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吸虫病。除人外,日本血吸虫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一方面造成 动物的损伤,另一方面,这些动物成为保虫宿主,是人体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 源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100年前。古代文献称血吸虫为“蛊”或 “水蛊”,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水 蛊候》云:“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感染后,初期可见发 热恶寒、咳嗽、胸痛等;日久则以胁下症块,臌胀腹水等为特征,后果较严重。上 世纪70年代我国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 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从1956至1957年,我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 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 (北纬22°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99950)。 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3000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 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隔离状态。经过50余年不懈的 努力,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至2003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及广西5省、市、自 治区,260个县(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日本血吸虫如何完成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分布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血吸 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台湾省有日本血吸虫的动 物感染,但未发现人体病例。在人类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 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 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等。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钉螺的地理分布 及流行病学特点,分为平原水网型、山区丘型和湖沼型 形态 1.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长12~20mm,虫体扁平,前端有发达的口吸盘和 腹吸盘,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故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虫,体长20~26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病原生物与人类 送“瘟神” 110 吸虫病。除人外,日本血吸虫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一方面造成 动物的损伤,另一方面,这些动物成为保虫宿主,是人体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 源。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可追溯到 2100 年前。古代文献称血吸虫为“蛊”或 “水蛊”,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水 蛊候》云:“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 感染后,初期可见发 热恶寒、咳嗽、胸痛等;日久则以胁下症块,臌胀腹水等为特征,后果较严重。上 世纪 70 年代我国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 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 2100 年以上。 从 1956 至 1957 年,我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 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 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 (北纬 22°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 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 99°50')。 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 3000 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 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隔离状态。经过 50 余年不懈的 努力,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至 2003 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及广西 5 省、市、自 治区,260 个县(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日本血吸虫如何完成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分布于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血吸 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12 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台湾省有日本血吸虫的动 物感染,但未发现人体病例。在人类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 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 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等。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钉螺的地理分布 及流行病学特点,分为平原水网型、山区丘型和湖沼型。 一、形态 1.成虫 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长 12~20mm,虫体扁平,前端有发达的口吸盘和 腹吸盘,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故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虫,体长 20~26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