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司马迁陆贾,后汉郑玄班固、唐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等。一个时候的作品,大概说,是战国末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人的 司马谈把“正《易传》继《春秋》看成是孔子事业的继续。作品。顾颉刚认为:“孔子决不是《易传》的作者,《易传》的 司马迁在《史记吼子世家》中提出孔子读《易》序《易》。陆作者决不是一个人。在否定了孔子的著作权之后,顾氏对 贾《新语逍基》说“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李学勤先生认《易传》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作出了大致的估计,即:“最早 为这里的“后圣”指孔子,“定五经”肯定包括《易》在内。而不能过战国之末,最迟也不能过西汉之末,这七种传是西元 孔子定《易》肯定不止是说孔子仅仅读过《周易》,否则,就不前三世纪中逐渐产生的;至于其著作的人,则大部分是曾受 能用“定”字。这就是说,陆贾关于孔子定《易》一说和司马谈道家暗示的儒者。李镜池认为,《易传》非出一人之手 “正《易传》”是一致的。司马迁《史记》提出孔子序《易》后,宋战国末期陆续出现的作品。认为《易传》与《论语》所载的 欧阳修以前诸儒多据此说无疑义。《易纬嗽坤凿度》说:“孔想不一致,而且内容重叠乖戾,是《易经》解说的丛编。高亨 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班固《汉书呓文志》:“孔氏为认为:“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 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喘陆德明巛经《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修所说‘非一人之言’, 典释文》:“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彖》、《象》比较早些,可能在春秋末期。总之,归结到- 《序卦》、《杂卦》谓之《十翼》。”孔颖达《周易正义》:“其《彖》、点:《易传》不是孔子一人所作,当是经过多人多时加工编纂 《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议。”呵可见,司而成。但由于《论语》、《史记》中关于孔子读《易》解《易》序 马迁关于孔子序《易》说影响深远 《易》、传《易》的记载难以证伪,孔子作《易》的观点就始终存 第二个阶段是疑古的阶段。到了北宋时代,欧阳修撰在 《易童子问》才第一次对孔子作《十翼》提出质询。欧阳修以 范文澜认为:“孔子曾用大功夫钻研卦辞、爻辞,作为儒 不与先儒苟同”的疑古精神,考辨了《易传》七种十篇的内家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弟子,孔子讲的记录及后来《易》大师的 容得出结论说《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补充,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9任继愈认为“旧日说 卦传》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一人所作。理由有四《系辞》是孔子所作,现在从阶级观点、时代特征来看,这个说 条:一是《系辞》所谓“子曰”是讲师之言;二是文言》“元者善法是有些根据的。苏渊雷先生认为:“余谓今所传《十翼》 之长,亨者嘉之令”等早见于襄公九年,早于孔丘出生15年;容非悉为孔子所自作,《说卦》等三篇后得(见论衡、隋志) 三是《系辞》以下诸篇“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四是《说卦》、不可信;《系辞》亦有弟子增入之语,姑勿论;至彖、象、文言 《杂卦》者,筮人之占书,不辨可知。不过,他仍承认孔子作(《文言》中亦有“子曰”字想系弟子所增)无确实反证前,固不 《彖》、《象》的著作权。欧阳修上述观点在易学史上有很大影能谓非孔子作也。即退一步言,设非孔子所自作,至少亦系 响。其后,叶适认为,十翼除《彖》、《象》二传外,皆非孔子所弟子所录,当与论语等视,此皆孔子思想之所寄也。3 作。至清崔述,进而提出《彖》、《象》亦非孔子所作。其所持苏先生的论据有三条:其一,孔子的宇宙观,有与《易传》暗合 的理由是,孟子去孔子不远,以传孔子学说为己任;可是《孟者;其二,孔子任世力行精神,有与《易传》暗合者;其三,孔子 子》中无一言论及孔子作《易传》和有关十翼的内容,故十翼的正名思想,有与《易传》暗合者。金景芳先生自30年代撰 出于孔门后学之手。直至清代姚际恒著《易传通论》、康有为作《易通》始终坚定地认为孔子是《易传》的作者,虽然其中有 著《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决非孔子所作,就完全否定前人的旧说和后人窜入的东西,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作 了孔子的著作权。康有为的议论不但推翻了孔子作《易传》《易传》的事实,《易传》的思想属于孔子。由此可见,否定孔 的旧说,并断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篇为汉人伪子作《易传》的看法虽在近现代占了上风,但难成定论。 作。康有为更说《史记》中的“序《彖》、《系》、《象》《说卦》 第三个阶段是释古的阶段。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文言》”八个字是汉代古文学家故意加进去的,不是《史记》土帛书本《周易》,其六十四卦卦爻辞之后,有5篇佚书《易 的原文。康氏的说法,带有不少主观臆测成分,但对后来学传》,其中第三篇题名《要》,第四篇题名《缪和》,第五篇题《昭 术界疑古风气的盛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嗣后,疑古风气渐力》。前二篇无题,第一篇自“二三子问曰”至“夕沂若厉,无 盛,否定孔子作《易传》的意见占了上风 咎止,无篇题,张政依据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并谓 近代以来,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钱玄同、顾颉刚、闻一“从字体观察,此卷盖写于汉文帝初年,约当前180-70年 多、李镜池余永梁、郭沫若冯友兰、王开府、高亨、杨伯峻等其内容为孔子答二三弟子问《易》之语。据研究者称,它是不 学者皆同意或赞成欧阳修或康有为的观点或部分观点。钱同于现存《易传》的另一传本,确系先秦古籍。《要》篇包含 玄同首倡孔子与《易》毫无关系说。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今本《系辞下传》的部分内容。《要》篇写道:“夫子老而好 从八卦不早于春秋、易经》作于战国初期的前提出发,经过《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而 多方引证,认为《易传》中的《说卦》《序卦》《杂卦》是先秦的乐其辞。后世之疑丘者或以《易》乎!子贡问:夫子以信其筮 作品,《彖》、《象》《系辞》、《文言》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乎?子曰: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这段话证 《系辞》、《文言》三种,是荀子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写出来的;明了《论语》《史记》关于孔子读《易》解《易》、传《易》的真实 《象》在《象》之后,由别一派的人出。冯友兰认为:“旧说《十性。首先,证实了孔子读《易》情况的真实性。“夫子老而 翼》都是孔子所作。其实,这些篇并不是一个人作的,也不是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你还要说什么!其次,证实了孔子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司马迁、陆贾 ,后汉郑玄、班固、唐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等。 司马谈把“正《易传》继《春秋》”[4 ] 看成是孔子事业的继续。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孔子读《易》、序《易》。陆 贾《新语·道基》说“后圣乃定五经 ,明六艺”。李学勤先生认 为 ,这里的“后圣”指孔子 “, 定五经”肯定包括《易》在内。而 孔子定《易》肯定不止是说孔子仅仅读过《周易》,否则 ,就不 能用“定”字。这就是说 ,陆贾关于孔子定《易》一说和司马谈 “正《易传》”是一致的。司马迁《史记》提出孔子序《易》后 ,宋 欧阳修以前诸儒多据此说无疑义。《易纬·乾坤凿度》说“: 孔 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班固《汉书·艺文志》“: 孔氏为 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陆德明《经 典释文》“: 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 《序卦》《、杂卦》谓之《十翼》。”孔颖达《周易正义》“: 其《彖》、 《象》等《十翼》之辞 ,以为孔子所作 ,先儒更无异议。”可见 ,司 马迁关于孔子序《易》说影响深远。 第二个阶段是疑古的阶段。到了北宋时代 ,欧阳修撰 《易童子问》才第一次对孔子作《十翼》提出质询。欧阳修以 “不与先儒苟同”的疑古精神 ,考辨了《易传》七种十篇的内 容 ,得出结论说《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 卦传》非出自一人之手 ,不可视为孔子一人所作。理由有四 条 :一是《系辞》所谓“子曰”是讲师之言 ;二是《文言》“元者善 之长 ,亨者嘉之令”等早见于襄公九年 ,早于孔丘出生 15 年 ; 三是《系辞》以下诸篇“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四是《说卦》、 《杂卦》者 ,筮人之占书 ,不辨可知。不过 ,他仍承认孔子作 《彖》《、象》的著作权。欧阳修上述观点在易学史上有很大影 响。其后 ,叶适认为 ,十翼除《彖》《、象》二传外 ,皆非孔子所 作。至清崔述 ,进而提出《彖》《、象》亦非孔子所作。其所持 的理由是 ,孟子去孔子不远 ,以传孔子学说为己任 ;可是《孟 子》中无一言论及孔子作《易传》和有关十翼的内容 ,故十翼 出于孔门后学之手。直至清代姚际恒著《易传通论》、康有为 著《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决非孔子所作 ,就完全否定 了孔子的著作权。康有为的议论不但推翻了孔子作《易传》 的旧说 ,并断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篇为汉人伪 作。康有为更说《史记》中的“序《彖》、《系》、《象》、《说卦》、 《文言》”八个字是汉代古文学家故意加进去的 ,不是《史记》 的原文。康氏的说法 ,带有不少主观臆测成分 ,但对后来学 术界疑古风气的盛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嗣后 ,疑古风气渐 盛 ,否定孔子作《易传》的意见占了上风。 近代以来 ,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钱玄同、顾颉刚、闻一 多、李镜池、余永梁、郭沫若、冯友兰、王开府、高亨、杨伯峻等 学者皆同意或赞成欧阳修或康有为的观点或部分观点。钱 玄同首倡孔子与《易》毫无关系说。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 , 从八卦不早于春秋《、易经》作于战国初期的前提出发 ,经过 多方引证 ,认为《易传》中的《说卦》《、序卦》《、杂卦》是先秦的 作品《, 彖》《、象》《、系辞》《、文言》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 《系辞》《、文言》三种 ,是荀子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写出来的 ; 《象》在《彖》之后 ,由别一派的人出。冯友兰认为 “: 旧说《十 翼》都是孔子所作。其实 ,这些篇并不是一个人作的 ,也不是 一个时候的作品 ,大概说 ,是战国末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人的 作品。”[5 ]顾颉刚认为“: 孔子决不是《易传》的作者《, 易传》的 作者决不是一个人。”[6 ]在否定了孔子的著作权之后 ,顾氏对 《易传》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作出了大致的估计 ,即“: 最早 不能过战国之末 ,最迟也不能过西汉之末 ,这七种传是西元 前三世纪中逐渐产生的 ;至于其著作的人 ,则大部分是曾受 道家暗示的儒者。”[7 ] 李镜池认为《, 易传》非出一人之手 ,是 战国末期陆续出现的作品。认为《易传》与《论语》所载的思 想不一致 ,而且内容重叠乖戾 ,是《易经》解说的丛编。高亨 认为“: 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 ,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 《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修所说‘非一人之言’, 《彖》《、象》比较早些 ,可能在春秋末期。”[8 ] 总之 ,归结到一 点《: 易传》不是孔子一人所作 ,当是经过多人多时加工编纂 而成。但由于《论语》《、史记》中关于孔子读《易》、解《易》、序 《易》、传《易》的记载难以证伪 ,孔子作《易》的观点就始终存 在。 范文澜认为“: 孔子曾用大功夫钻研卦辞、爻辞 ,作为儒 家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弟子 ,孔子讲的记录及后来《易》大师的 补充 ,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9 ] (P134) 任继愈认为“: 旧说 《系辞》是孔子所作 ,现在从阶级观点、时代特征来看 ,这个说 法是有些根据的。”[10 ]苏渊雷先生认为“: 余谓今所传《十翼》, 容非悉为孔子所自作《, 说卦》等三篇后得 (见论衡、隋志) ,似 不可信《; 系辞》亦有弟子增入之语 ,姑勿论 ;至彖、象、文言等 《( 文言》中亦有“子曰”字想系弟子所增) 无确实反证前 ,固不 能谓非孔子作也。即退一步言 ,设非孔子所自作 ,至少亦系 弟子所录 ,当与论语等视 ,此皆孔子思想之所寄也。”[11 ] (P4 - 5) 苏先生的论据有三条 :其一 ,孔子的宇宙观 ,有与《易传》暗合 者 ;其二 ,孔子任世力行精神 ,有与《易传》暗合者 ;其三 ,孔子 的正名思想 ,有与《易传》暗合者。金景芳先生自 30 年代撰 作《易通》始终坚定地认为孔子是《易传》的作者 ,虽然其中有 前人的旧说和后人窜入的东西 ,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作 《易传》的事实《, 易传》的思想属于孔子。由此可见 ,否定孔 子作《易传》的看法虽在近现代占了上风 ,但难成定论。 第三个阶段是释古的阶段。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土帛书本《周易》,其六十四卦卦爻辞之后 ,有 5 篇佚书《易 传》,其中第三篇题名《要》,第四篇题名《缪和》,第五篇题《昭 力》。前二篇无题 ,第一篇自“二三子问曰”至“夕沂若厉 ,无 咎”止 ,无篇题 ,张政 依据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并谓 : “从字体观察 ,此卷盖写于汉文帝初年 ,约当前 180 —170 年。 其内容为孔子答二三弟子问《易》之语。据研究者称 ,它是不 同于现存《易传》的另一传本 ,确系先秦古籍。”[12 ]《要》篇包含 今本《系辞下传》的部分内容。《要》篇写道 :“夫子老而好 《易》,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有古之遗言焉 ,予非安其用 ,而 乐其辞。后世之疑丘者或以《易》乎 ! 子贡问 :夫子以信其筮 乎 ? 子曰 :我观其德义耳 ,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这段话证 明了《论语》《、史记》关于孔子读《易》、解《易》、传《易》的真实 性。首先 ,证实了孔子读《易》情况的真实性。“夫子老而好 易 ,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你还要说什么 ! 其次 ,证实了孔子 9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