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Beta版 藏理者:Fonia 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生物(prokaryotes):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 区的裸露的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群。 3.细菌(bacteria)是指细胞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 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5.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6.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7. 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是甘油磷 酸或核糖醇磷酸。 8. 外膜(outer membrane)又称外壁,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它位于壁的最外 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外膜蛋白。 9.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l0nm) 的类脂多糖物质。由类脂A小、核心多糖和0-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l0.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指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的20余种蛋白, 多数功能还不清楚。 11,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 中间有一直径约1nm的孔道,通过孔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12.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种通过共价键使外膜层牢固地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的蛋白, 分子量约为7200。 13.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在Gˉ细菌中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 15nm). 14.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 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5.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 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 一般由G+细菌形成。 l6.支原体(Mycoplasma):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 核生物。 17.间体(mesosome,或中体):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 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18.颗粒状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 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19.磁小体(megnetosome):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颗粒, 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20.羧酶体(carboxysome)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其大小与噬菌
微生物名词解释 Beta 版 整理者:Fonia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原核生物(prokaryotes):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 区的裸露的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群。 3. 细菌(bacteria)是指细胞短(直径约 0.5um,长度约 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 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 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5. 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6. 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7. 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结合在 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是甘油磷 酸或核糖醇磷酸。 8. 外膜(outer membrane)又称外壁,是 Gˉ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它位于壁的最外 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外膜蛋白。 9.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位于 Gˉ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 的类脂多糖物质。由类脂 A、核心多糖和 O-特异侧链 3 部分组成。 10.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指嵌合在 LPS 和磷脂层外膜上的 20 余种蛋白, 多数功能还不清楚。 11. 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 中间有一直径约 1 nm 的孔道,通过孔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12. 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种通过共价键使外膜层牢固地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的蛋白, 分子量约为 7200。 13.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在 Gˉ细菌中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 12~ 15nm)。 14. L 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 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5. 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 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 一般由 G+细菌形成。 16. 支原体(Mycoplasma):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 核生物。 17. 间体(mesosome,或中体):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 的泡囊。多见于 G+细菌。 18. 颗粒状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 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19. 磁小体(megnetosome): 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 Fe3O4 颗粒, 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20. 羧酶体(carboxysome)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其大小与噬菌
体相仿,约10m,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醇,在自养细茵的C02固定中起着关键 作用 21.气泡(gasv cuoles) 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的充满气体的 泡囊状内含物,大小为0.2~1.0μm×75nm,内由数排柱形小空泡组成,外有2nm写 的蛋白质膜包裹。 22.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和基因组。指原核所特有的无 核雕句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嗣核 23. 细胞质 ytoplasm)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体、颗粒状 物质的总 24.芽孢(endospore,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有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 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5.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维形的碱溶性蛋白品体 -8内毒 26.糖被(glycocalyx):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糖被按其有 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27.鞭毛(1 agellum,复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面者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 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8. 菌毛( ria):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 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29.芽殖(budding):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 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30.菌落(colony)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群同样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 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 迅速是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称为菌落 3l.菌苔(bacterial lawn)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 使大量“南落”互相连成一片,形成菌苔。 32.放线茵(Actinomyce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 物。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十细菌。 33. 分生孢子: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 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 成许多孢子,称一。 34.孢囊孢子:放线菌中的游动放线菌属和链孢囊菌属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 可以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35.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 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人、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36.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跑内寄生 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37.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 专性活细跑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38衣原体(Chla ydia: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南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 生的 一类原核微生物 39.真核生物(Eukaryotes):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 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40.芽殖(budding): 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核分
体相仿,约 10nm,内含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 CO2 固定中起着关键 作用。 21. 气泡(gas vocuoles): 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的充满气体的 泡囊状内含物,大小为 0.2~1.0μm×75nm,内由数排柱形小空泡组成,外有 2nm 厚 的蛋白质膜包裹。 22. 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和基因组。指原核所特有的无 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23. 细胞质(cytoplasm)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体、颗粒状 物质的总称。 24. 芽孢(endospore, 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 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5. 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 素,称为伴孢晶体。 26. 糖被(glycocalyx):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糖被按其有 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27. 鞭毛(flagellum,复 f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 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8. 菌毛(fimbria,复数 fimbriae):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 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29. 芽 殖(budding):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 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30. 菌落(colony)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群同样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 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 迅速是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称为菌落。 31. 菌苔(bacterial lawn)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 使大量“菌落”互相连成一片,形成菌苔。 32. 放线菌(Actinomyce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 物。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 G+细菌。 33. 分生孢子: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 成许多孢子,称~。 34. 孢囊孢子:放线菌中的游动放线菌属和链孢囊菌属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 可以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35. 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 性、无鞭毛、含叶绿素 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36.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 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37.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38. 衣原体(Chlamydia):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 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39. 真核生物(Eukaryotes):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 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40. 芽殖(budding): 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核分
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 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制分裂而繁殖,其过程是细胞 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 42.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 的全部过程。 43.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 的堡体 称为烈性噬菌体。 44.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反之,进入茵体后并不进行增殖或引起溶茵的则称之 为温和噬菌体。 45.反受体(antireceptor):病毒吸附蛋白是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的毒粒 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亦称做反受体。 46. 感染复数(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 量,就称感染复数 47.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大量噬菌体吸附于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 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 48.裂解量(bus过tsiz心):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裂解量。 :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 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50. 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 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51,溶源性(小ys0geny):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 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 宿主细胞裂解, 此即称溶 源性或溶源现 52.前噬菌体(prophage):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其敏感宿主的细胞后,前者的核酸可整合到 后者的核基因组(genome,即核染色体)上,这种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称作前 做菌体。 53.多角体(polyhedron):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 称为多角体 54.营养(urition: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 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55.营养物(nutrient):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 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56.碳源(carbon source): 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整殖所需骤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57.碳源谱 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 ) 如把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可利用的 碳源范围即碳源谱。 58.双功能营养物(difunctional nutrient):对一切异养微生物来说,其碳源同时又兼作能源, 这种碳源称为双功能营养物。 S9.能源(energy source):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米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称 为能 60.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 源自行合成的需要量很小的一类有机物。 6l,无机盐(mineral salts):无机盐或矿质元素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 重要元素
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 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41. 裂殖(fission): 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其过程是细胞 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 42. 生活史: 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 的全部过程。 43.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 5 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 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44.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反之,进入菌体后并不进行增殖或引起溶菌的则称之 为温和噬菌体。 45. 反受体(antireceptor):病毒吸附蛋白是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的毒粒 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亦称做反受体。 46. 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 量,就称感染复数。 47. 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大量噬菌体吸附于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 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 48. 裂解量(burst size):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裂解量。 49. 效价(titre, titer):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 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50. 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 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51. 溶源性(lysogeny):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 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 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52. 前噬菌体(prophage):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其敏感宿主的细胞后,前者的核酸可整合到 后者的核基因组(genome,即核染色体)上,这种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称作前 噬菌体。 53. 多角体(polyhedron):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 称为多角体。 54. 营养(nutrition):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 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55. 营养物(nutrient):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 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56. 碳源(carbon source):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57. 碳源谱(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 如把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可利用的 碳源范围即碳源谱。 58. 双功能营养物(difunctional nutrient):对一切异养微生物来说,其碳源同时又兼作能源, 这种碳源称为双功能营养物。 59. 能源(energy source):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称 为能源。 60.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 源自行合成的需要量很小的一类有机物。 61. 无机盐(mineral salts):无机盐或矿质元素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 重要元素
62.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 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 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 这种突变型茵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6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运送,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包括孔蛋白 内)在无载体蛋白的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分子小、脂溶性、极性小的 分子被动诵讨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64.促进扩散(facilitated iffusion):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 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清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远送方 65 主动运 (active transport):指一类须提供能量 (包括AIP 质子动势或“离子泵”等) 并通过细跑膜上特异性载体蛋自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 一种运送方式。属于逆浓度梯度运送营养物的方式。 66.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 67 (medium): 营养料科。 68.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通常泛指发 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即: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十合成 代谢 69.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 子、能量(一般以腺苷三磷酸即AP形式存在)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一般用田 来表示)的作用。 70.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分子、ATP形式的能量 和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1。初级代谢:把营养物质转变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对机体具生理活性的物质,或为机体 生长提供能量的物质 一类代谢类型 2.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 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7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就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74.呼吸结(respira ry chain,RC):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 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情 75.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 递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递氢、受氢即氧化过程 造成了跨膜的质子梯度差即质子动势,进而质子动势再推动ATP酶合成AP。 76.生长(growth):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 程 77.繁殖(reproduction):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 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78.微生物生长:单位时间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 79.同步生长(svnchronous growth):这种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 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80.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称为生长曲线。 8l.代时(Generation time):在细菌个体生长里,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为代时。 82.连续培养(Continous culture):又称开放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
62.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 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 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63.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运送,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包括孔蛋白在 内)在无载体蛋白的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分子小、脂溶性、极性小的 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64.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 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 65. 主动运送(active transport):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包括 ATP、质子动势或“离子泵”等) 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 一种运送方式。属于逆浓度梯度运送营养物的方式。 66. 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 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67. 培养基(medium):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 营养料。 68. 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通常泛指发 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即:新陈代谢 = 分解代谢 + 合成 代谢。 69.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 子、能量(一般以腺苷三磷酸即 ATP 形式存在)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一般用[H] 来表示)的作用。 70. 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分子、 ATP 形式的能量 和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71. 初级代谢:把营养物质转变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对机体具生理活性的物质,或为机体 生长提供能量的物质的一类代谢类型。 72. 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 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73.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就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74.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RC):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 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 75.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 递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 ATP 的作用。递氢、受氢即氧化过程 造成了跨膜的质子梯度差即质子动势,进而质子动势再推动 ATP 酶合成 ATP。 76. 生长(growth):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 程。 77. 繁殖(reproduction):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 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78. 微生物生长:单位时间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 79. 同步生长(synchronous growth):这种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 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80.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称为生长曲线。 81. 代时(Generation time):在细菌个体生长里,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为代时。 82. 连续培养(Continous culture ):又称开放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
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83.恒浊器(turbidost )是二种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 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 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84.恒化器(chemostat或bactogen)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 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它通过控制某一种营 养物的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因而可称为外控制式的连续 85. 最适生 长温度(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简称最适温度,是指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 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86. 基因突变(genemutation):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种,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 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87.选择性突变株(selective mutant):凡能用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条件)快速 选择出来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 种或几种生 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 (precursor)大能正常生长警殖的变异举型,称为营养缺路型。 89.抗性突变型(resistantmutant):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化学药物或 致死物理因子,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的抗性变异类型。 90.条件致死突变型 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 ,在某种条件 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 种突变类型称为条件致死突变型。 91.突变率(mutation rate):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2.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诱发突变简称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93.转座():DN八A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 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现象,称为转座 94.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是指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95. 明降低其的现袋 光复活作用 hotoreactivation):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 称为光复活作用】 96. 表型延迟(pheno心ypicag:诱变剂一般只作用于DA双链中的某一条单链,故某一突 变还是无法反映在当代的表型上。只有当经过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后,这一变异才 会在表型上表达出来,于是出现了不纯菌落,这就叫表型延迟。 97.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 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 98. 转化 (tran 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 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 99.转导(transduction):通过缺陷噬茵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 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0.普崩转导( r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小片 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101.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茵的少数特 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1O2.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 因噬茵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
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83. 恒浊器(turbidostat)是一种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 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84. 恒化器(chemostat 或 bactogen)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 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它通过控制某一种营 养物的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因而可称为外控制式的连续 培养装置。 85. 最适生长温度(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简称最适温度,是指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 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86. 基因突变(genemutation):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种,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 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87. 选择性突变株(selective mutant):凡能用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条件)快速 选择出来的突变株。 88.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 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 (precursor)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89. 抗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化学药物或 致死物理因子,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的抗性变异类型。 90. 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 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 种突变类型称为条件致死突变型。 91. 突变率(mutation rate):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92.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诱发突变简称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93. 转座(transposition):DNA 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 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现象,称为转座。 94.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是指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95. 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把经 UV 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 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96. 表型延迟(phenotypiclag):诱变剂一般只作用于 DNA 双链中的某一条单链,故某一突 变还是无法反映在当代的表型上。只有当经过 DNA 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后,这一变异才 会在表型上表达出来,于是出现了不纯菌落,这就叫表型延迟。 97.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 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 98. 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 DNA 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 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 99. 转导(transduction):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 DNA 携带到受体 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0. 普遍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小片 段 DNA 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101. 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 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102. 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 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
象,称溶源转变。 103.接合(conjug 象,称为接合。 104.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 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的重组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105.准性杂交(parasexual hybridization):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 始的一种 性生 一 数分裂而导致纸基因 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 融合,它可不借减 组开严生重组子。 106.衰退(degeneration):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 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10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 物(物质)的过程。 109.互生(metabiosis):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 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 110.共生(symbiosis):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 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 一种相石关系 1.寄生(parasitism):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 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 系。 112.拮抗(antag sm):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 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113.捕食(predatism): 又称猎食 一般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 一种小型生物 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114.环境污染:主要指土壤或水体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外来有害因素的破环而失去了 平衡,导致物质流、能量流无法正常运转的现象。 115.BO0D:即生化需氧量”, 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右机 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单位是mgL)。(顺但 看一下COD,T0D.DO,SS,TOC等概念哦~~ 116.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 功能 117.疾病(disease):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且有 特征性的病理状态,称之为疾 Il8.传染(inection):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 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119.外毒素(exotoxin):指在病原细茵(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 分必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注意与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区别哦一一) 120.隐性传染(in t infectio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 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 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隐性传染。 12l.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天生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
象,称溶源转变。 103. 接合(conjugation):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 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 象,称为接合。 104.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 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的重组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105. 准性杂交(parasexual hybridization);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 始的一种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融合,它可不借减 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106. 衰退(degeneration):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 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107.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 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8. 矿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物,经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 物(矿物质)的过程。 109. 互生(metabiosis):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 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 110. 共生(symbiosis):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 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111. 寄生(parasitism):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 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 系。 112. 拮抗(antagonism):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 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113. 捕食(predatism):又称猎食,一般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 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114. 环境污染:主要指土壤或水体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外来有害因素的破环而失去了 平衡,导致物质流、能量流无法正常运转的现象。 115. BOD:即“生化需氧量”, 一般指在 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 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单位是 mg/L)。(顺便 看一下 COD,TOD,DO,SS,TOC等概念哦~~) 116.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 功能。 117. 疾病(disease):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且有 特征性的病理状态,称之为疾病。 118. 传染(infection):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 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119. 外毒素(exotoxin):指在病原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 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注意与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区别哦~~) 120. 隐性传染(inapparent infection):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 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 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隐性传染。 121.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天生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
疫或自然免疫。 122.炎症(in: 0y):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 答,可以看作是非特异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作用于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 保持自身稳定性。 123.抗原(Antigen.,Ag):抗原是一类能刺激人和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 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24.抗原结合价(antiger nce 一个抗原表面可存在一至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由 此产生可一至多种相应的特异性。凡能与抗体相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称为抗原结 合价。 125.抗体(Antibody,Ab):抗体是由抗原刺激人体或动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由B细胞 转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126.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 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127.沉淀反应(prcipitation):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 可见的沉淀物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128.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指有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 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疫或自然免疫。 122. 炎症(inflammatory):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 答,可以看作是非特异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作用于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 保持自身稳定性。 123. 抗原(Antigen,Ag):抗原是一类能刺激人和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 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24.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一个抗原表面可存在一至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由 此产生可一至多种相应的特异性。凡能与抗体相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称为抗原结 合价。 125. 抗体(Antibody,Ab)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人体或动物体内的 B 淋巴细胞,由 B 细胞 转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126.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 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127.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 可见的沉淀物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128.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指有一纯系 B 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 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