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二章数量性状遗传及改良原理 在孟德尔遗传学中提到: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所选用的材料具 有变异明显的相对性状(如豌豆的红花与白花,豆粒的黄色与绿色),这些相对性状界 限分明,互不混淆,中间一般没有过渡类型。我们把这种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但是生物界还广泛存在另一类性状,它们的变异是连续的,即它们的变异中间有 一系列的过渡类型不容易归属于少数截然不同的组别。表现为由小到大或由少到多的 渐变,个体间仅有数量上或程度上表现不同,而无类型或本质上的差别。我们把这些 具有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quantitativec.)。 在动、植物中,大多数的经济性状都属于数量性状,所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 具有普遍意义。早在1860年,Kolreuler(克尔罗伊特)就曾报道了烟草高品种和矮品种之 间的杂交结果。F1植株的高矮介于两亲本之间。而F2高矮则几乎遍及原始亲体的全部 范围,呈现连续正态分布状况,可惜的是他未能解释这一结果,直到孟德尔定律发 现,人们才对这种连续变异的性状逐渐有所认识。 第一节数量性状遗传学基础 一、 家畜数量性状遗传实例 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没有明显的分离比例,那么,它们的遗传是否有规律 可循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现以遗传方式比较简单的数量性状为例,加以分 析。 BBFF(4.0)×bbff2.0) 设有甲、乙 两个品种,甲的 基因型为BBFE, 基因B和F对背膘 F1 BbFf(3.0,介于两亲之间) 厚具有累加式的 自交 作用,每个基因 都可以增加背膘 F2 9个基因型,5个表型 厚度0.5cm:乙 品种的基因型为 bbff,称基础基 因型,b和对背 膘没有贡献, F2中的 4.03.53.02.52.0 bbff基因型背膘 表型比例1/164/166164/161/16 厚度为2cm,由 此可知BBFF背 表型值平均数:3.0 膘厚为4.0cm, 两品种杂交时,结果如下: 由此例可见,由于B和F的累加作用,子一代的背膘恰好与双亲的平均值相等,子一代 互交,通过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子二代的基因型有9个,表型有5个,表型之间的比例恰好是 二项式(a+b)”的展开式,式中,a,b表示各对等位基因中每一个基因在个体中出现中频率,n 为基因数(基因对数的2倍)。本例a=b-1/2,n=4。 这一实验结果说明: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基 因),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微小,称微效基因,但就每个基因而言,其数量性 状的遗传方式(基本原则)与质量性状是相同的,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这就是 数量性状遗传的微效多基因假设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