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开放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发布时间200805-18浏览次数:597 开放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新时期伊始,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古代文论与其它众多学科一样,也显露出新的生机。理论界对儒法斗争“论、 反形象思维论等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进行批判和清算,为古代文论研究扫除前进的障碍;对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人 性论、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又为古文论硏究补充了新的理论滋养。古文论研究在清算历史创伤的同时,又开始了新 的探索。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西方文化心存戒备,西方文论还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又因中苏关系僵持,对苏联文 论不怀好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古代文论研究该如何起步呢?这是时代提出的重大方向性问题。周扬在 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重要报告,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 答。他说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是从外国输入的,但又必须在我们自己民族的基础上加以发 我国有两千年悠久的文 艺理论批评传统,出现过不少文论、剧论、乐论、画论、诗话、词话、评点小说传奇等著名论著,历代大作家、大 诗人、大画家、大思想家、评论家都曾发表过许多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见解。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整理研 究和批判继承这些宝贵遗产,以利于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这实际上是恢复和坚持一度被中断了的五十年代末由他提出的建设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道路。郭绍 虞的《关于古代文学理论硏究中的几个问题》和《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凹明确指出:研 究古代文论是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前提,要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 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析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遗产,扩大研究领域,发现、整理新材料,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总结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和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周扬 的报告和郭绍虞的文章,指示了新时期里古代文论研究开拓前进的方向。1979年成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会 召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术讨论会,都一致强调,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古代文 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八十年代的古代文论硏究,大致就是按照这个基本方向前进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首先,它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其次,又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在八十年代前期一般多着重于马克思主义者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因此,古代文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题,便是从古代文论中提取符合现实主义的精神和理论原则,研究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许多学者,就古代文论 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发表看法。[2而对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的硏究,则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另 一重要问题,也成为八十年代古代文论研究的首要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进行概括。杨 明照认为,史、论、评相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民族特色,几千年来,它一直被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 们所运用着。③3除徐中玉用八个字概括中国文论的民族特色:“尚用、“求真、“重情、“重简。阵4罗宗强从思维形式 考察古代诗论借助于情感和图象来思维的特点,用形象性概念评论诗人风格的特点。j张少康联系儒、释、道三家 思想指出: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了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一是主 张ˆ诗言志"、“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特别是它的政治教化作用;二是提倡"实录、写真,重视文学反映 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与正确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言不尽意¨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虚静、神思、虚实、风骨、韵 味、意境等理论范畴表现岀道、佛思想彯响下民族文论特点的另一方面。冏·这些论述,一反过去从政治立场、从 理论教条出发研究古文论的态度;而是立足于文学本身,立足于对古代文化、文学和文学理论现象、材料的阐释和 概括,因此,也或深或浅地探入了古代文论的本质,对于人们深入认识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不无启发意义。 五、六十年代,古代文论的现代化曾有过严重的教训。因此在民族特征的探求中,一方面提倡运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对比,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又反对老在外来的、后 起的文学概论中翻跟头,用六经注我、寻章摘句的方法来证明某个“主义、某个公式。[8]但是,正如张文勋坦 言:大家都是带着民族的感情来硏究古代文论的。"9多数古文论硏究者正是带着这种民族感情去追思远古,去挖 掘传统文论中最为独特、最为民族的因素,缺少一种当下的思考,缺少对当代文化和文论发展的现实关怀,没有或 说较少思考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文论与当代文论是什么关系?能否融入到当代文论中去?在将要建设的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中占据什么地位?等等,结果,提出的种种民族特色很难与当代文化和文论发生真正联系,当代文艺理 论界对之不屑一顾。其实,文论研究者提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词,本来要求的重点就不是在于对古文论历史的纯 客观把握,它只是当代文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诉求,它要求站在当代文化和文论发展要求的高度,去迫溯、阐 释古文论,向古文论索取民族文化资源。因此对古文论民族特色的探求,必须具备敏锐的现代眼光,具备深切的现 实关怀开放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发布时间: 2008-05-18 浏览次数: 597 开放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新时期伊始,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古代文论与其它众多学科一样,也显露出新的生机。理论界对“儒法斗争”论、 反形象思维论等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进行批判和清算,为古代文论研究扫除前进的障碍;对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人 性论、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又为古文论研究补充了新的理论滋养。古文论研究在清算历史创伤的同时,又开始了新 的探索。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西方文化心存戒备,西方文论还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又因中苏关系僵持,对苏联文 论不怀好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古代文论研究该如何起步呢?这是时代提出的重大方向性问题。周扬在 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重要报告,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 答。他说: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是从外国输入的,但又必须在我们自己民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我国有两千年悠久的文 艺理论批评传统,出现过不少文论、剧论、乐论、画论、诗话、词话、评点小说传奇等著名论著,历代大作家、大 诗人、大画家、大思想家、评论家都曾发表过许多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见解。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整理研 究和批判继承这些宝贵遗产,以利于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这实际上是恢复和坚持一度被中断了的五十年代末由他提出的建设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道路。郭绍 虞的《关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和《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明确指出:研 究古代文论是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前提,要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 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析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遗产,扩大研究领域,发现、整理新材料,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总结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和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周扬 的报告和郭绍虞的文章,指示了新时期里古代文论研究开拓前进的方向。1979年成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会, 召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术讨论会,都一致强调,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古代文 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八十年代的古代文论研究,大致就是按照这个基本方向前进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首先,它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其次,又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在八十年代前期一般多着重于马克思主义者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因此,古代文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题,便是从古代文论中提取符合现实主义的精神和理论原则,研究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许多学者,就古代文论 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发表看法。[2]而对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的研究,则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另 一重要问题,也成为八十年代古代文论研究的首要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进行概括。杨 明照认为,史、论、评相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民族特色,几千年来,它一直被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 们所运用着。[3]徐中玉用八个字概括中国文论的民族特色:“尚用”、“求真”、“重情”、“重简”。[4]罗宗强从思维形式 考察古代诗论借助于情感和图象来思维的特点,用形象性概念评论诗人风格的特点。[5]张少康联系儒、释、道三家 思想指出: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了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一是主 张“诗言志”、“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特别是它的政治教化作用;二是提倡“实录”、写真,重视文学反映 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与正确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言不尽意”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虚静、神思、虚实、风骨、韵 味、意境等理论范畴表现出道、佛思想影响下民族文论特点的另一方面。[6]。这些论述,一反过去从政治立场、从 理论教条出发研究古文论的态度;而是立足于文学本身,立足于对古代文化、文学和文学理论现象、材料的阐释和 概括,因此,也或深或浅地探入了古代文论的本质,对于人们深入认识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不无启发意义。 五、六十年代,古代文论的“现代化”曾有过严重的教训。因此在民族特征的探求中,一方面提倡运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对比,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7]另一方面又反对老在外来的、后 起的文学概论中翻跟头,用六经注我、寻章摘句的方法来证明某个“主义”、某个公式。[8]但是,正如张文勋坦 言:“大家都是带着民族的感情来研究古代文论的。”[9]多数古文论研究者正是带着这种民族感情去追思远古,去挖 掘传统文论中最为独特、最为民族的因素,缺少一种当下的思考,缺少对当代文化和文论发展的现实关怀,没有或 说较少思考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文论与当代文论是什么关系?能否融入到当代文论中去?在将要建设的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中占据什么地位?等等,结果,提出的种种民族特色很难与当代文化和文论发生真正联系,当代文艺理 论界对之不屑一顾。其实,文论研究者提出的“中国民族特色”一词,本来要求的重点就不是在于对古文论历史的纯 客观把握,它只是当代文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诉求,它要求站在当代文化和文论发展要求的高度,去追溯、阐 释古文论,向古文论索取民族文化资源。因此对古文论民族特色的探求,必须具备敏锐的现代眼光,具备深切的现 实关怀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