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次,郁达夫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加之有意为之,每到一地,便广为搜集有关历史 资料,并且将不同地区的相类似的景物加以相互比较,从而大大开拓了他的游汜作品的时空结构, 不凝滞于眼前之景、所见之物,还把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外地之景容纳其中。使他的游记的内容 不再简驻地等同于客观事物的介绍,具有回肠荡气的开阔感。 第三,郁达夫对自然美有特别敏锐的感受。加上他又能自觉地把自己的个性、情感与情绪注入 其中,因此,他的游记作品充满诗意,意境优美,情感丰富。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 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郁达夫通过自己 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写客观对象,这样,客体与主体便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了。郁达夫游记 的第四个特点,即文字的明丽晓畅,既有中国古代游记的遗风,也有中国古代诗、词、短赋酌特 征,音调谐美,语言流丽,集绘画美与音乐美于一身 最后,郁达夫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还在于不滞留于雅,而是常常由雅返俗,以俗解雅。在中国 传统文人中,往往把留恋山水视为雅事,其文也一雅到底,固然雅得统一,″美″得透彻;但也有雅 得平庸,"美"得腻人的时候。郁达夫在以雅兴写游记的同时,又常常感到这种板着面孔的″雅”有 种附庸风雅的嫌疑;特别是在他应邀出游,不能美恶并陈、艳丑同叙的时候,更加感到心理上的不 平衡,故而常常在一篇的结尾处加上-两句调侃的俗话。这起到了由雅返俗、以俗消解全篇雅意的作 用,使人由正经归于自然,由严肃返于轻松,紧张的心情立即松弛下来,对全文的记叙也取得了超 越感。 1938年末,郁达夫远渡南洋,从事抗战文艺运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文几经辗转到了苏 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 达夫-生都是一个真诚的文学作家和真诚的爱国者。 (二)郭沫若 郭沫若本质上是一个抒情诗人,所以他的作品无一不具诗情。他的散文与小说实在很难严格地 区分。《月蚀》、《卖书》,都是通过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发出悲愤呼叫的。《路畔的蔷薇》 等六章小品,牧歌式地抒发青春的欢悦与离乡去国的孤寂。他虽然也如郁达夫,习惯于主观情愫的 倾泻,但有更多的社会和政治色彩。30年代发表诸多叙述参加革命历程的自传体作品,也可归人散 文创作之列。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一)“语丝”派散文 1、由来 语丝”派是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由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 (《语丝》从1924年底至1930年初,前后历时5年,每年1卷,每卷52期,共出版260期,发表文章 2000余篇,400余万字。) 2、成员:《语丝》的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孙福煕、江绍原、林语堂、 川岛、章衣萍、李小峰、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此外,冯文炳、朱自清、郑振铎、许钦文、 郁达夫、梁遇春、冯雪峰、沈从文、胡适、徐志摩等人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尽管语丝社 成员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是基本一致 或相近的。其次,郁达夫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加之有意为之,每到一地,便广为搜集有关历史 资料,并且将不同地区的相类似的景物加以相互比较,从而大大开拓了他的游汜作品的时空结构, 不凝滞于眼前之景、所见之物,还把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外地之景容纳其中。使他的游记的内容 不再简驻地等同于客观事物的介绍,具有回肠荡气的开阔感。 第三,郁达夫对自然美有特别敏锐的感受。加上他又能自觉地把自己的个性、情感与情绪注入 其中,因此,他的游记作品充满诗意,意境优美,情感丰富。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 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郁达夫通过自己 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写客观对象,这样,客体与主体便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了。郁达夫游记 的第四个特点,即文字的明丽晓畅,既有中国古代游记的遗风,也有中国古代诗、词、短赋酌特 征,音调谐美,语言流丽,集绘画美与音乐美于一身。 最后,郁达夫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还在于不滞留于雅,而是常常由雅返俗,以俗解雅。在中国 传统文人中,往往把留恋山水视为雅事,其文也一雅到底,固然雅得统一,"美"得透彻;但也有雅 得平庸,"美"得腻人的时候。郁达夫在以雅兴写游记的同时,又常常感到这种板着面孔的"雅"有一 种附庸风雅的嫌疑;特别是在他应邀出游,不能美恶并陈、艳丑同叙的时候,更加感到心理上的不 平衡,故而常常在一篇的结尾处加上-两句调侃的俗话。这起到了由雅返俗、以俗消解全篇雅意的作 用,使人由正经归于自然,由严肃返于轻松,紧张的心情立即松弛下来,对全文的记叙也取得了超 越感。 1938年末,郁达夫远渡南洋,从事抗战文艺运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文几经辗转到了苏 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 达夫-生都是一个真诚的文学作家和真诚的爱国者。 (二)郭沫若 郭沫若本质上是一个抒情诗人,所以他的作品无一不具诗情。他的散文与小说实在很难严格地 区分。《月蚀》、《卖书》,都是通过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发出悲愤呼叫的。《路畔的蔷薇》 等六章小品,牧歌式地抒发青春的欢悦与离乡去国的孤寂。他虽然也如郁达夫,习惯于主观情愫的 倾泻,但有更多的社会和政治色彩。30年代发表诸多叙述参加革命历程的自传体作品,也可归人散 文创作之列。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一)“语丝”派散文 1、由来 “语丝”派是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由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 (《语丝》从1924年底至1930年初,前后历时5年,每年1卷,每卷52期,共出版260期,发表文章 2000余篇,400余万字。) 2、成员:《语丝》的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孙福熙、江绍原、林语堂、 川岛、章衣萍、李小峰、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此外,冯文炳、朱自清、郑振铎、许钦文、 郁达夫、梁遇春、冯雪峰、沈从文、胡适、徐志摩等人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尽管语丝社 成员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是基本一致 或相近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