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蔺雪芹等水资源硬约束下的武威城市化过程与节水型城市建设 123· 调整促优化,加快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缩减农田灌溉面积,弱化石 羊河流域商品粮生产基地功能,减少粮食等高耗水作物种植,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以玉米、蔬菜、瓜 果、花卉、葡萄等为主的种植业、草产业、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低耗水或无耗水工业化推 进吱支点",工业发展"就轻避重”,限制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上马。同时在第三产业中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业,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发展和安全发展,构建高经济效益、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先进生产力2 3.23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积极开展生活节水 目前武威农村基本上没有给排水设施,农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就是纯耗水量,完全没有净化处理二次利 用的条件,并且加上自然环境、用水习惯的影响,耗水量偏高。要把农村生活中可节约水资源消耗降低并 保证更广范围的供水能力,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的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 山庄则要采用分片建池、提引并重的方式解决。城市生活用水主要消耗在居民住宅用水和公共设施取水 两项上,由于公众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浪费严重,城镇管网漏损问题凸现,跑、冒、滴、漏等现象常年存在,供 水系统损水量大。面对到2030年生活用水增加至101×0m2的压力,首先要把生活节水提高到战略地 位,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制订用水定额、水价政策、计量收费、用水浪费处罚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节 水的法制管理,其次要加强技术节水,积极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改造和更新现有供水设备,并提高生活用 水中水回用率。同时要积极通过政府推动和媒体宣传,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水资 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节水型社 会建设的决策过程,认识到节水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324加强水价调控,实现水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 从发达国家实行的水价制度和已有研究表明,水价对工农业生产用水、规模、结构、工艺都有很明显的 影响作用。当水价上涨时,工业单位耗水量下降、用水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更新以使用水成本减至最小;农 民也会选择种植耗水量少、高附加值的作物,并普及节水灌溉。所以水价在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全 民节水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要依水情科学制订水价,根据市域流域水资源的价值、需求规模等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加大 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开征地表水水价;提高城区内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费;按 照合理补偿成本,适当贏利的原则,提高工程水价、输水配水和污水处理等费用;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水价 体系。合理核定流域内不同行业的水价,建立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的多层次的供水价格 体系;引入科学合理的计价办法。在水利工程供水中引入超定额累进加价和节约用水累进减价制度,农业 用水采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渐引入累进制水价、季节水价等,生活用水采用超定额 加价制度,生产用水根据市场物价核定,实行市场定价,并对农业用水进行适当的交叉补贴;最后要采用灵 活的定价机制。实行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根本转换,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吸引投资者 对新的水利工程投资,以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带动水价的市场化和合理化;对生产经营性需水跨流域、跨 区域调水工程的供水价格实行以市场为主导的定价办法,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公司市场运作、用户参与的 水资源市场定价机制 结论 (1)武威市城镇形成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受水资源影响明显。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与城镇规模变化密切 相关;河道迁徙影响城镇的兴衰消亡;水资源空间分布制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用水结构限制城市产 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水价过低束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2)1985-200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表现为相互抗拮到逐渐适应的 磨合过程;用水总量与城市用地扩张关系复杂,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用水量减少;农业用 水效益与农业在O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在DP中的比重呈线性正 相关关系 (3)今后随着武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加明显。建立节水型城 市是缓解城市发展水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的情况下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思路为:提 高生态用水量,改善城市生态支撑系统;以技术改进促生产节水,以产业结构调整促用水优化;提高公众节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调整促优化 ,加快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缩减农田灌溉面积 ,弱化石 羊河流域商品粮生产基地功能 ,减少粮食等高耗水作物种植 ,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以玉米、蔬菜、瓜 果、花卉、葡萄等为主的种植业、草产业、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培育新的低耗水或无耗水工业化推 进 "支点 " ,工业发展 "就轻避重 " ,限制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上马。同时在第三产业中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业 ,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发展和安全发展 ,构建高经济效益、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先进生产力 [ 25 ]。 3. 2. 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积极开展生活节水 目前武威农村基本上没有给排水设施 ,农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就是纯耗水量 ,完全没有净化处理二次利 用的条件 ,并且加上自然环境、用水习惯的影响 ,耗水量偏高。要把农村生活中可节约水资源消耗降低并 保证更广范围的供水能力 ,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的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工程 ,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 山庄则要采用分片建池、提引并重的方式解决。城市生活用水主要消耗在居民住宅用水和公共设施取水 两项上 ,由于公众节水意识淡薄 ,用水浪费严重 ,城镇管网漏损问题凸现 ,跑、冒、滴、漏等现象常年存在 ,供 水系统损水量大。面对到 2030年生活用水增加至 1. 01 ×10 8m 3 的压力 ,首先要把生活节水提高到战略地 位 ,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制订用水定额、水价政策、计量收费、用水浪费处罚等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节 水的法制管理 ,其次要加强技术节水 ,积极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 ,改造和更新现有供水设备 ,并提高生活用 水中水回用率。同时要积极通过政府推动和媒体宣传 ,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宣传教育 ,增强公众的水资 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 ,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节水型社 会建设的决策过程 ,认识到节水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3. 2. 4 加强水价调控 ,实现水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 从发达国家实行的水价制度和已有研究表明 ,水价对工农业生产用水、规模、结构、工艺都有很明显的 影响作用。当水价上涨时 ,工业单位耗水量下降、用水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更新以使用水成本减至最小 ;农 民也会选择种植耗水量少、高附加值的作物 ,并普及节水灌溉。所以水价在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全 民节水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要依水情科学制订水价 ,根据市域、流域水资源的价值、需求规模等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加大 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 ,开征地表水水价 ;提高城区内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费 ;按 照合理补偿成本 ,适当赢利的原则 ,提高工程水价、输水、配水和污水处理等费用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水价 体系。合理核定流域内不同行业的水价 ,建立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的多层次的供水价格 体系 ;引入科学合理的计价办法。在水利工程供水中引入超定额累进加价和节约用水累进减价制度 ,农业 用水采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并逐渐引入累进制水价、季节水价等 ,生活用水采用超定额 加价制度 ,生产用水根据市场物价核定 ,实行市场定价 ,并对农业用水进行适当的交叉补贴 ;最后要采用灵 活的定价机制。实行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根本转换 ,以政府为主导 ,市场化运作 ,鼓励和吸引投资者 对新的水利工程投资 ,以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带动水价的市场化和合理化 ;对生产经营性需水、跨流域、跨 区域调水工程的供水价格实行以市场为主导的定价办法 ,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公司市场运作、用户参与的 水资源市场定价机制。 4 结论 (1)武威市城镇形成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受水资源影响明显。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与城镇规模变化密切 相关 ;河道迁徙影响城镇的兴衰消亡 ;水资源空间分布制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 ;用水结构限制城市产 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水价过低束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2) 1985 - 200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表现为相互抗拮到逐渐适应的 磨合过程 ;用水总量与城市用地扩张关系复杂 ,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用水量减少 ;农业用 水效益与农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工业用水效益与工业在 GDP中的比重呈线性正 相关关系。 (3)今后随着武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加明显。建立节水型城 市是缓解城市发展水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水资源进一步短缺的情况下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思路为 :提 高生态用水量 ,改善城市生态支撑系统 ;以技术改进促生产节水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用水优化 ;提高公众节 第 1期 蔺雪芹等 水资源硬约束下的武威城市化过程与节水型城市建设 ·12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