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试论动物福利与人类需求的博弈 摘要:“活熊取胆”事件前后在我们的视线中徘徊萦绕了十年有余,从一开始对其卓越医疗 价值的交口称赞,到近几年的关于黑熊生存环境的同情与对以归真堂为代表养殖黑熊方式的 质疑,一个早在国际舞台上被大家热议的话题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如何保护动物福利, 如何解决人类生活需求与动物生存权益之间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问 题。本小组的调查主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希望分别通过对以往“活熊取胆”新闻的历史分 析、在校园内部的问卷调查剖析和关于此话题的辩论形式,以当代大学生的立场试解读“活 熊取胆”背后所隐藏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在其基础上提岀一些初步的解决设想。 关键词:活熊取胆动物福利非人类中心主义医疗伦理实验伦理 、1988-2012,“活熊取胆”讨论的古往今来 在此,我们查阅了在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上关于“活熊取胆”的历史报道。 关于“活熊取胆”,在一开始由“朝鲜在80年代发明了”,而在“我国越来越广泛”运 用。“活熊取胆是将一个金属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胆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每天在黑 熊进食前抽取一到两次,因为此时的胆汁的浓稠度较高。每次平均抽取30至160毫升。” 活熊取胆”甫出现时,显然是受到其受众的喜爱的,传统观念里的“人造不及自然” 思想和中国传统里对于熊这种生物的功能性解读使绝大多数人并不反对这样的行为。而在出 售方有利可图(19元每10毫升的收购价被翻了几倍之后售出),行有余力的消费者乐得付 出的情况下,熊胆汁的市场显得一派“和气融融”。 但质疑的声音很快纷至沓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哄而起养 熊热,科技福音变劫难》2,新华社记者在四川省的活熊养殖基地观察到了这样一幕:“只见 数百头黑熊囚坐在一排排铁笼里,每头熊的腹部都插着根胆囊导管,一拨开关,胆汁便汩汩 流出”。从报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活熊取胆”的利润惊人,全国各地的养熊基地如 雨后春笋林立,随之产生的后果是活熊市场的饱和,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养熊户所能提供的 养殖条件每况愈下,甚至引起可见的药物品质的粗糙与劣质。而这样的养殖基地骤增,受影 兆翔从活熊取胆看动物权利问题2011,10,P173 2夏林一哄而起养熊热科技福音变劫难N]人民日报,198812.14(7)试论动物福利与人类需求的博弈 摘 要:“活熊取胆”事件前后在我们的视线中徘徊萦绕了十年有余,从一开始对其卓越医疗 价值的交口称赞,到近几年的关于黑熊生存环境的同情与对以归真堂为代表养殖黑熊方式的 质疑,一个早在国际舞台上被大家热议的话题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如何保护动物福利, 如何解决人类生活需求与动物生存权益之间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问 题。本小组的调查主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希望分别通过对以往“活熊取胆”新闻的历史分 析、在校园内部的问卷调查剖析和关于此话题的辩论形式,以当代大学生的立场试解读“活 熊取胆”背后所隐藏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一些初步的解决设想。 关键词:活熊取胆 动物福利 非人类中心主义 医疗伦理 实验伦理 一、1988-2012,“活熊取胆”讨论的古往今来 在此,我们查阅了在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上关于“活熊取胆”的历史报道。 关于“活熊取胆”,在一开始由“朝鲜在 80 年代发明了”,而在“我国越来越广泛”运 用。“活熊取胆是将一个金属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胆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每天在黑 熊进食前抽取一到两次,因为此时的胆汁的浓稠度较高。每次平均抽取 3O 至 160 毫升。”1 “活熊取胆”甫出现时,显然是受到其受众的喜爱的,传统观念里的“人造不及自然” 思想和中国传统里对于熊这种生物的功能性解读使绝大多数人并不反对这样的行为。而在出 售方有利可图(19 元每 10 毫升的收购价被翻了几倍之后售出),行有余力的消费者乐得付 出的情况下,熊胆汁的市场显得一派“和气融融”。 但质疑的声音很快纷至沓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哄而起养 熊热,科技福音变劫难》2,新华社记者在四川省的活熊养殖基地观察到了这样一幕:“只见 数百头黑熊囚坐在一排排铁笼里,每头熊的腹部都插着根胆囊导管,一拨开关,胆汁便汩汩 流出”。从报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活熊取胆”的利润惊人,全国各地的养熊基地如 雨后春笋林立,随之产生的后果是活熊市场的饱和,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养熊户所能提供的 养殖条件每况愈下,甚至引起可见的药物品质的粗糙与劣质。而这样的养殖基地骤增,受影 1 张兆翔.从活熊取胆看动物权利问题[J].2011,10,P 173 2 夏林.一哄而起养熊热 科技福音变劫难[N].人民日报,1988.12.14(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