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 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 (1)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未更正错报,即“己知 错报”。这部分“已知错报”既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虑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而 未建议被审汁单位予以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也包括被审计单位拒绝按注册会 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未调整不符事项。 (②)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 (3)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 报。 2.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总额对会计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 动负债)的影响程度。应当注意的是: (1)这里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 平,如果该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己作过修正,则当然应按修正后的会计报表 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 (②)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 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的任何来更正可能错报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如果 注册会计师将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包括进来,可能会导致本期会计报表被 严重错报的风险高到无法接受的程度,则注册会计师估计本期的可能错报总和 时,就应包括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 (二)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 (三)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会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四)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1.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意义 (1)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 (2)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 (3)消除妨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偏见。 2.签发审计报告前复核的内容 (1)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2)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 (3)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4)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 的质量要求。 八、与客户沟通 (一)沟通的目的与方式 1,沟通的目的 。5 - 5 - 1.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 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 (1)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未更正错报,即“已知 错报”。这部分“已知错报”既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虑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而 未建议被审汁单位予以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也包括被审计单位拒绝按注册会 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未调整不符事项。 、 (2)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 (3)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 报。 2.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总额)对会计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 动负债)的影响程度。应当注意的是: (1)这里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 平,如果该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已作过修正,则当然应按修正后的会计报表 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 (2)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 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的任何来更正可能错报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如果 注册会计师将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包括进来,可能会导致本期会计报表被 严重错报的风险高到无法接受的程度,则注册会计师估计本期的可能错报总和 时,就应包括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 (二)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 (三)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会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四)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1.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意义 (1)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 (2)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 (3)消除妨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偏见。 2.签发审计报告前复核的内容 (1)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2)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 (3)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4)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 的质量要求。 八、与客户沟通 (一)沟通的目的与方式 1,沟通的目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