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总论 (郑庆华,2005。1。6) 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 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 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无变化。 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 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本章考点精讲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了解)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 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 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 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 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 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 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 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 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1 第一章 总 论 (郑庆华,2005。1。6) 一、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 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 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无变化。 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 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二、本章考点精讲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了解)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 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 4 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 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 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 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 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 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 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 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