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5min 4.环境温度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直肠、口腔和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 5min 体温。直肠温度正常值为36.9一37.9℃:口温正常值为36.7一37.7℃:腋窝温度正常值 为36.0-37.4℃。 体温的正常变动: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5min 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过程 5min 1.主要的产热器官:肝脏和骨路肌。 5min 2.机体的产热形式有两种: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这两种形式产热以维持体温。 (二)散热过程 5min 散热的几种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5min 三、体温调节 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 第三节发热 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不完全等同于发热。 发热(fever)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et point)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在有些情况下,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未发生上移也会发生体温升高,如:体 温调节障碍(颅脑损伤)入、散热障碍(中暑、皮肤鱼鳞病等)入、机体产热加强(甲状腺功 5min 能亢进症)等,属非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hyperthermia)。 一、发热的原因 二、发热的机制 三、发热的经过 5min 四、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5min 幻灯片回放以回顾本节重点内容,答疑。 5min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4.环境温度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 体温。直肠温度正常值为 36.9~37.9℃;口温正常值为 36.7~37.7℃;腋窝温度正常值 为 36.0~37.4℃。 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 1℃。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 产热过程 1.主要的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2.机体的产热形式有两种: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这两种形式产热以维持体温。 (二) 散热过程 散热的几种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三、体温调节 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 第三节 发热 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 0.5℃时,称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不完全等同于发热。 发热(fever)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et point)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在有些情况下,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未发生上移也会发生体温升高,如:体 温调节障碍(颅脑损伤)、散热障碍(中暑、皮肤鱼鳞病等)、机体产热加强(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等,属非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hyperthermia)。 一、发热的原因 二、发热的机制 三、发热的经过 四、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幻灯片回放以回顾本节重点内容,答疑。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