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hi通a-bub.coM 第6幸高速局城网 97 下载 (续) 项目 指标 右效负荷 99.5% 品大地尺计 4500字节 网上最大结点数 500个 最大站间距离 2公里(多模光纤)。10公里(单模光纤) 最大环型网,总长度 100公里 6.2快速以太网 FDDI曾被认为是新一代的LAN,但是除了在主干网市场外,FDDI很少被使用。原因在于 FDDI协议过于复杂,从而导致FDDI协议芯片复杂且价格昂贵。FDDI的昂贵价格使得它很难成 为桌面用户的标准配置,从而影响了厂商的积极性,使得FDDI不能占据大块市场。人们从中得 到的教训就是必须保证产品的简单和易用。 由于FDDI的不普及,为向1 0Mbpsl以上LAN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正是在这种环境下,1992 年EEE重新召集了802.3委员会,指示他们制定一个快速的LAN协议。但在IEEE内部出现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建议重新设计MAC协议和物理层协议,使用一种“请求优先级 的介质访问控制策略。它采用一种具有优先级、集中控制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所以比我们熟 悉的CSMA/CD控制方法更适合于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支持这种观点的人组成自己的委员会,建 立了他们自已的LAN标准,即IEEE802.12,常被称为10OVG-AnyLAN。.但由于它不兼容原先的 以太网,所以后来的发展不大。另一种观点则建议保留原来以太网的CSMA/CD协议及帧格式 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在物理层没有重新设计新协议,而是“嫁接”了FDDI物理层协议。只是后 来为了兼容原先10兆以太网的布线系统,又设计了可以使用3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物理层协议。 802.3秀品今之所以决定保特8023原状.主要考虑到下面三个原因:①与现存成千上万个以 太网相兼容:②担心制定新的协议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困难:③不需要引入更多新技术便可 完成这项工作。制定协议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1995年6月IEEE正式采纳了快速以太网(Fas Ethernet)标准.该标准被命名为802.3u 快速以太网的基本思想是:保留802.3的帧格式和CSMA/CD协议,只是将数据传输率从 1 Mbps提高到10 DMbps,相应的位时从100ns减小到10ns。从技术上讲,快速以太网可以完全照 搬原来的10Base5和10Base2标准,只将最大电缆长度减少到原来的1/10并仍能检测到冲突。由 于使用UTP的快速以太网标准10Bse-T的优点如此突出,所以快速以太网是完全基于集线器的, 不再使用带有插入式分接头或BNC接头的同轴电缆。 快速以太网标准支持3种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分别是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 100Base-T4需要4对3类双绞线:一对专用于发送,一对专用于接收,另两对则是双向的。 将100Mbps的数据信号分配到3对电缆传输,从而降低了对电缆的要求。 100Base-TX需要2对高质量的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这种电缆 类型既可以是5类非屏蔽双绞线(Category5),也可以是BMI类屏蔽双绞线(IBM Type I STP)。 我们一般把100Base-TX和100Base-T4统称为100Base-T。100BASE-T站点与集线器的最大距离不 (续) 项 目 指 标 有效负荷 9 9 . 5% 最大帧尺寸 4 5 0 0字节 网上最大结点数 5 0 0个 最大站间距离 2公里(多模光纤),1 0 0公里(单模光纤) 最大环型网总长度 1 0 0公里 6.2 快速以太网 F D D I曾被认为是新一代的 L A N,但是除了在主干网市场外, F D D I很少被使用。原因在于 F D D I协议过于复杂,从而导致 F D D I协议芯片复杂且价格昂贵。 F D D I的昂贵价格使得它很难成 为桌面用户的标准配置,从而影响了厂商的积极性,使得 F D D I不能占据大块市场。人们从中得 到的教训就是必须保证产品的简单和易用。 由于F D D I的不普及,为向1 0 M b p s以上L A N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1 9 9 2 年I E E E重新召集了8 0 2 . 3委员会,指示他们制定一个快速的 L A N协议。但在I E E E内部出现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建议重新设计 M A C协议和物理层协议,使用一种“请求优先级” 的介质访问控制策略。它采用一种具有优先级、集中控制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所以比我们熟 悉的C S M A / C D控制方法更适合于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支持这种观点的人组成自己的委员会,建 立了他们自己的L A N标准,即I E E E 8 0 2 . 1 2,常被称为1 0 0 V G - A n y L A N。但由于它不兼容原先的 以太网,所以后来的发展不大。另一种观点则建议保留原来以太网的 C S M A / C D协议及帧格式, 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在物理层没有重新设计新协议,而是“嫁接”了 F D D I物理层协议。只是后 来为了兼容原先1 0兆以太网的布线系统,又设计了可以使用 3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物理层协议。 8 0 2 . 3委员会之所以决定保持 8 0 2 . 3原状,主要考虑到下面三个原因:①与现存成千上万个以 太网相兼容;②担心制定新的协议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困难;③不需要引入更多新技术便可 完成这项工作。制定协议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1 9 9 5年6月I E E E正式采纳了快速以太网( F a s t E t h e r n e t)标准,该标准被命名为8 0 2 . 3 u。 快速以太网的基本思想是:保留 8 0 2 . 3的帧格式和 C S M A / C D协议,只是将数据传输率从 1 0 M b p s提高到1 0 0 M b p s,相应的位时从1 0 0 n s减小到1 0 n s。从技术上讲,快速以太网可以完全照 搬原来的1 0 B a s e 5和1 0 B a s e 2标准,只将最大电缆长度减少到原来的 1 / 1 0并仍能检测到冲突。由 于使用U T P的快速以太网标准 1 0 B a s e - T的优点如此突出,所以快速以太网是完全基于集线器的, 不再使用带有插入式分接头或 B N C接头的同轴电缆。 快速以太网标准支持3种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分别是1 0 0 B a s e - T 4、1 0 0 B a s e - T X和1 0 0 B a s e - F X。 1 0 0 B a s e - T 4需要4对3类双绞线:一对专用于发送,一对专用于接收,另两对则是双向的。 将1 0 0 M b p s的数据信号分配到3对电缆传输,从而降低了对电缆的要求。 1 0 0 B a s e - T X需要2对高质量的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这种电缆 类型既可以是5类非屏蔽双绞线(Category 5),也可以是IBM 1类屏蔽双绞线(IBM Type 1 STP)。 我们一般把1 0 0 B a s e - T X和1 0 0 B a s e - T 4统称为1 0 0 B a s e - T。1 0 0 B A S E - T站点与集线器的最大距离不 第6章第高速局域网第第9 7 下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