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按公式E=△P-(N1mm)计算,式中△1为平均值。 S。·1 根据三次记录可得E1、E2、E3。然后求得算术平均值 E=(E,+E2+E) 3 附录B 规定非比例延伸(伸长)强度R.1逐级施力法举例 试验材料一一钢 试样尺寸一一直径do=10mm。 原始横截面积So=78.5mm2。 引伸计一一表盘式机械引伸计,引伸计表盘分格值为0.002mm,标距为 50mm. 试验机一一最大量程600kN,选用度盘量程为120kN。 材料预期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Ro.o1≈600N/mm2。相应此应力值10%的预拉 力为: F=10%·S0·0p0.01=0.1×78.5×600=4710N 化整后取用500N,此时引伸计的条件零点在10分格上。相当于预期规定比例伸 长应力op0.01的80%的力为: F=80%·S·0p0.01=0.8×78.5×600=37680N 化整后取用37000N。从F0到F分四大等级施力,大等级力值为: AF=37000-5000=800N 4 以后的力以小等级(△o=25N/mm2)增加,小等级力值为: △F=△o·S。=25×78.5=1960N,化整后取2000N。 按照所使用引伸计标距50mm,测定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opo.o1所要求的伸长 为:50×0.01%=0.05mm,折合引伸计的分格数为0.005÷0.002=2.5分格。试验 直至求得非比例伸长部分达到或稍为超过2.5分格为止。 试验结果见下表。 在力值与伸长读数间成直线比例关系阶段上,计算出相应以小等级力△F1 平均弹性伸长: 多74 按公式   2 0 0 N / mm S l F l E      计算,式中l 为平均值。 根据三次记录可得E1、E2、E3。然后求得算术平均值   1 2 3 3 1 E  E  E  E 附录B 规定非比例延伸(伸长)强度Rp0.01逐级施力法举例 试验材料——钢 试样尺寸——直径d0=10mm。 原始横截面积S0=78.5mm2。 引伸计——表盘式机械引伸计,引伸计表盘分格值为0.002mm,标距为 50mm。 试验机——最大量程 600kN ,选用度盘量程为 120kN。 材料预期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Rp0.01≈600N/mm2。相应此应力值10%的预拉 力为: F0  10%  S0  p0.01  0.1 78.5 600  4710N 化整后取用500N,此时引伸计的条件零点在10分格上。相当于预期规定比例伸 长应力σp0.01的80%的力为: F0  80%  S0  p0.01  0.8 78.5 600  37680N 化整后取用 3700ON。从F0到F分四大等级施力,大等级力值为: F 800N 4 37000 5000     以后的力以小等级(△σ=25N/mm2)增加,小等级力值为: F1    S0  25 78.5  1960N ,化整后取2000N。 按照所使用引伸计标距50mm,测定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0.01所要求的伸长 为:50  0.01%  0.05mm,折合引伸计的分格数为0.005  0.002  2.5分格。试验 直至求得非比例伸长部分达到或稍为超过2.5分格为止。 试验结果见下表。 在力值与伸长读数间成直线比例关系阶段上,计算出相应以小等级力△F1 平均弹性伸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