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2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23卷 是用水效益最高的部门,并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用水效益迅速提高;单方水CDP产值的增 加主要依靠工业用水效益的提高来拉动,同时受到农业用水效益过低的影响,多年增长率偏低 222工农业用水效益与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关系分析 工业化是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转变,是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中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揭示用水效益和工业化水平之间相关关系的大小,采用武威市1985 005年工农业用水效益和DP中工农业产值比重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均呈线性关系 农业用水效益与农业增加值在(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 y=-00593x+32579R2=06773 式中:y为单方水农业增加值,x为农业在ODP中的比重 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增加值在(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 y=1022x-209 R2=07296 式中:y为单方水工业增加值,x为工业在CDP中的比重。 可以看出:随着农业在(DP中比重不断下降,单方农业用水效益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在DP中比重 不断上升,单方工业用水效益不断提高。说明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用水效益的提高。 未来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设想 3.1未来30年武威缺水状况及需水量 根据灰色系统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并结合武威市的用水潜力和取水条件,武威市未来30年总可 利用水资源量、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到2030年,武威可利用水资源量仍然为1494 o'm3。在总水资源量、总供水量基本保持不变,跨区调水999×0m3,确保经济增长7%农业用水按照 1.02%的速度退水407×0m3,生态用水比例不低于12%等条件的限制下,2030年武威市城市化水平将 达到2282%用水总量将达到2084×0m13。1985-2005年武威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城市用水量 增加006×05m3。今后25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要的城市用水量将提高024×05m3,比过去增 加α18×03m3。可见,今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要的城市用水量将明显增大,城市化和水资源的交 互制约作用越明显。 3.2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情况下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思路 321提高生态用水量,改善城市生态支撑系统 绿洲生态保障系统是绿洲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绿洲得以存在的基础。由于诸多的原因,武威市 生态用水一直未得到保障。首先,天然水量少,远不能满足保证生态系统安全的需要;其次,地下水连年超 采,水位持续下降,远远超过众多植被根系能达到的最大深度,许多生态植被迅速退化死亡;第三生产、生 活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2005年,武威市生态用水量180×103m3,仅占总用水量的878%,远小于生 态需水量,不能起到保育植物、水土涵养的作用,生态系统安全压力大,其后果就是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与 城市发展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剧烈。提高生态用水量是改善城市生存发展生态支撑系统、促进快速城镇 化的必然需要。因此,必须要退生产用水进生态用水,提高生态用水量,完善水利工程设施加大节水技术 的使用推广,建立高效的生态水利用体系满足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防风沙"的生态需求,使祁连山涵 养林草面积趋于稳定,地表水来水得到永续、稳定供给,绿洲和荒漠植被衰退趋势得到有效遏止,构建林 灌、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绿洲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增强。2015年城市生态用水达到192×10°m3 2015年达到211×0m3,2030年达到224×0m3。 3.22以技术改进促生产节水,以产业调整促用水优化 式将使产业用水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并从水资源方面确保同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关 "退一进二"是实现武威产业用水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哏退一进二"的城市产业用水转换模式要求根 据实际可能性适度降低第一产业用水,并将降低的农业产业用水转换到工业等第二产业中 这种模 首先要技术促节水。加快推进农业灌溉节水,加强各灌区输配水系统设施更新改造,以地下水采补平 衡为原则,加快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灌溉定额,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推广农业 节水保墒技术,降低田间水分消耗;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的酿造、造 纸、麻纺、味精生产、酿造等行业,降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提高生产用水的循环率和污水处理率。其次要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是用水效益最高的部门 ,并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用水效益迅速提高 ;单方水 GDP产值的增 加主要依靠工业用水效益的提高来拉动 ,同时受到农业用水效益过低的影响 ,多年增长率偏低。 2. 2. 2 工农业用水效益与在 GDP中所占比重的关系分析 工业化是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是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中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揭示用水效益和工业化水平之间相关关系的大小 ,采用武威市 1985 - 2005年工农业用水效益和 GDP中工农业产值比重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之间均呈线性关系 : 农业用水效益与农业增加值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其关系模型为 : y = - 0. 0593x + 3. 2579 R 2 = 0. 6773 式中 : y为单方水农业增加值 , x为农业在 GDP中的比重 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增加值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其关系模型为 : y = 10. 22x - 209. 39 R 2 = 0. 7296 式中 : y为单方水工业增加值 , x为工业在 GDP中的比重。 可以看出 :随着农业在 GDP中比重不断下降 ,单方农业用水效益不断提高 ;随着工业在 GDP中比重 不断上升 ,单方工业用水效益不断提高。说明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用水效益的提高。 3 未来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设想 3. 1 未来 30年武威缺水状况及需水量 根据灰色系统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 ,并结合武威市的用水潜力和取水条件 ,武威市未来 30年总可 利用水资源量、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 ,到 2030年 ,武威可利用水资源量仍然为 14. 94 × 10 8m 3。在总水资源量、总供水量基本保持不变 ,跨区调水 9. 99 ×10 8m 3 ,确保经济增长 7% ,农业用水按照 1. 02%的速度退水 4. 07 ×10 8m 3 ,生态用水比例不低于 12%等条件的限制下 , 2030年武威市城市化水平将 达到 22. 82% ,用水总量将达到 20. 84 ×10 8m 3 [ 23 ]。1985 - 2005年武威城市化水平每提高 1% ,城市用水量 增加 0. 06 ×10 8m 3。今后 25年 ,城市化水平每提高 1% ,需要的城市用水量将提高 0. 24 ×10 8m 3 ,比过去增 加 0. 18 ×10 8m 3。可见 ,今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 1%需要的城市用水量将明显增大 ,城市化和水资源的交 互制约作用越明显 [ 23 ]。 3. 2 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情况下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思路 3. 2. 1提高生态用水量 ,改善城市生态支撑系统 绿洲生态保障系统是绿洲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 ,也是绿洲得以存在的基础。由于诸多的原因 ,武威市 生态用水一直未得到保障。首先 ,天然水量少 ,远不能满足保证生态系统安全的需要 ;其次 ,地下水连年超 采 ,水位持续下降 ,远远超过众多植被根系能达到的最大深度 ,许多生态植被迅速退化死亡 ;第三生产、生 活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2005年 ,武威市生态用水量 1. 80 ×10 8m 3 ,仅占总用水量的 8. 78% ,远小于生 态需水量 ,不能起到保育植物、水土涵养的作用 ,生态系统安全压力大 ,其后果就是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与 城市发展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剧烈。提高生态用水量是改善城市生存发展生态支撑系统、促进快速城镇 化的必然需要。因此 ,必须要退生产用水进生态用水 ,提高生态用水量 ,完善水利工程设施 ,加大节水技术 的使用推广 ,建立高效的生态水利用体系 ,满足 "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防风沙 "的生态需求 ,使祁连山涵 养林草面积趋于稳定 ,地表水来水得到永续、稳定供给 ,绿洲和荒漠植被衰退趋势得到有效遏止 ,构建林、 灌、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 ,绿洲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功能增强。2015年城市生态用水达到 1. 92 ×10 8m 3 , 2015年达到 2. 11 ×10 8m 3 , 2030年达到 2. 24 ×10 8m 3。 3. 2. 2 以技术改进促生产节水 ,以产业调整促用水优化 "退一进二 "是实现武威产业用水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退一进二 "的城市产业用水转换模式要求根 据实际可能性适度降低第一产业用水 ,并将降低的农业产业用水转换到工业等第二产业中去 [ 13 ] ,这种模 式将使产业用水结构不断趋于合理 ,并从水资源方面确保同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 24 ]。 首先要技术促节水。加快推进农业灌溉节水 ,加强各灌区输配水系统设施更新改造 ,以地下水采补平 衡为原则 ,加快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降低灌溉定额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推广农业 节水保墒技术 ,降低田间水分消耗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改造提升传统的酿造、造 纸、麻纺、味精生产、酿造等行业 ,降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 ,提高生产用水的循环率和污水处理率。其次要 ·122·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3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