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庆科技学院教案用纸 V受T、P的影响不大,不可压缔流体。 3.气体的压缩性及肢性 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吸引力较小,V受T、P的影较大。对于理想气体而言,V∝T/P的 关系可用状态方程表示,即 (1) PV=RT Ikmo气体:P=RT;=24m3/kmol,R(通用气体常数)=8.314kJ/kmlk kg气体:PI=RTV为比容, m3/kg;R(气体常数取决于气体的种类=R分子量Jkgk 密度p P PV PV2 RT T172 式中P绝对压力,Pa;R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K (2)T= const,等温压缩 P P1=P2→V2=HpP↑,V↓,P2个,压缩 P2 (3)P= const,恒压臌猓 273+t →V=Vo →V=V(1+B 273+0 式中代C下的比容:16标态比容:B=1气体膨胀系数。 P y N/m3 (1+B1) (1+Bt) G千克气体体积V1=V0(1+Bt)m3 流量 V=V(1+β1)m3s热气体流动情况下 流速 1=10(1+B1)m/s (4)气体在绝热状态下压缩时 气体绝热状态方程:P=Pk气体的绝热指数)=Cp/C,Jkgk双原子14 气体状态方程 Pv PV2 T172 气体 ∫可压缩气体:高压流出,煤气、空气自喷咀流出 不可压缩气体:常温常压下,例如:常压空气流动 1.12流体的粘性 1.流体的粘性及粘性力 粘性:阻滞流动的性质 产生原因:流体分子间的内聚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粘性力的建立过程:图1-1-2P7 流体流层间产生切应力的现象流体的粘性;切应力粘性力 2.牛顿粘性定律 表述:流体的粘性力F与速度W成正比,与两平板间距离H成反比,与接触面积A成正 W。 第6页重 庆 科 技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6页  V 受 T、P 的影响不大,不可压缩流体。 ⒊ 气体的压缩性及膨胀性 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吸引力较小,V受 T、P的影响较大。对于理想气体而言, V T P 的 关系可用状态方程表示,即 ⑴ PV = RT      =  = = = =  m kg; ( , ) ,J kg k 1kg : ; , 1kmol : ; 22.4m kmol, ( ) 8.314kJ kmol k 0 3 0 3 0 气体常数 取决于气体的种类 分子量 气体 为比容 气体 通用气体常数 R R PV RT V PV R T V R 密度 RT P  = kg/m3 2 2 2 1 1 1 T P V T PV = 式中 P⎯绝对压力,Pa;R⎯气体常数; T ⎯热力学温度,K。 ⑵ T = const ,等温压缩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2 1 1 1 2 2 2 1 P P P P PV P V V V   , P2 ,V2 , 2 ,压缩 ⑶ P = const ,恒压膨胀 (1 ) 273 0 273 0 0 1 2 2 1 2 2 1 1 V V t t V V T T V V T V T V t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Vt⎯tC 下的比容;V0⎯标态比容; 273 1  = ⎯气体膨胀系数。 (1 ) 0 t t    + = kg/m3 (1 ) 0 t t    + = N/m3 G 千克气体体积 (1 ) 0 V V t t = +  m3 流量 (1 ) 0 V V t t = +  m3 /s 热气体流动情况下 流速 (1 ) 0 w w t t = +  m/s V = wA ⑷ 气体在绝热状态下压缩时      = = =  2 2 2 1 1 1 1 1 2 2 , ( ) ,kJ kg k 1.4 T PV T PV PV PV k CP CV k k 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绝热状态方程: 气体的绝热指数 双原子 气体    不可压缩气体:常温常压下,例如:常压空气流动。 可压缩气体: 高压流出,煤气、空气自喷咀流出。 1.1.2 流体的粘性 ⒈ 流体的粘性及粘性力 粘性:阻滞流动的性质。 产生原因:流体分子间的内聚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粘性力的建立过程:图1-1-2 P7 流体流层间产生切应力的现象⎯流体的粘性;切应力⎯粘性力 ⒉ 牛顿粘性定律 表述:流体的粘性力 F与速度 W0成正比,与两平板间距离H成反比,与接触面积 A成正 比。 A H W F 0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