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形成析出相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9.调幅分解浓度波动方程为CCo= eR(Acos(2nZ八),求临界波长λ其中 R=Mx(4)×[G"+2ny+(82K2)],M为常数 n为浓度梯度造成的错配度,=B/1-V)(E为弹性模量,v为泊松比),K为常数Z为距离,t 为时间,G"=dGJd (Gs为固溶体自由能,x表示固溶体成分)。 10Cu的原子数分数为2%的A-Cu合金先从520℃快速冷却至27℃,并保温3h后,形成平均间距 15×10-°cm的G.P区。已知 27℃时,Cu在A中的扩散系数D=2.3×1025cm2/s,假定过程为扩散控制,试估计该合金的空位形成能及 淬火空位浓度 1lCu的原子数分数为46%的ACu合金经550℃固溶处理后,a相中含有xCu)=2%,对其重新加热到100℃ 温一段时间后,析 出的0相遍布整个合金体积,0相为fec结构,r=0.143mm,0粒子的平均间距为5nm,计算:a)每cm3 合金中含有θ相粒子 b)若析出0后,a相中Cu原子可忽略不计,则每个0粒子中含有多少Cu原子? 12.淬火态合金在15℃时效1小时,过饱和固溶体中开始析出沉淀相,如在100℃时效处理,经1分钟即开 始析出。要使其1天内不 发生析出,则淬火后应保持在什么温度?(提示:应用 Arrhenius速率方程) 13.固态相变时,设单个原子的体积自由能变化为△GB=200△T/Tc,单位为Jm,临界转变温度Tc=1000K, 应变能e4Jm3, 共格界面能x=40×10J/cm2,非共格界面能其8=40×1035J/m2,试计算:a)D1=50℃时的临界形核 功△G·我格形成析出相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9. 调幅分解浓度波动方程为 C-C0=eR(λ)tcos(2πZ/λ),求临界波长 λc。其中 R(λ)=-M×(4π2 /λ)×[G"+2ηγ+(8π2K/λ2 )],M 为常数, λ 为波长, η 为浓度梯度造成的错配度,γ=E/(1-ν)(E 为弹性模量,ν 为泊松比),K 为常数 Z 为距离,t 为时间,G"=d2Gs/dx2, (Gs为固溶体自由能,x 表示固溶体成分)。 10.Cu 的原子数分数为 2%的 Al-Cu 合金先从 520℃快速冷却至 27℃,并保温 3h 后,形成平均间距为 1.5×10-6 cm 的 G..P.区。已知 27℃时,Cu 在 Al 中的扩散系数 D=2.3×10-25cm2 /s,假定过程为扩散控制,试估计该合金的空位形成能及 淬火空位浓度。 11.Cu 的原子数分数为 4.6%的 Al-Cu 合金经 550℃固溶处理后,α相中含有 x(Cu)=2%,对其重新加热到 100℃ 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析 出的 θ 相遍布整个合金体积,θ 相为 fcc 结构,r = 0.143 nm,θ 粒子的平均间距为 5nm,计算:a) 每 cm3 合金中含有 θ 相粒子; b) 若析出 θ 后,α 相中 Cu 原子可忽略不计,则每个 θ 粒子中含有多少 Cu 原子? 12.淬火态合金在 15℃时效 1 小时,过饱和固溶体中开始析出沉淀相,如在 100℃时效处理,经 1 分钟即开 始析出。要使其 1 天内不 发生析出,则淬火后应保持在什么温度?(提示:应用 Arrhenius 速率方程) 13.固态相变时,设单个原子的体积自由能变化为 ΔGB = 200 ΔT/TC,单位为 J/cm3,临界转变温度 TC=1000K, 应变能 ε=4J/cm3, 共格界面能 σ 共格=4.0×10-6 J/cm2,非共格界面能 σ 非共格= 4.0×10-5 J/cm2,试计算:a) DT=50℃时的临界形核 功 ΔG*共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