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cology) 适用专业: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保专业 课程学时,32学封 课程学分:2学分 果程代码:0100B002,0100X015 先修课程,植物学、气象学、作物裁培学、土填学等 调思的件质与任名 学科基 本课君 ,程的内容与基本要 本膏论(2学时 生物与环学) 老生光晒纳空养炎盛四盟瞿杂霍米宁漫 、生志因千、生境等感念环境和生态因子的类型: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物附受限制的调整:生物对 额不高离喜种帮及其基本特征(3学时) 的授含费匹、种种的的种的木种数量的实际动态:、种数量动的调竹机制 木要 买路经牌限愁 一器鞋a小心mae型 精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学时) 落及其本特任 生物群落的概多 子生物落的木特征 本要 生系统 的其本性质 生态 生态系的念及其特点 和生 盖镜生系中的能流动学计 泰续中的视生产上初纸生产的杰概:子初级生产的生效:3、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cology) 适用专业: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保专业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代码:0100B002、0100X015 先修课程:植物学、气象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 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生态学是生 物科学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本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着重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多 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应用生态学的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树立良好 的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 一、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3、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二、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2、生态学的发展趋势;3、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三、生态学的方法论及研究方法 1、生态学的方法论;2、生态学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生态学的方法论 掌握:生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理解:生态学的产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6学时) 基本内容: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1、环境及其类型;2、生态因子及其类型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 1、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3、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途径 三、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3、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 应;4、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等概念;环境和生态因子的类型;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物耐受限制的调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途径;生物对主 要生态因子的适应类型 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3学时) 基本内容: 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 1、种群数量增长的理论模型;2、种群数量的实际动态;3、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机制 三、生态对策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入侵;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机制 掌握:种群数量增长的理论模型;种群数量的实际动态;生态对策 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的理论增长及实际动态;生态对策 第四章 种内和种间关系(3学时) 基本内容: 一、种内关系 1、密度效应;2、群聚与阿利氏原则;3、隔离和领域性;4、等级制 二、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2、捕食作用;3、寄生作用;4、偏害作用;5、原始合作;6、偏利共生;7、互利共生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最终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阿利氏原则;生态位理论;种间竞争的理论模型;捕食作用;寄生作用;偏害作用;偏利作用;互利共生 掌握:群集的生态学意义;等级制的生态学意义; 理解:各种种内和种间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 第五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4学时) 基本内容: 一、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 1、生物群落的概念;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 1、群落的成员型;2、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三、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结构要素;2、群落的外貌与季相;3、群落的水平结构;4、群落的垂直结构 四、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1、生物因素;2、干扰;3、空间异质性;4、岛屿效应与MacArthur平衡说 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类型;2、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趋势;3、群落演替的顶极学说;四、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群落的季相;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类型;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掌握:群落的结构要素;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趋势 理解:群落的结构要素;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群落演替的顶极学说 第六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学时) 基本内容: 一、系统观与生态系统 1、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2、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 1、食物链和食物网;2、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效率 1、常用的能量参数;2、营养级内的生态效率;3、营养级间的生态效率 五、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1、反馈机制与控制系统;2、生态平衡;3、生态平衡失调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生态平衡的状态和表现 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常用的能量参数;营养级内和营养级间的生态效率;反馈机制;生态平衡失调及其对策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平衡 第七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学时) 基本内容: 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2、初级生产的生态效率;3、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二、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1、次级生产的生产过程;2、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规律;2、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和能流途径;3、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