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约》,与此同时,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①拥护1815年《巴黎条约》; ②如任何一方受法国攻击,盟国各出兵6万相助:③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和 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条约的有效期为20年。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相配合,目的在于防止法 国再起.反对新的革命运动。法国遵守1815年《巴黎条约》规定,按期偿付赔款。1818年, 盟国同意撤出在法国的驻军,法国也加入同盟,并于11月15日发表共同宣言,声明5强维 持欧洲和平,即按欧洲各大国统治者的利益和目的,处理欧洲事务。随着欧洲革命运动蓬勃发 展,四国同盟内部矛盾重重,在许多问题上己不能一致行动。 17、维也纳会议:欧洲第6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后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1814年9 月,欧洲15个王室的重要人物包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1792~1806 在位)、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1840在位)在内,200多个公侯以及各国外交大臣在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聚会(见彩图出席维也纳会议的各国代表(1814))。会议的目的名义上是 重建欧洲和平、树立欧洲均势,实际上是战胜国瓜分欧洲政治疆域和殖民地,复辟封建王朝, 镇压民族民主运动。 与会大国的政策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同盟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目 标是把华沙公国变为俄属的波兰王国而由他兼任国王。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勋爵R斯图 亚特竭力保持从法国和荷兰手中夺来的殖民地,在欧洲加强普、奥力量,抗衡法、俄,维持均势, 以便自己居于仲裁者的地位。奥地利宰相梅特涅注意恢复奥国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权,抑制 沙俄,削弱普鲁士,维护奥国在德意志的优越地位。普鲁士代表哈登堡公爵力谋在萨克森和 莱茵河流域扩大版图。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则要求以和俄、英、普、奥同等的地位参加重大 问题谈判,希图利用它们之间的意见分歧,改善法国的处境。 1814年9月22日,四同盟国决议,一切事务由他们秘密商议决定,把法国排除在外。塔列 朗提出抗议,要求召开全体会议,选出领导机构。他倡议“正统主义”,意即王位或领土除 非经合法占有者放弃,不得任意变更,实质是要恢复1789年以前欧洲存在的秩序。这个意 见深受诸小国欢迎。四同盟国为避免与会国指责把持会务,特设一个指导委员会,由签署第 一次巴黎和约(1856)的俄、英、普、奥、法、西、葡、瑞典8国代表组成,由梅特涅担任主 席。但分配领土的权利依然操在四同盟国手中。全体会议一再延期,直到《最后议定书》完 成时,也未举行过一次。 波兰一萨克森问题会议进行中,俄、英、奥、普四国在波兰一萨克森问题上发生尖锐矛盾。 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华沙大公国与俄占波兰领土合并,建立一个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为 了补偿普、奥两国的损失,把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划归普鲁士,让奥地利恢复在意大利北部的 统治。卡斯尔雷勋爵和梅特涅都感到俄国向西扩张是对欧洲均势的一个威胁。梅特涅与哈登 堡秘密计议,如果普鲁士能协同奥地利反对沙皇的波兰计划,他可以同意普鲁士获得萨克森。 这个密谋虽受到卡斯尔雷赞许,但由于腓特烈威廉三世顺从沙皇意旨而遭到破坏。亚历山 大一世坚持自己的主张:波兰归俄,萨克森归普。俄军已占有波兰西部,英、奥无可奈何,只好 承认现实。但在萨克森问题上,奥地利坚决不让,考虑既己失去波兰部分。再让普鲁士兼并 萨克森,就将使本国直接受到两个强邻的威逼。四同盟国之间争吵不休,谈判濒于决裂。这 时,塔列朗站在英、奥一边,扬言均势原则和正统主义都不容许把萨克森让给普鲁士。1814 年12月29日,卡斯尔雷勋爵获悉哈登堡使用威胁语言,又取得普鲁士备战的情报,便草拟 一份对抗普、俄的军事同盟条约,由英、奥、法三国代表于1815年1月3日签订《维也纳 秘密防御同盟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三方之一遭到来自一国或几国的攻击时,应互相援助, 各提供15万人的军队,并不得与敌方单独媾和。随后,在英、奥的支持下,塔列朗被邀参加 了四同盟国会议。沙皇觉察英、奥、法三国签订密约,态度有了转变,而且他已得到想在波 兰取得的一切,不打算为普鲁士争夺萨克森而同三大国交恶,愿意接受英国的调停,结束有关 萨克森的争论。1815年2月上旬普、奥达成妥协。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对曾属于华沙大公和约》,与此同时,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①拥护 1815 年《巴黎条约》; ②如任何一方受法国攻击,盟国各出兵 6 万相助;③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和 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条约的有效期为 20 年。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相配合,目的在于防止法 国再起,反对新的革命运动。法国遵守 1815 年《巴黎条约》规定,按期偿付赔款。1818 年, 盟国同意撤出在法国的驻军,法国也加入同盟,并于 11 月 15 日发表共同宣言,声明 5 强维 持欧洲和平,即按欧洲各大国统治者的利益和目的,处理欧洲事务。随着欧洲革命运动蓬勃发 展,四国同盟内部矛盾重重,在许多问题上已不能一致行动。 17、维也纳会议 :欧洲第 6 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后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1814 年 9 月,欧洲 15 个王室的重要人物包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1792~1806 在位)、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1840 在位)在内,200 多个公侯以及各国外交大臣在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聚会(见彩图出席维也纳会议的各国代表(1814))。会议的目的名义上是 重建欧洲和平、树立欧洲均势,实际上是战胜国瓜分欧洲政治疆域和殖民地,复辟封建王朝, 镇压民族民主运动。 与会大国的政策 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同盟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目 标是把华沙公国变为俄属的波兰王国而由他兼任国王。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勋爵 R.斯图 亚特竭力保持从法国和荷兰手中夺来的殖民地,在欧洲加强普、奥力量,抗衡法、俄,维持均势, 以便自己居于仲裁者的地位。奥地利宰相梅特涅注意恢复奥国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权,抑制 沙俄,削弱普鲁士,维护奥国在德意志的优越地位。普鲁士代表哈登堡公爵力谋在萨克森和 莱茵河流域扩大版图。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则要求以和俄、英、普、奥同等的地位参加重大 问题谈判,希图利用它们之间的意见分歧,改善法国的处境。 1814 年 9 月 22 日,四同盟国决议,一切事务由他们秘密商议决定,把法国排除在外。塔列 朗提出抗议,要求召开全体会议,选出领导机构。他倡议“正统主义”,意即王位或领土除 非经合法占有者放弃,不得任意变更,实质是要恢复 1789 年以前欧洲存在的秩序。这个意 见深受诸小国欢迎。四同盟国为避免与会国指责把持会务,特设一个指导委员会,由签署第 一次巴黎和约(1856)的俄、英、普、奥、法、西、葡、瑞典 8 国代表组成,由梅特涅担任主 席。但分配领土的权利依然操在四同盟国手中。全体会议一再延期,直到《最后议定书》完 成时,也未举行过一次。 波兰-萨克森问题 会议进行中,俄、英、奥、普四国在波兰-萨克森问题上发生尖锐矛盾。 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华沙大公国与俄占波兰领土合并,建立一个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为 了补偿普、奥两国的损失,把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划归普鲁士,让奥地利恢复在意大利北部的 统治。卡斯尔雷勋爵和梅特涅都感到俄国向西扩张是对欧洲均势的一个威胁。梅特涅与哈登 堡秘密计议,如果普鲁士能协同奥地利反对沙皇的波兰计划,他可以同意普鲁士获得萨克森。 这个密谋虽受到卡斯尔雷赞许,但由于腓特烈-威廉三世顺从沙皇意旨而遭到破坏。亚历山 大一世坚持自己的主张:波兰归俄,萨克森归普。俄军已占有波兰西部,英、奥无可奈何,只好 承认现实。但在萨克森问题上,奥地利坚决不让,考虑既已失去波兰部分。再让普鲁士兼并 萨克森,就将使本国直接受到两个强邻的威逼。四同盟国之间争吵不休,谈判濒于决裂。这 时,塔列朗站在英、奥一边,扬言均势原则和正统主义都不容许把萨克森让给普鲁士。1814 年 12 月 29 日,卡斯尔雷勋爵获悉哈登堡使用威胁语言,又取得普鲁士备战的情报,便草拟 一份对抗普、俄的军事同盟条约,由英、奥、法三国代表于 1815 年 1 月 3 日签订《维也纳 秘密防御同盟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三方之一遭到来自一国或几国的攻击时,应互相援助, 各提供 15 万人的军队,并不得与敌方单独媾和。随后,在英、奥的支持下,塔列朗被邀参加 了四同盟国会议。沙皇觉察英、奥、法三国签订密约,态度有了转变,而且他已得到想在波 兰取得的一切,不打算为普鲁士争夺萨克森而同三大国交恶,愿意接受英国的调停,结束有关 萨克森的争论。1815 年 2 月上旬普、奥达成妥协。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对曾属于华沙大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