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微生物名词解释Beta版 藏理者:Fonia 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生物(prokaryotes):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 区的裸露的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群。 3.细菌(bacteria)是指细胞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 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5.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6.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7. 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是甘油磷 酸或核糖醇磷酸。 8. 外膜(outer membrane)又称外壁,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它位于壁的最外 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外膜蛋白。 9.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l0nm) 的类脂多糖物质。由类脂A小、核心多糖和0-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l0.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指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的20余种蛋白, 多数功能还不清楚。 11,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 中间有一直径约1nm的孔道,通过孔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12.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种通过共价键使外膜层牢固地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的蛋白, 分子量约为7200。 13.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在Gˉ细菌中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 15nm). 14.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 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5.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 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 一般由G+细菌形成。 l6.支原体(Mycoplasma):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 核生物。 17.间体(mesosome,或中体):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 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18.颗粒状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 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19.磁小体(megnetosome):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颗粒, 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20.羧酶体(carboxysome)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其大小与噬菌微生物名词解释 Beta 版 整理者:Fonia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原核生物(prokaryotes):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 区的裸露的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群。 3. 细菌(bacteria)是指细胞短(直径约 0.5um,长度约 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 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 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5. 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6. 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7. 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结合在 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是甘油磷 酸或核糖醇磷酸。 8. 外膜(outer membrane)又称外壁,是 Gˉ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它位于壁的最外 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外膜蛋白。 9.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位于 Gˉ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 的类脂多糖物质。由类脂 A、核心多糖和 O-特异侧链 3 部分组成。 10.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指嵌合在 LPS 和磷脂层外膜上的 20 余种蛋白, 多数功能还不清楚。 11. 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 中间有一直径约 1 nm 的孔道,通过孔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12. 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种通过共价键使外膜层牢固地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的蛋白, 分子量约为 7200。 13.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在 Gˉ细菌中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 12~ 15nm)。 14. L 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 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5. 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 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 一般由 G+细菌形成。 16. 支原体(Mycoplasma):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 核生物。 17. 间体(mesosome,或中体):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 的泡囊。多见于 G+细菌。 18. 颗粒状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 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19. 磁小体(megnetosome): 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 Fe3O4 颗粒, 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20. 羧酶体(carboxysome)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其大小与噬菌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