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失,便于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 1.4.4.1种质资源保存的范围 保存种质的范围应从两方面考虑,首先保存的材料要有价值,有充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 易被需要种质的工作者加以研究和利用。其次保存种质根据保存单位的任务以及材料研究的 进展应有所变化。资源圃或种质库应保存的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遗传和育种研究的所有种质,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过时品种、原始 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育种材料等。 (2)可能灭绝的稀有种和已经濒危的种质,特别是栽培种的野生祖先。 (3)尚未很好改良和利用,但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 1.4.4.2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主要有就地保存、迁地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gene library) 保存。 (1)就地保存指在园艺植物生长所处的自然环境中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保存种质资 源。方法有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古树和名花,并进行繁殖以防散失。 (2)迁地保存指将园艺植物由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在资源圃等圃中加以 保存。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园艺种质资源圃、品种园、植物观赏园、原始材料圃等具 一定面积和规模的圃地栽植保存园艺种质资源。 (3)离体保存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 来保存种质资源。方法有种子保存、营养体保存、分生组织保存等。 (4)基因文库保存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植物种类DNA片段分离整合到载体 上,然后再转移到适宜的菌中进行保存和繁殖。 1.4.4.3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种植保存这种方法是将种质资源繁殖成苗木后定植到圃地长成植株的一种长久 保存的方法。可分为就地种植保存和迁地种植保存两种方式。对于迁地种植保存而言,来自 自然条件悬殊地区的种质资源,都在同一地区种植保存,不一定都能适应。因此应采取集中 与分散保存的原则,把某些种质资源材料分别在不同生态地进行种植保存。我国从1980年 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的16个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贾敬贤,1993)的布局就体现了这一原 则。用种植保存法保存的园艺种质资源其保存数量依树种、品种而定,应尽可能保持资源植 物的遗传多样性、稳定性,减少变异性,避免人工驯化,从而保持原品种或类型的遗传特点 和群体结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保存的种群大小低限为每一生态型乔木类 10~20株,灌木类40~50株,草本类100~200株:实际上考虑到从幼苗到成株过程难以避免 的损失,栽培数量有些达千株以上(刘宏茂等,1993)。 种植保存法存在着可靠性强,研究方便等优点,对于主要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是一种常 用的种质保存方法。然而种植保存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自然状态下,植 物极有可能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而丢失,同时,也不便于种质的交换和发放。 (2)种子保存建立植物种子库保存种子,这是目前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植物应用最 普通的资源保存方法。根据种子的贮存特性可将种子分为正常性(orthodox)和顽拗性 (recalitrant)种子。一般的粮食、蔬菜和花卉种子能忍耐正常性的干燥,种子含水量干燥8 失,便于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 1.4.4.1 种质资源保存的范围 保存种质的范围应从两方面考虑,首先保存的材料要有价值,有充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 易被需要种质的工作者加以研究和利用。其次保存种质根据保存单位的任务以及材料研究的 进展应有所变化。资源圃或种质库应保存的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遗传和育种研究的所有种质,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过时品种、原始 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育种材料等。 (2)可能灭绝的稀有种和已经濒危的种质,特别是栽培种的野生祖先。 (3)尚未很好改良和利用,但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 1.4.4.2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主要有就地保存、迁地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gene library) 保存。 (1)就地保存 指在园艺植物生长所处的自然环境中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保存种质资 源。方法有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古树和名花,并进行繁殖以防散失。 (2)迁地保存 指将园艺植物由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在资源圃等圃中加以 保存。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园艺种质资源圃、品种园、植物观赏园、原始材料圃等具 一定面积和规模的圃地栽植保存园艺种质资源。 (3)离体保存 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 来保存种质资源。方法有种子保存、营养体保存、分生组织保存等。 (4)基因文库保存 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植物种类 DNA 片段分离整合到载体 上,然后再转移到适宜的菌中进行保存和繁殖。 1.4.4.3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种植保存 这种方法是将种质资源繁殖成苗木后定植到圃地长成植株的一种长久 保存的方法。可分为就地种植保存和迁地种植保存两种方式。对于迁地种植保存而言,来自 自然条件悬殊地区的种质资源,都在同一地区种植保存,不一定都能适应。因此应采取集中 与分散保存的原则,把某些种质资源材料分别在不同生态地进行种植保存。我国从 1980 年 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的 16 个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贾敬贤,1993)的布局就体现了这一原 则。用种植保存法保存的园艺种质资源其保存数量依树种、品种而定,应尽可能保持资源植 物的遗传多样性、稳定性,减少变异性,避免人工驯化,从而保持原品种或类型的遗传特点 和群体结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保存的种群大小低限为每一生态型乔木类 10~20 株,灌木类 40~50 株,草本类 100~200 株;实际上考虑到从幼苗到成株过程难以避免 的损失,栽培数量有些达千株以上(刘宏茂等,1993)。 种植保存法存在着可靠性强,研究方便等优点,对于主要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是一种常 用的种质保存方法。然而种植保存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自然状态下,植 物极有可能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而丢失,同时,也不便于种质的交换和发放。 (2)种子保存 建立植物种子库保存种子,这是目前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植物应用最 普通的资源保存方法。根据种子的贮存特性可将种子分为正常性(orthodox)和顽拗性 (recalitrant)种子。一般的粮食、蔬菜和花卉种子能忍耐正常性的干燥,种子含水量干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