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状膨大,寄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菌丝直径为5~7μm。无性繁殖时形成不分枝或单轴 分枝的孢囊梗,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梗顶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 无色、单胞,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偶有双乳 突。孢子囊大小21-~51um×22-34μm,孢子囊 成熟脱落具长柄,平均柄长66μm。孢子囊在 病株病果上或蒸留水水培时易形成,在固体培 养基上23~28℃培养10~15d后也可形成。另外 在油菜琼脂培养基上也可产生大量孢子囊 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在鲜菜汁、燕麦片和 PDA培养基上对峙培养45d可形成卵孢子。藏 卵器球形,淡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5.5~28.9 μm,雄器围生,扁球形,直径144~16.7μm。 卵孢子球形,浅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50-28.0 μm。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平滑。 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37℃,最适温度 28-32℃,致死温度50℃5-10min。人工接种图148辣椒疫病菌电镜扫措(示孢子) (仿康振生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1997) 病菌还可侵染茄子、番茄等作物。 中国已记载的辣椒疫病菌寄主:洋葱、辣椒、木瓜、黄瓜、麝香、石竹、吊钟花、橡胶 树、番茄、豇豆、胡椒、茄子、香荚兰、芦荟属、大波斯菌属和莱豆属等植物。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是典型的土壤习 居菌。据报道,卵孢子在土中病残体组织内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 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条件合适时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除此之外,当 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95%以上,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经雨水或灌溉 水传播到植物地上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再侵染主要 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再次侵染频繁发生,病害发展十分迅速 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入。肾形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 动到侵染点附近,形成休止孢,再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因此水在病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害潜育期一般为2-3d(24℃),因此,在条件具备时,可在2-3d使全田毁灭。从流行学 的角度分析辣椒疫病为积年流行病害,土壤接种体数量随种植年份的増加而増加,达到一定 程度后,环境条件合适,疫病可能出现暴发和流行。但它们还有其各自的受控条件,疫病爆 发是土壤积水或突变的气象条件,而疫病流行是极高的大气相对湿度。 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在20-30℃时,适合孢子囊产生,在25℃左右 最适合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南方地区常年春种辣椒 在4月下旬发病,5月至8月气温较高,又值雨季,降水量常超过200mm以上,疫病一般 在降雨后3~7d病情便突发性上升。大田发病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始,6月上旬至7月 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北方地区病害始发期较晚,7月上旬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发 病高峰期,进入9月份气温冷凉病害蔓延速度减弱。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气 温急速上升,或灌水量大,次数多,病害易流行。相反,常年干旱少雨年份,7~8月田间大 水漫灌,次数多,病害迅速蔓延,枯死率一般100%,群众有“灌水即死”的说法。因此, 在干旱地区或干旱条件下灌水是重要的传病途径。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h,病菌即图 14-8 辣椒疫病菌电镜扫描(示孢子囊) (仿康振生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1997) 状膨大,寄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菌丝直径为 5~7μm。无性繁殖时形成不分枝或单轴 分枝的孢囊梗,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梗顶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 无色、单胞,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偶有双乳 突。孢子囊大小 21~51um×22~34μm,孢子囊 成熟脱落具长柄,平均柄长 6.6μm。孢子囊在 病株病果上或蒸留水水培时易形成,在固体培 养基上23~28℃培养10~15d后也可形成。另外, 在油菜琼脂培养基上也可产生大量孢子囊。 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在鲜菜汁、燕麦片和 PDA 培养基上对峙培养 45d 可形成卵孢子。藏 卵器球形,淡黄色至金黄色,直径 15.5~28.9 μm,雄器围生,扁球形,直径 14.4~16.7μm。 卵孢子球形,浅黄色至金黄色,直径 15.0~28.0 μm。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平滑。 病菌生长发育温度 10~37 ℃,最适温度 28~32℃,致死温度 50℃ 5~10min。人工接种 病菌还可侵染茄子、番茄等作物。 中国已记载的辣椒疫病菌寄主:洋葱、辣椒、木瓜、黄瓜、麝香、石竹、吊钟花、橡胶 树、番茄、豇豆、胡椒、茄子、香荚兰、芦荟属、大波斯菌属和菜豆属等植物。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是典型的土壤习 居菌。据报道,卵孢子在土中病残体组织内越冬,一般可存活 3 年。土壤中或病残体中的卵 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条件合适时萌发并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除此之外,当 温度 24~27℃,相对湿度为 95%以上,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经雨水或灌溉 水传播到植物地上茎、叶及果实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再侵染主要 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不断扩展,再次侵染频繁发生,病害发展十分迅速。 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有伤口存在则更有利于侵入。肾形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 动到侵染点附近,形成休止孢,再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因此水在病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害潜育期一般为 2-3d(24℃),因此,在条件具备时,可在 2~3d 使全田毁灭。从流行学 的角度分析辣椒疫病为积年流行病害,土壤接种体数量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 程度后,环境条件合适,疫病可能出现暴发和流行。但它们还有其各自的受控条件,疫病爆 发是土壤积水或突变的气象条件,而疫病流行是极高的大气相对湿度。 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在 20~30℃时,适合孢子囊产生,在 25℃左右 最适合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适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南方地区常年春种辣椒 在 4 月下旬发病,5 月至 8 月气温较高,又值雨季,降水量常超过 200mm 以上,疫病一般 在降雨后 3~7d 病情便突发性上升。大田发病在 5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开始,6 月上旬至 7 月 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北方地区病害始发期较晚,7 月上旬始发期,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为发 病高峰期,进入 9 月份气温冷凉病害蔓延速度减弱。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气 温急速上升,或灌水量大,次数多,病害易流行。相反,常年干旱少雨年份,7~8 月田间大 水漫灌,次数多,病害迅速蔓延,枯死率一般 100%,群众有“灌水即死”的说法。因此, 在干旱地区或干旱条件下灌水是重要的传病途径。土壤湿度 95%以上,持续 4~6h,病菌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