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7卷第6期(总第185期 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2 Vol 47 No 6( General No, 185) 孔子作《易传》述论 杨亚利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对孔子著《易传》宋欧阳修以后提出疑义。自长沙马王堆帛易出土后,孔子著《易传》又得到肯定。应 对《易传》文本的著作、编篡的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从而认定其著作权。关键的问题是是否承认《易传》有独立的 思想体系。《易传》的著作权应归孔子,《易传》源于山东,有邹鲁文化背釁 键词:孔子;《易传》;著作权;历史文献;出土文献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973(2002)06-0078-04 《易传》(又称《十翼》)是否孔子所作?《易传》的著作权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 是否属于孔子?这是易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不能不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易》于田何因此,司马迁的话 考辨清楚。 的可信度是不言自明的 孔子与《周易》关系的历史文献记载 最后,历史文献中有关于他传《易》的记载。古人重视师 传关系,孔子以《易》传授弟子,《史记》、《汉书》均有详细的记 首先,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孔子读《易》的明确记载。《论载。司马迁说:“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 语述而》言:“加我数年,五十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闷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 这是孔子学《易》的明证。司马迁曾说:“孔子晚而喜易”,“读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 《易》韦编三绝” 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照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 其次,历史文献中有关于他解《易》的记载。《论语·子汉中大夫。”2班固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 路》中曾引《周易》的《恒卦》九三爻辞称:子曰“南人有言曰:疵子庯,子庯授江东闬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 人而无恒,不可以任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武孙虞子承,子承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 曰:不占而已矣。’“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周易》恒卦九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 爻辞。意思是说人无恒德,难免蒙受羞悔。孔子则以南人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同授罳川杨何,字叔元,元光 所说人无恒心,不可作巫医,解释此爻辞,强调卦爻辞道德修中征为太中大夫。”撇开秦以后不说,在先秦时期《易经》的 养的意义。后一句是说,善学《易》的人,懂得此道理,不必去传授关系为:孔子→商瞿→桥疵→阏臂→周丑→孙虞。司马 占筮。在孔子看来,《周易》的用处,是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迁和班固的说法大体是可信的,这其中,易学的传授体系都 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此是孔子对《周易》的新诠释。追溯到孔子,孔子、商瞿、桥疵、孙虞都是山东人,有齐鲁文化 《论语·子路》还载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背景,恐非司马迁、班固所臆造 乎!这句话的中行”也是《周易》中《复卦》六四爻辞“中行 独复”、《益卦》六三爻辞“有孚中行”、六四爻辞“中行告公从 二、孔子《易传》经历了一个由信古到疑古再到释古的过程 的“中行”引述。《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有恒 对孔子作《易传》一事,在宋以前无疑义,宋以后不相信 者斯可矣”,也是从赞美《周易》的“恒其德"而来的。这些都者越来越多但难成定论,自长沙马王堆帛易出土后,肯定者 可以看出孔子对《易》作出自己的解读,有极深的研究和独到又多了起来。现在我们简略回顾一下这个讨论了两千年的 次历史文献中有关于他序(易》的记载。(史记孔子《易传无疑义属定说。持这种看法的主要有前汉司马谈、 见解,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对以后的易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疑案的过程 同时,这也证明孔子用《周易》内容教过其弟子 第一个阶段是信古的阶段。在宋欧阳修以前对孔子 *收稿日期2002-08-18 作者简介:杨亚利(1952—),男,山东牟平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副教授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2 年第 47 卷 第 6 期 (总第 185 期) 2002 Vol. 47 No. 6( General No. 185) 孔子作《易传》述论 3 杨 亚 利 (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 ,山东 济南 ,250021 ) 摘要 : 对孔子著《易传》,宋欧阳修以后提出疑义。自长沙马王堆帛易出土后 ,孔子著《易传》又得到肯定。应 对《易传》文本的著作、编篡的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 ,从而认定其著作权。关键的问题是是否承认《易传》有独立的 思想体系。《易传》的著作权应归孔子《, 易传》源于山东 ,有邹鲁文化背景。 关键词 : 孔子《; 易传》;著作权 ;历史文献 ;出土文献 中图分类号 : B22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973(2002) 06 - 0078 - 04 3 收稿日期 :2002 - 08 - 18 作者简介 :杨亚利(1952 — ) ,男 ,山东牟平人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副教授。 87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