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7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3卷 化时间后亲水性能的比较 基板的结合.但是,氧化时间过长会使基板不平整 由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提拉次数的条件下,随 度加大,膜层的厚度己不能完全覆盖基板不平整带 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接触角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亲 来的影响.所以,控制氧化时间为10min比较好,这 水性按强弱顺序排列为10min>30min>5min> 与前面接触角的结论一致 50min.这是由于在短时间氧化的条件下,不锈钢表 2.4薄膜附着性的测试 面氧化不均匀,从而导致膜层的不均匀,使得亲水性 图3是不同处理条件下试样在洛氏硬度机压后 不佳;氧化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氧化膜不平整,SiO2 的压痕.由图3,尤其从图3(g)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膜层的厚度己经不能完全覆盖氧化膜不平整带来的 无论热处理与否,不同膜层厚度的试样压痕周围都 影响,亲水性下降 没有观察到周向裂纹和明显的剥落现象,薄膜与基 表1氧化时间对接触角的影响 体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塑性变形,二者的塑性变形一 Table 1 Effect of oxidation time on the contact angle 致,说明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很好 氧化时间/min 5 10 30 50 参照德国工程师手册(VDI3198)确定的洛氏硬 接触角/() 33.65 3.74 26.20 36.38 度压痕法测试膜基结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可根据 压痕边缘开裂程度判定含银二氧化硅薄膜与基体的 2.3薄膜耐蚀性的测试 结合强度好,达到甚至高于HF1,其中HF1~HF6是 将样品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的FCl,溶液中 洛氏硬度压痕法膜基结合强度标准等级,HFI为结 1h,称量样品的失重,计算腐蚀率.未氧化和氧化后 合强度最高 的样品以及不同氧化时间的样品得到的实验结果分 2.5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别见表2和表3. 分别取盖玻片(a)、不锈钢片(b)、经热处理的 表2:氧化与未氧化时不锈钢的腐蚀率 覆膜不锈钢片(c)和未热处理的覆膜不锈钢片(), Table 2 Corrosion rate of stainless steel without and with oxidation 每组三个平行试样.通过细菌计数法测定不同试样 样品 未氧化 氧化 的抗菌性能.图4是抗菌效果对比图,实验结果如 腐蚀率/% 1.226 1.046 图5所示. 四组试样的平均菌落为240、190、0和1.由抗 表3不同的氧化时间下不锈钢的腐蚀率 菌率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未经过热处理试样的抗 Table 3 Corrosion rate of stainless steel after different oxidation time 菌率为99.47%,热处理试样的抗菌率达到100%. periods 氧化时间/min 3 8 10 15 20 3结论 腐蚀率/% 1.0681.038 1.001 1.1601.316 (1)在氧化处理之后的不锈钢表面,通过溶 由表2可见,经过氧化处理的不锈钢比未经氧 胶-凝胶法获得了含银的SiO2薄膜,在氧化10min 化处理的不锈钢的腐蚀率小.这是因为氧化处理 以及提拉5次时,可以获得厚度适当的膜层,且亲水 后,不锈钢基板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可与硅醇单 性较好,耐蚀率为1%. 体交联、脱水,形成牢固共价键,增强了薄膜与基板 (2)不同工艺得到的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都 的结合能力.同时避免硅醇单体之间交联、团聚,破 很好.根据压痕边缘开裂程度可以判定薄膜与基体 坏薄膜的完整性,降低膜层力学性能.所以提拉制 的结合强度好,热处理及薄膜的厚度均对结合强度 膜之前需要对不锈钢进行氧化. 没有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腐蚀率 (3)实验所制得的含银二氧化硅薄膜具有良好 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在氧化l0min的时候出现了 的抗菌性能.未经过热处理试样的抗菌率为 极小值,对比表2的结果可知氧化能够促进膜层与 99.47%,热处理之后达到100%.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化时间后亲水性能的比较. 由表 1 可以看出: 在相同提拉次数的条件下,随 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接触角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亲 水性按强弱顺序排列为 10 min > 30 min > 5 min > 50 min. 这是由于在短时间氧化的条件下,不锈钢表 面氧化不均匀,从而导致膜层的不均匀,使得亲水性 不佳; 氧化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氧化膜不平整,SiO2 膜层的厚度已经不能完全覆盖氧化膜不平整带来的 影响,亲水性下降. 表 1 氧化时间对接触角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oxidation time on the contact angle 氧化时间/min 5 10 30 50 接触角/( °) 33. 65 3. 74 26. 20 36. 38 2. 3 薄膜耐蚀性的测试 将样品浸泡于质量分数为 10% 的 FeCl3溶液中 1 h,称量样品的失重,计算腐蚀率. 未氧化和氧化后 的样品以及不同氧化时间的样品得到的实验结果分 别见表 2 和表 3. 表 2 氧化与未氧化时不锈钢的腐蚀率 Table 2 Corrosion rate of stainless steel without and with oxidation 样品 未氧化 氧化 腐蚀率/% 1. 226 1. 046 表 3 不同的氧化时间下不锈钢的腐蚀率 Table 3 Corrosion rate of stainless steel after different oxidation time periods 氧化时间/min 3 8 10 15 20 腐蚀率/% 1. 068 1. 038 1. 001 1. 160 1. 316 由表 2 可见,经过氧化处理的不锈钢比未经氧 化处理的不锈钢的腐蚀率小. 这是因为氧化处理 后,不锈钢基板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可与硅醇单 体交联、脱水,形成牢固共价键,增强了薄膜与基板 的结合能力. 同时避免硅醇单体之间交联、团聚,破 坏薄膜的完整性,降低膜层力学性能. 所以提拉制 膜之前需要对不锈钢进行氧化. 从表 3 可以看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腐蚀率 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在氧化 10 min 的时候出现了 极小值,对比表 2 的结果可知氧化能够促进膜层与 基板的结合. 但是,氧化时间过长会使基板不平整 度加大,膜层的厚度已不能完全覆盖基板不平整带 来的影响. 所以,控制氧化时间为 10 min 比较好,这 与前面接触角的结论一致. 2. 4 薄膜附着性的测试 图 3 是不同处理条件下试样在洛氏硬度机压后 的压痕. 由图 3,尤其从图 3( g) 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无论热处理与否,不同膜层厚度的试样压痕周围都 没有观察到周向裂纹和明显的剥落现象,薄膜与基 体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塑性变形,二者的塑性变形一 致,说明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很好. 参照德国工程师手册( VDI3198) 确定的洛氏硬 度压痕法测试膜基结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可根据 压痕边缘开裂程度判定含银二氧化硅薄膜与基体的 结合强度好,达到甚至高于 HF1,其中 HF1 ~ HF6 是 洛氏硬度压痕法膜基结合强度标准等级,HF1 为结 合强度最高. 2. 5 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分别取盖玻片( a) 、不锈钢片( b) 、经热处理的 覆膜不锈钢片( c) 和未热处理的覆膜不锈钢片( d) , 每组三个平行试样. 通过细菌计数法测定不同试样 的抗菌性能. 图 4 是抗菌效果对比图,实验结果如 图 5 所示. 四组试样的平均菌落为 240、190、0 和 1. 由抗 菌率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 未经过热处理试样的抗 菌率为 99. 47% ,热处理试样的抗菌率达到 100% . 3 结论 ( 1) 在氧化处理之后的不锈钢表面,通过溶 胶--凝胶法获得了含银的 SiO2 薄膜,在氧化 10 min 以及提拉 5 次时,可以获得厚度适当的膜层,且亲水 性较好,耐蚀率为 1% . ( 2) 不同工艺得到的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都 很好. 根据压痕边缘开裂程度可以判定薄膜与基体 的结合强度好,热处理及薄膜的厚度均对结合强度 没有影响. ( 3) 实验所制得的含银二氧化硅薄膜具有良好 的 抗 菌 性 能. 未经过热处理试样的抗菌率为 99. 47% ,热处理之后达到 100% . ·57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