒ 0) 动Ψ衡态 图81单体分散过程示意图 当体系没有发生聚合反应时,动平衡可以长期保持,即单体液滴在体系中处于不地碰 撞-聚集一再分散的状态。一旦发生聚合反应,单体液滴内形成的聚合物将使液滴变粘,再发 生碰撞液滴就会相互粘结而无法分开,失去了悬浮聚合的特点。因此,必须在体系中加入悬 浮剂,使其在单体小液滴外面形城一层保护层,以防止单体液滴粘结成块。 8.4.2.3悬浮剂的作用 悬浮剂的种类不同,作用机理也不相同。水溶性有机高分子为两亲结构,亲油的大分子 链吸附于单体液滴表血,分子链上的亲水基团靠向水相,这样在单体液滴表面形成了一层保 护膜(图8-2),起着保护液滴的作用。此外聚乙稀醇、明胶等还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 液滴更小。非水溶性无机粉末主要是吸附于液滴表面,起一种机械隔离作用(图8-3)。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