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下,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 教育人员,是在生产劳动过程和人们口常生活中并结合人们的劳动与生活进行的。 第二、教育内容简单化。年长的一代带着儿童一起制作工具、器皿,进行采 集、渔猎、放牧、种植,向他们传授这些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并借此培养他们勇 敢、机智、团结、互助的品质。当部族处理劳动成果,举行宗教仪式时,也由年 长者引导儿童观摩、学习。通过参加、学习、观摩生产劳动与各种社会生活,儿 童便逐渐学会了生产、生活技能,掌握了各种道德规范与风俗习惯,成为社会所 要求的人。 生产劳动教育:人工取火,石器、陶器、铜器的制作,狩猎技术,教民农作, 畜牧业 社会生活教育:食一一口常生活习惯培养,衣一兽皮、丝织品的制作,住 建住所、居住习惯,行—造舟车,婚姻家庭生活 一血缘群婚、氏族群婚、 对偶婚。 原始宗教教育:祭祀、巫术、礼仪 第二,教育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手段。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没有记录和广 泛文化交流的工具。当时的生产技术与生活经验的传授都是通过口耳相传和年轻 一代在实际活动中的观摩实现的。 第三,教育的无阶级性与广泛的社会性。由于原始社会财产公有,不存在 阶级与阶级对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决定了原始教育的一个本 质的特点,就是无阶级性。社会成员都平等的接受一定的教育,没有阶级分工 所引起的那种差别。同时,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原始教育也 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凡是集体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知识、能力、 品德、习俗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努力学习和培养,因而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教育是全体社会公众的事情。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 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务:并且国家和 阶级出现后,也有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和官吏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特别 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 学校便应运而生。 学校名称:庠、序、校、学、辟雍、泮宫:义法、弦琴、体操等 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