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018级三班李昕璐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因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面所作的努力 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 鸦片战争》,本课通过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 夷长技以制夷”)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从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 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经过有初步 的了解。且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 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 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己有的知识, 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 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 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跟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 16 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018 级三班李昕璐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面所作的努力 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 16 课《两次 鸦片战争》,本课通过三个子目(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 夷长技以制夷”)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从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 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经过有初步 的了解。且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 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 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 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 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 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