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科目语文年级|高一班级 时量 1课时 课题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标|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 教材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分析 教学时量:1课时 教 导入新课 过程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 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 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 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 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 昭君 、《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1.注音 万壑(he)赴(f)荆门明妃(fri)朔(shuo)漠青冢(zh6ng) 2.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 解释词语 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 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 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④省”:读作 she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 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 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徒然 ⑥“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容颜之美丽 ⑦“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四、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并说说这 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主旨落在\"怨恨\"二字,“一去”,是怨的开始,“独留”,是怨的终 第7页第 7 页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一 班级 时量 1 课时 课题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 目标 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 教材 教法 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时量:1 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 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 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 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 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 王昭君。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1.注音 万壑(hè) 赴(fù)荆门 明妃(fēi)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2.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 3.解释词语 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 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③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 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④省”:读作 shě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 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 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⑤“空”:徒然。 ⑥“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容颜之美丽。 ⑦“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四、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并说说这 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主旨落在\"怨恨\"二字,“一去”,是怨的开始,“独留”,是怨的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